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经历了那么多,我最大的感悟

衷心书院 2024-03-01 18:25:06

陈行甲,2011年主政巴东,代表50万巴东人民向贪腐分子宣战。在任职的5年内,把87名贪腐干部和奸商送进监狱,不仅让他受到了50万巴东百姓的爱戴,被亲切地称为“甲哥”,也让他获得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这是时任湖北省第三巡视组组长对他的评价。

就在即将走向人生“新巅峰”的时候,2016年12月,陈行甲鼓起勇气,以一篇《再见,我的巴东》的告别信,弃仕途而转公益。在创办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的7年间,陈行甲投身青少年儿童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帮助国家探索“因病致贫”的解决办法。

从最初发起的对试验区儿童白血病兜底治疗的“联爱工程”,到后来开展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关怀的“知更鸟公益项目”,还有守护抗疫英雄家庭的“传薪计划”,陈行甲无一不是在给经历别离的人送去抚慰。

陈行甲

为官一任,遗爱一方,轻舟已过万重山,陈行甲做到了。从“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到“公益人陈行甲”,在新书《别离歌》里,陈行甲记录了7年公益路上亲身见证过的那些生死和离别,记录了那些可能不被记得、不被在乎的人,用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生活态度,书写着活生生的现实。

以《别离歌》为契机,我们专访了公益人陈行甲,聊聊他生命中的公益与慈善、事业与婚姻以及近期热点话题。读完全文,相信你会重拾内心的温暖与柔软,重新相信人性的善念与正义。

来 源 | 中信书院(ID:citicbook)采 访 | 花先声口 述 | 陈行甲编 辑 | 三 昧

01

经历生离死别,我们学会相爱

主持人:您在新书《别离歌》里记录了很多公益过程中目睹的生离死别,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对人生意义有没有新的感悟?

陈行甲:《别离歌》大家一听书名好像就有点沉重感,别离好像总不如归来,总不如相聚,但是我相信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会感受到力量。其实我是从古诗词中间选的书名,李煜的“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因为我特别喜欢这三个字那种庄严和深情的感觉。

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本书?是因为我做的公益慈善项目是中国欠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在这个过程中,看过了太多生离死别的场景。在经历那样一些非常沉重的场景时,内心的情感是不可能一直非常平静的,有时候甚至是波涛汹涌。

我想记录这些普通人的秘密,我想记录这些可能不那么会被在乎,可能不会被记得的这样一些普通人,或者说是底层人的命运。回看整个人类的历史,我们所谓的历史的波澜壮阔,最后其实是落脚于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之中,这些人值得被诚恳地记录。

我正好是一个近距离的去陪伴他们走过了人生中间非常重要的一段路的人,正好是有这个记录能力的人。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间,我也完成了和内心沉重情感的和解。

所以我在题记也引用了托尔斯泰的那段话:“他们开始懂得,死亡时刻威胁着每个人,他们也开始懂得,疾病不应该把人们分开,恰恰相反,它应该为人类相爱提供机会。”《别离歌》的初衷就是告诉大家不要怕,人生就是一场离别的过程。这就是我这本书的主题,我们注定要经历生离死别,经历生离死别,我们学会相爱。换个角度去看,向死而生,就可以更自在、更从容地去生活。

主持人:您之前也在采访中分享过儿童癌症和成人癌症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可以展开讲讲吗?

陈行甲:我们近些年耳熟能详的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中,都习惯于如果要把主角写死,就会写成白血病或者癌症,比如《蓝色生死恋》,所以给大家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得了白血病就得死,好像很恐怖,但其实并非如此。

七年前,我辞职全身投入公益之后,主要做的是中国欠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的大病救助和教育关怀,又见证了很多极端弱势群体的生离死别。我们救治了300多个儿童白血病患者,不管是高危、中危、低危,综合来看,有83%是活着回来的,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成功率。从救治成功率来看,儿童癌症远远高于成人癌症,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和我们想象中的“得了癌症就是绝症”是两码事。

“联爱工程”服务的小患者之一

之所以儿童救治成功率高,一方面孩子的新陈代谢能力特别好,所以他们的耐药性和对治疗的承受能力都会更好。另一方面,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孩子不怕,他们没有面对死亡的恐惧感,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只知道打针会疼,但是反正有爸爸妈妈陪着,还有志愿者陪着一起,该吃吃该玩玩,不过是在家里玩和在医院玩的区别。希望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到这一点,别害怕,平静地去面对它,结果就是最好的。

主持人: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比如上班族或者学生,有可能一起做公益吗?怎么才能参与到慈善事业中?

