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阴虚:
原因:多由久病耗伤、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表现:腰部和膝部酸痛不适,头部眩晕,耳朵嗡嗡作响,睡眠质量差,容易醒来,且多梦,双手双足心以及心胸部烦热难受,身体阵发性发热,夜间出汗,男性可能出现遗精、早泄等症状,咽部干燥,颧骨部位发红,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苔,脉搏细且快等。
调理:知柏地黄丸:从立法上看,为攻补兼施、滋阴降火之名方。从配伍特点看,一是熟地、山药、山茱萸三药并补脾肝肾三阴;二是泽泻、牡丹皮、茯苓淡渗脾湿、泻肾浊、清虚热,助真阴得其复位;三是知母、黄柏泻虚火除烦,合苦以坚阴之意,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寓育阴清热之意。总之,全方养血育阴与渗湿泻火除热并进,养阴以治本,泻火利湿以治标。
2、肺阴虚:
原因:肺阴亏虚,肺不能清肃,导致虚热内停引起的。
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难以咯出,形体消瘦,盗汗潮热,口咽干燥,痰中带血,声音嘶哑,五心烦热,皮肤干燥,饮食减少,消瘦加重等。
调理:百合固金丸:出自周慎斋《慎斋遗书》,《医方集解》曰:此手太阴、足少阴药也;金不生水,火炎水干,故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为君;百合保肺安神;麦冬清热润燥;玄参助二地以生水;贝母散肺郁而除痰;归、芍养血兼以平肝;甘、桔清金,成功上部;皆以甘寒培元清本,不欲以苦寒伤生发之气也。《医方考》:此方金水相生,又兼养血,治肺伤咽痛失血者最宜。
3、肝阴虚:
原因:主要由身体素质差、久病、劳累及不良情绪等因素导致。
表现:头痛、眩晕、耳鸣、发热、眼干、畏光、急躁易怒、胁肋部疼痛,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异常
调理:慢肝养阴胶囊:由北沙参、枸杞子、麦冬、川楝子、五味子、当归、地黄、党参、桂枝、人参10味中药组成。方中北沙参、枸杞子、麦冬、五味子、地黄养阴清热为主药;川楝子疏肝柔肝;当归养血补血;党参、人参健脾补气;而五味子加党参、人参合用具有酸甘化阴的功效;桂枝温经通阳、可防滋腻太过,整个方药组合在一起,具有养阴清热、滋补肝肾的作用。
4、心阴虚:
原因:思虑劳神,外感邪气,肝肾阴亏,久病体虚,外伤失血所致
表现:盗汗、失眠、心悸、口舌生疮、潮热、烦躁、面色深红、手脚心发热、口干舌燥等
调理:天王补心丸:方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养血,为君药。 天冬、麦冬滋阴清热,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润燥,共为臣药。 人参补气,使气旺则阴血自生,且又宁心益智;五味子益气敛阴,以助补气生阴之力;茯苓、 远志养心安神,又可交通心肾;玄参滋阴降火,以制虚火上炎;丹参清心活血, 使之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桔梗为使药,取其载药上行,助药力上入心经,与丹参相伍,又可行气血,使诸药滋而不腻,补不留瘀。 综合全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为主,兼可滋阴降火,交通心肾,而治心悸、 失眠、 健忘诸症。
5、胃阴虚:
原因:饮食不节、过度酗酒、情志失调、长期反复慢性胃病所致。
表现:胃脘部隐隐作痛、有饥饿感但不思饮食(饥不欲食)、胃胀不舒、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胃部灼热感、反酸嗳气、口苦咽干、干呕、五心发热、烦躁、消瘦乏力、舌苔少而干、脉细等。
调理:摩罗丹:方中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麦冬滋阴润肺;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白术健脾和胃,茯苓淡渗利湿;三七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延胡索止痛;乌药辛开温通,行气解郁,散寒止痛;鸡内金健脾和胃;玄参滋阴降火,清热凉血;当归养血和血;川芎活血行气;茵陈清除湿热;蒲黄止血,化瘀,通淋;芍药可以酸甘化阴,养血柔肝,全方合用共奏健脾消胀、和胃止痛、降逆止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