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将于今年秋季学期陆续投入使用。这意味着,今年秋季学期起,西安中小学新教材投入使用。为什么要换教材?具体怎么换?这次新教材改革释放了哪些信号?
首次列入大字版教材
供随班就读的低视力残疾学生使用
关于新教材使用,教育部前期已作部署,各地正在平稳有序推进。近日,义务教育新修订教材审核程序已完成,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已通过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
《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中的外语类教材配有听力材料、体育与健康教材配有数字演示资源,各地秋季开学后可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使用。
教育部组织开发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及配套课件,将于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各地可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免费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指出,为满足义务教育低视力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教育部鼓励出版单位以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为母版制作大字版教材,经审定后列入教学用书目录。《2024年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学用书目录(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首次列入了大字版教材,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低视力残疾学生使用。各地协调有关部门确保精准供给。
为什么要换新教材?
哪些内容改动大?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新教材是根据2022年版课程标准修订。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出台,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课标是教材的编写依据,教材是实现课标的载体。目前的老教材是基于2011版课标编写,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因此需要新教材。新一轮教材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今年秋季学期,基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的新教材将开始投入使用,并逐步铺开,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新一代教材。结合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秋季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和三年级的英语学科改动较大。统编语文教材总编辑温儒敏指出,新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以“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采用以具体学习任务为核心的课程结构。新修订的一年级数学教材加入了幼小衔接的内容。三年级英语最大的变化和特色,是主题式、项目式的学习。
秋季西安中小学哪些年级换新教材?
此前,教育主管部门在回答家长提问时介绍说,2024年秋季,九年一贯制学科从起始年级换新教材。即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开始,所谓“九年一贯制学科”,指的是语文、数学这类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的学科;非九年一贯制学科,从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新教材。所谓“非九年一贯制学科”,指的是历史、物理、化学等,例如,秋季八年级物理就要换新教材,具体以学校通知为准。
后续教材如何更换呢?今年秋季学期换七年级全科,八年级物理,九年级化学,一年级语文、数学,三年级英语;2025年秋季学期换八年级、九年级物理,小学二三年级;2026年秋季学期换九年级,小学四五六年级。
会不会更换教材版本?会不会统一版本?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原则上不会更换教材版本,绝大部分地区还是延续旧有版本。在义务教育阶段,除国家统编三科(语文、历史、政治)外,其余科目仍然是“一纲多本”。
换新教材是否会影响升学?
如何用好新修订教材?
“对即将升入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语文是七年级用老教材,八九年级用新教材,是否会影响中考?”有家长提出疑问。相关人士透露,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出现,根据以往经验,新教材替换都是一届一届按节奏更新。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如何用好新修订教材,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教材呢?西安市某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和教师最关键的是要读懂新教材的政策导向,了解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次要读懂课程标准及其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明确内容变化的背后深意。面对学生,教师要读懂知识的前后联系,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再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学生从行为、思维、情感参与到教材学习的全过程,达到沉浸式的高效学习状态,这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快速适应新教材的学习和新知识的消化。
新教材改革对西安市中小学释放了哪些信号?
新版“课程标准”发布,预示着2024年秋季西安市中小学各年级教材将开始以“新面孔”出现。这对西安市中小学来说释放了哪些信号?
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换新教材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书本更替,更是一场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预示着学习方式的重塑和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全面提升。新教材的改革,往往伴随着政策的调整。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部门对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地降低难度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要求。相反,新教材改革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他表示,这次新教材改革不仅仅是知识点的重新编排,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深刻转变,意味着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灌输。面对这样的变化,家长们或许会感到不安,但只要提前规划、积极应对,就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赵美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