陈行甲:对于正常上班的人来说,在闲暇时之余想做点公益,但又觉得好像力量不那么够,钱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么多,该怎么参与公益呢?我想引用一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纠结于做多做少,具体怎么做公益,多关注你触手可及的弱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就已经是慈善了。

我觉得像现代的公益慈善,区别于传统的公益慈善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走出救苦救难的层面。救苦救难里面就蕴含了一个底层逻辑,是同情,是有钱人同情穷人。现代的慈善,在底层逻辑上需要有一个变化,慈善不是一个有关乎道德的事,不是为了满足一个有钱人的道德需求。

慈善就是慈善,不一定是非要马云、马化腾才能做的事,没有多少钱也可以做。因为慈善不等同于扶人过马路,也不等同于见义勇为似的救苦救难。慈善的本质其实是爱,是一种人类之爱,人性之爱。我们每个人都会爱自己的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儿女,会爱自己的至亲。除了爱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之外,你还爱其他人,爱这个世界,这是慈善。

主持人:您前两天跟蔡磊老师见面,我们也收看了直播,能聊聊当时的感受吗?

陈行甲:每次提到蔡磊,我就会眼眶泛红。前段时间,我听说他第一次试药的效果不太好,这就意味着他的生命已经在做倒计时,所以那个时候特别难过。包括最近我跟尹烨、叶檀在一起,聊到蔡磊的时候,多少都会有点伤感。虽然我知道他是个英雄,不过有一点悲情,他的身上总有一种悲情英雄的氛围感。

但是那天我跟蔡磊在一个多小时的直播里,就像我爱人观察的一样,我眼眶一次都没红过,特别地自在喜悦,跟他在一起其实是很安心的。虽然他现在已经不能低头喝水了,只能靠吸管,但是和他相处起来却很安心,让人很有力量,这是我最强烈的感受。我想说大家不用担心蔡磊,更不需要同情蔡磊,他活得很幸福、很喜悦、很充实、很快乐。

02

人生最大的感悟:我真的不怕了

主持人:无论是上半场从政,还是下半场做慈善,您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事业。但其实很多人工作并非源于热爱,而是为了谋生,虽然收入不错,但只是在维持生存,并非可以终身奋斗的事业。您认为人怎么才能发现并利用好自己的天赋,把痛苦的工作转变成热爱的事业呢?

陈行甲:第一点,工作可以不快乐,但是一定不要痛苦。任何时候千万不要把工作当成痛苦,如果你已经感觉到工作让你痛苦,离开它,去换一份工作。第二点,不要苛求,不要强求,我做的工作必须是我热爱的事,尤其是在特别年轻的时候。正好从事的工作是自己所热爱的,这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的幸运,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幸运。

我现在50多岁,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积淀,才有了一定的选择空间,从事自己所爱的事业。92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矿山下基层锻炼,根本没有选择权。寂寞的远山,凋敝的乡村,快要干枯的矿井,弯着腰进去几步之后就要爬着走。

但是在那种很苦的环境下,我有一种感觉,不是喜悦感,也不是幸福感,很难描述。而是感觉我进入了《平凡的世界》,进入了路遥书中少平少安的世界,在矿山上和我喜爱的文学形象产生了如此密切的连结。虽然体力劳累,物质匮乏,环境萧瑟,但是我的精神世界一丝不苟,收获了一种远超喜悦和幸福的平静的力量感。

我真的希望年轻的朋友们能够安下心来,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的地方,喜欢的人。虽然整个社会都很浮躁,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拥有选择的自由,面对这种浮躁、纷扰、喧嚣,安静下来,安静一小会儿,来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思考,去选择,去寻找。也许找不到,但是选择去寻找这个选择本身会带给你力量,会让你觉得自己那一刻不那么孤独,不那么迷茫。

主持人:您在采访中曾说过,“长大之后才知道人比鬼更可怕”,在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您人生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陈行甲:我最大的感悟是我真的不怕了。小时候怕鬼,长大后怕人,怕没有底线的坏人,但现在不怕了。经历了风雨就对生活更加热爱,见过了肮脏丑陋才会更懂得天真纯粹的可贵。

我见过很多没有理由的坏和没有理由的恶,仇视你、攻击你、陷害你、污蔑你,你试图跟他解释,然后你才发现你上了一个最大的当,就是他比你自己更知道你是多么的无辜,恶人可能也有作为恶人的“使命”。所以就是说不要试图去影响坏人,让他变成好人,也许某一天他自己幡然悔悟了,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现在我发自内心地觉得我不恨他们,我可以非常平静地感谢这些人的存在,因为他们反衬了这个世间的美好,比如像蔡磊身上人性的闪光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做的就两件事:一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二是尽可能多地团结和你同类的人,和你有同样价值观的人,和你同心同向的人,一起去做一些好事。

主持人:您的婚姻状态其实令很多人羡慕不已,您的夫人特别理解和支持您的工作,请问您是怎么选择另一半的,对大家的婚姻生活有什么建议吗?

