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注意,在中医看来,抽动与风邪的窜动有关,风有外风、内风。
其中血虚生风的情况较为特殊,就如同孩子身体里的肝血不足,无法很好地滋养筋脉、肌肉,致使身体时不时出现抽动、抽搐,甚至震颤的现象。
许多大人对此感到困惑,不明白小孩子怎么会血虚。接下来看看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血虚。
门诊医案故事之前的门诊有个 10 岁小男孩,患抽动症一年多。
其症状表现多样,频繁眨眼,如同眼睛进了异物,不时张口,还有耸肩、扭脖子、清喉咙等动作。
而且,这孩子在紧张、压力大时,症状会加剧。西医诊断为抽动症,尝试多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家长偶然看到我的相关科普内容,便带孩子来尝试中医治疗。
接诊时发现,孩子抽动频繁,面色苍白,食欲欠佳,整天没精神,常喊乏力、头晕,脾气暴躁,皮肤干燥、头发干枯,大便干结,舌质淡而无血色,脉象细弱。经诊断,这是典型的血虚生风导致的抽动。
于是对症下药,采用补血祛风、清热安神的疗法。开出的方子是四物汤合天麻钩藤饮,并根据情况稍作加减,其中包含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天麻、钩藤、石决明、牛膝等药材。
(此方只针对病例中的患者,中医用药讲究一人一方,未经辨证,家长切勿盲目套用)
二诊时,眨眼、张口的频率明显降低,不过清嗓子依旧较为频繁,好在食欲和乏力状况均有改善,随即调整药方让孩子继续服用。
三诊时,抽动症状持续好转,清嗓子的情况也缓解许多,面色逐渐红润。之后每 2 到 3 周复诊一次,依据症状灵活调整药方直至抽动症状完全消失。
后面又继续巩固了一段时间后停药,随访未见复发。
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什么呢?关键要弄清楚孩子血虚的原因,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进行调理。
该患儿血虚主要有三个原因。
“久视伤血”孩子热衷于玩手机游戏,长时间注视屏幕,会使肝血受损。
中医理论提到 “肝开窍于目”,眼睛的健康依赖肝血滋养,所以应尽量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
“饮食不节”孩子比较挑食,偏爱油炸食品、肉类以及重口味食物,这会损伤脾胃,使其无法正常化生水谷精微,导致气血来源不足,进而血虚。
“情绪问题”孩子脾气大,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脾气,长期情志不畅,肝血也会受到影响而缺失。
因此采用养血祛风的方法,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膳,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材为主料熬制而成,再加上天麻钩藤饮来平肝熄风、清热安神,各味药材相互配合。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既能养血又能祛风。
待症状平稳后,继续健脾养血,慢慢调养,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让孩子恢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