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杨勇将军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之第一纵队和中原独立旅,经过多次战斗,胜利挺进到长江北岸后,在湖北武穴到华阳镇之间的长达三百华里的地段上拦腰斩断了蒋介石的内战大动脉长江航线。
如此一来,蒋介石急眼了,赶紧调派国民党的整编第四十师及第五十二师的八十二旅,紧急驰援他的长江防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25日黄昏,这股奉命而动的敌军在上司的三令五申、严厉督促下,到达了湖北黄冈的漕河镇、横车桥一带。
当天晚上,获知这一敌情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立即研究、商定了应对方案。随之,刘邓首长命令杨勇将军率领一纵和中原独立旅前往黄冈蕲春的清水河、高山铺一带设伏击敌。
第二天黎明前,杨勇将军率军一抵达目的地,马上要求部队迅速进入了公路两侧的界岭山、洪武脑、子女山和大王寨等预定阵地。
为了确保敌人进入我军的伏击圈,26日早饭后,中原独立旅通过接连不断的、小打小闹的袭扰活动,成功地诱敌深入到我军布设的伏击阵地高山铺、清水河地域。
被引诱上钩之初,敌人通过多次与故作队伍不整的中原独立旅交锋,误以为袭击他们的不过是共产党的装备极差的地方部队或游击队。后来,敌人觉得对方的战斗力不容小觑,并当即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共产党的正规军,而非地方部队。可惜,为时已晚。
醒过味、回过神来的敌军虽然竭力反扑,欲夺路而走,但均失败了。无奈之下,他们不得不游走或停顿于我军设置伏击圈的地域。
就在我一纵和中原独立旅,在杨勇司令员的指挥下,密密匝匝的围堵敌军之际,晋冀鲁豫野战军之第六纵队奉命进驻马骑山、李家寨。这样,敌军的所有去路,彻底被我军封堵了。
发现周边都是解放军,自己已经被完全装入了“口袋”之中的敌军,虽仍心存侥幸,负隅顽抗,冀望脱离困境,但也明显地感觉到全军覆亡的时刻在逼近。
27日上午九时,我军发起了总攻,藏身四面崇山峻岭中的人民解放军如同山洪暴发似的,从山坡上、密林中,向山沟里倾泻下来。
高山铺战役形势图
刹那间,敌军的整个阵营溃乱成了一盘散沙。有些敌人完全停止了抵抗,抛弃了武器,束手就擒;有的在垂死挣扎,但很快被消灭了;有的偷偷地向西方、或向西南方向逃窜。
当夺路逃跑的敌军来到高山铺西南的鞍山脚下时,被我军预先埋伏的部队“包了饺子”,全部被歼。这样,我军彻底歼灭了敌军。此一战役,史称“高山铺战役”。
不过,敌我双方的战斗至此还不算完全结束,尚有意外的、美妙的余音在回响!因为,当我军的勇士们扛着新缴获来的黄棉军服、武器弹药等物资,押着成群结队的俘虏,兴高采烈地回返营地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六、七架匆匆忙忙地从武汉飞来的美制国军飞机。
敌机在刚刚结束战斗,仍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空,飞过来,又飞过去,一再地盘旋侦察着,可它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明显的、可以轰炸的目标。
敌机所看到的只是一行行、一列列身穿国民党黄色军服的、蠕动着的士兵,他们连绵不断地行进在山沟里、山坡上。而且,他们的步伐看起来还算“稳健”、“齐整”。
这时,敌机上的飞行员一厢情愿地认为,国军已经击败共军,成功地解围脱困。为此,敌机没有投弹、射击,而是把从武汉装运来的馒头、大饼等食品,一股脑地投向了密密麻麻的“黄色人群”。
地面上的敌军战俘们见了,眼巴巴地看着,不敢去接、去拿,只得怀着复杂的心情,继续在我军指战员们的“护送”下,向前移动着。
当敌机发现地面上的国军没有任何明显的反应,也不见他们发出既定的联络信号,更听不到国军指挥官们呼叫的电波讯号时,不由得大惑不解:这是怎么回事?下面的部队究竟是国军还是共军?
于是,不明真相、疑虑重重的敌机开始进行低空侦查。飞行员逐渐降低飞机的飞行高度,企图弄清下面的真实情况。与此同时,地面上的解放军战士们,也在积极做着迎接它们的准备。
当敌机差不多要接触着山岭上的树木,但还没有真正观察清楚地面上的情况之际,我军的山炮、迫击炮以及数十挺机关枪一起冲着敌机开了火。登时,有两架敌机中弹起火,随即拖着长长的浓黑的“大尾巴”,从半空中直跌落下来,狠狠地撞在了山坡上。接着,就听到“轰”的一声巨响,敌机粉身碎骨了。其它敌机见势不妙,掉头逃跑了。
这下,咱们的充满着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的、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们高兴了。他们一面吃着敌人投放下来的馒头、大饼,一面“夸赞”蒋介石的“助人为乐”:他知道咱们打了一天一夜的仗,肚子饿了,就及时地给咱们送来了给养,表现真不错!还有的笑着说:蒋介石嫌他的馒头、大饼这样的礼物太轻,又给咱们送来了两架飞机听动静,“庆祝”咱们取得了胜利……
随着“高山铺战役”的结束,我军在庆功,国民党也在紧锣密鼓地自行其是。他们的报社、电台等媒体,都在编造着所谓的“国军大捷”的谎言,并妄称“共匪已全部被歼,大别山残匪肃清之期指日可待。”
如此荒唐的政权,如此不明真相、缺乏战斗力的军队,如此的颠倒黑白、狂妄无知,焉有什么“大捷”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