陈行甲:其实我见过很多社会的阴暗面,之所以能坚守住底线,不光是我自己不害怕,更多的是我的妻子跟我一样不害怕,这就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底气。如果遇到坏人的威胁,妻子在我面前哭哭啼啼,说求求你,退半步,别那么较真了,让我们过一下安生日子吧。如果我的家人这么央求我的话,那或许我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是人性,也是软肋,所以我很庆幸我的妻子一直和我站在一起。

我们俩25年来相濡以沫,走过了银婚,一起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我没有钱,还不能顾家,在很多方面对不住她、亏欠她。我曾经问她这么多年里有过后悔的念头吗?她说,“如果有来世,我可能不会这么选择,但这辈子碰到的是你,选了也就选了。”

这是我生命中根本就没敢奢望的一个女人,我对她心怀感激。我们是在大学里相识相爱的,我是山区农村考上大学的,她是一直在大城市长大的,门不当户不对,在那样一个年代,完完全全没有物质的考量。

上大学时,我的父亲很古板,嘱咐我“两不准”:第一不准谈恋爱,第二不准弹吉他。我把两件事都做了,谈了恋爱,又弹了吉他,这其实构建了我一生幸福的基础。所以我特别鼓励年轻的朋友们去谈一场奋不顾身的恋爱,不要管结果怎样,就是凭感觉去爱,万一成了呢。

主持人:因为之前的工作原因,您和夫人也是常年身居两地,但丝毫不影响你们的感情,能不能聊聊你们的相处之道?

陈行甲:其实很简单,我们的相处模式就是她一发火,我就告饶。但是我觉得我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则的,错了就是错了,在她生气的当口,我不跟她计较,先把她哄好再说,但等她心平气和,心情大好的时候,那我就要谋划反戈一击。我们来把这件事分析分析,抽丝剥茧,摆在桌面上,等那个时候再说清楚,其实几乎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能说服她认错。所以我觉得这个相处之道就是千万别跟你的爱人硬刚,她火你就撤,不要火上浇油。

主持人:官方数据显示,去年结婚登记的是814万对,离婚的有433万对,结婚率和生育率在降低,离婚率又在上升。对于年轻人不婚不育这个问题,您怎么看呢?

陈行甲:我想跟年轻朋友分享的就是,其实对一个人人生的幸福感和完整度来说,婚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赞同对结婚持有审慎严谨的态度,但是对离婚也应该持有审慎严谨的态度。如果一旦走入婚姻,一定要珍惜婚姻,珍惜家庭,不要轻易动离婚的念头,但是如果对方越过了底线,分开当然是对彼此更好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觉得找到了自己一辈子想做的事,或者一种非常自洽的生活方式,也可以选择不结婚,孝敬父母,做好工作,快乐地过好人生就够了。如果说觉得自己还没有能量对另一个生命负责,基于这样慎重考虑之后的人生选择的话,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要苛求,更不能苛责。但是如果遇到相爱的人,相爱是很美好的事情啊。我也祝福每个年轻人都能遇到那个相爱的人,携手走进婚姻,白头偕老,生儿育女,度过幸福的一生。

03

年轻的朋友啊希望你能做“一颗幸福的石头”

主持人:您之前因为工作原因,曾经有过一段抑郁症的经历,现在焦虑和抑郁的人群在大幅增加,您怎么看待抑郁症?有没有什么好的缓解方式?

陈行甲:我虽然曾经患过重度抑郁症,目前也已经康复了,就是因为我当时对抑郁症的无知,才导致我那么被动,一步一步走到命运的墙角。但是经历过那一轮重生,我已经因病成医了,越过了这座人生的山丘。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罹患抑郁症状或抑郁情绪的概率是多少?不是90%,不是99%,而是100%。哪怕你回望过去的人生,虽然现在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但是在漫长的一生中,你没有低落、绝望、无力的时候吗?一定会有,这是100%的,在这个状态里面,其实就已经出现抑郁情绪、抑郁倾向了。深圳康宁医院的院长刘铁榜告诉我一个数据:我国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只有5%左右,这也是自杀率高的原因之一。

抑郁症只不过是一种病,就像感冒一样的普通疾病。是人就会患病,无论他是官员还是企业家,是大富翁还是贫穷者,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患病后,最重要的是不要慌张,不要逃避,也千万不要自责,因为患上抑郁症不是你的错,人吃五谷会生百病,这不是一件羞耻的事。对抑郁症朋友的建议,就是勇敢地去面对它,一定要去积极就医。

另外,我自己缓解焦虑抑郁的一个经验就是站高一点,看远一点。其实我最终的康复并不完全是靠吃药和心理咨询,而是靠自我成长,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再纠结于眼前的鸡毛蒜皮,跳脱出来看,容人容事的空间就变大了。

主持人:您曾经说过,孩子使性子其实不是矫情,可能是生病了,这个问题能不能展开跟我们聊聊?

陈行甲:前两天我在知更鸟公益项目工作群里分享了一个视频,有位医生接诊一个跳楼的孩子。具体情况是寒假快结束了,家长问了一句,“你寒假作业做完没有?”,孩子就关门进去,然后就跳楼了。这件事很沉重,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你们可能只单纯地看到一个切面,觉得这个孩子特别不讲道理。难道家长问你一句,就去跳楼?你这太不体谅父母了,你太不讲道理了。

陈行甲与知更鸟项目

不是这样的,这个孩子走到这一步,家长缺位太久了,在这一刻他其实已经完全崩溃了,那个问题只是最后的一根导火索。前面那么长时间,孩子已经不快乐了,已经闷闷不乐了,你怎么会没有察觉呢?越聪明的家长,越智慧的家长,越会第一时间感觉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要关心孩子的情绪,这比关心孩子的冷暖温饱和学习成绩更重要。

主持人:我知道需要您每天处理的事情特别多,但每次无论是看你直播还是演讲,发现你任何时候都是精神饱满的,您是怎么保持这种旺盛精力的呢?

陈行甲:我不累,我一丁点疲惫感都没有。我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enjoy every moment,就是因为在做公益的这个过程中,我很享受,根本就不觉得这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上次跟冯仑对谈也聊到这个问题。我本科就是学数学的,我们经常会用坐标象限来形容说,人生其实就是一道选择题,你会面临很多的事情,也会面对很多的路口,看你怎么选。如果你选择这条路,可能是另外一种人生;你选择那条路,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我们建立一个几何象限,决定你想去做什么事、你要去做什么事的话,我们可以画一个坐标图,如果分为四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你喜欢、你热爱;

第二个维度是你擅长;

第三个维度就是有意义、有价值,这个意义可以是广一点的意义、虚一点的意义,也可以是具体一点的意义,总之这个意义感,是我们活着的一个最重要的动机;

第四个维度是能挣钱,因为我们都不是活在真空中的人。

从这四个维度讲的话,我觉得,人的一生,在做关键选择时,能把它们凑全是极难的,凑全将会是完美人生。

我年轻的时候看过那句话,当时有点不屑一顾,觉得它非常“鸡汤”,甚至有点肤浅。但是现在我已经满53岁了,再回过头去看,特别是结合我这七年在公益中的实践。我无比地认同那句我曾经认为很肤浅的话——“人一生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一生”。

这句话是我当下最发自内心的感受,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人生,在我人生的很多关键点上,我最后选的都是我喜欢的,而不是世俗的眼光觉得我应该怎么做。如果你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是很纯粹的喜欢,那就去做。

主持人:那您具体每天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为什么您的一天如此高产?可能有些人新年规划的特别好,但是可能行动起来就从来做不到,关于落实计划,您有没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陈行甲:我知道很多人制定规划之后会有拖延症。我计划好的事,一定会按时间节点去执行,这也是在清华大学念书的那两年养成的好习惯,那两年也是我人生中完全无悔的两年。我就是养成了一个习惯,把第二天的时间安排精确到小时,睡前复盘一下当天做的事,就是因为大概率都做到了,复盘也会变得简单,形成了良性循环。

后来参加工作,从清华毕业分配到基层,32岁回去做县领导,40岁在国家级贫困县当县委书记,45岁辞职,一个人创办公益慈善组织,这些转变都要求自己计划性特别强,按照每周来做计划,虽然每天之间有微调,但是大差不差。你长期坚持下去,会觉得生活就很有秩序感,拖延症大概率就能治好。

主持人:我知道您特别热爱阅读,读书其实是当下保持内心定力的最简单的方法。您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些阅读的建议和忠告?

陈行甲:阅读可以分为泛读和精读。如果碰到一本喜欢的书就沉浸式地去读,沉浸式阅读会有一种福至心灵的感觉,去和读者交流,去和作者交流,分享喜悦和痛苦,感受灾难和幸福。回过头来看,我大学时的枕边书《约翰克里斯朵夫》和《平凡的世界》,这两本书影响了我的一生。还有《傅雷家书》对我养育孩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近期在看的两本书,维克多·弗兰克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和蔡磊的《相信》,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收获力量感。(点击此处,获取陈行甲推荐好书)

04

文末分享陈行甲在巴东写的一首诗,希望大家都能做“一颗幸福的石头”:

终于,我来到这条河流,

穿过斜阳,穿过密密的山林,

我看见了你,

在红叶尽处,你孑然而立,

这就是梦中遥远又清晰的你么?

你在这里默默地等候了多少年哪?

亲爱的,我来了!

我找到了你,就在今生!

我要告诉我前世的前世,我们已经在今世相遇;

我要告诉我来生的来生,

因为爱,我愿意做一块幸福的石头……

0 阅读:0

衷心书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