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呀!医生快救救孩子!”去年冬天,湖南长沙一家医院的急诊室里,1岁娃杰杰的爹妈急得直跺脚。
孩子小脸煞白,连哭的劲儿都没了。医生一查CT片,肠子里密密麻麻挤着19颗磁力珠,像串糖葫芦似的吸得死死的。要不是发现得及时,这小珠子能把娃的肠子活活夹穿!这可是血淋淋的现实。

你可能寻思过:就这小玻璃球大的玩意儿能要命?可别不信邪!这玩意儿学名叫“巴克球”,号称益智玩具,网上随便一搜月销过万。
商家吹得天花乱坠,说能开发创造力,可他们没告诉你的是这玩意儿用的是稀土强磁,单个珠子磁通量能超标国家标准20倍,连隔着三层A4纸都能吸得嘎嘎牢。

咱先整明白,为啥这玩意儿进了肚子就变定时炸弹?磁力珠用的是钕铁硼强磁,磁力是普通吸铁石的十倍。
要是一不留神吞俩,嚯!这俩珠子隔着肠子都能吸上,跟磁铁吸冰箱门似的。可肠子哪经得起这么折腾?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的专家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拿俩老虎钳子夹住保鲜膜,不出48小时准得漏!”

真实案例看得人后脊梁发凉:前年浙江一个4岁女娃彤彤更邪乎,分次吞了61颗磁力珠,医生开膛一看,肠子硬生生被磨出14个窟窿眼儿,脓水淌得满肚子都是。
最让人心疼的是,家长压根不知道孩子啥时候吞的,等娃喊疼送医院,肠子早被磁力珠磨烂了。医生说得直白:“这玩意儿进了小肠,想拉出来?门儿都没有!只能开膛破肚往外掏!”

你以为不买磁力珠就万事大吉了?错!现在市面上“挂羊头卖狗肉”的花活可多了去了。磁力泥、磁力棒、磁力拼图等等。商家换个马甲照样卖得火,广东质检院查过一批磁力泥,九成五以上磁通量超标,有的里头还掺了硼砂:这玩意儿能透过皮肤进血液,轻则恶心呕吐,重则直接休克。
更气人的是电商套路,明明写着“14岁以上适用”,转头就摆在母婴专卖区。包装上警示标识?压根没有!家长买回家当积木玩,哪知道这是颗“雷”?
今年春天惠州有个3岁娃,把磁力珠当糖豆嗑了14颗,第三天肠子就穿了5个窟窿。孩子妈哭得直抽抽:“网上不是说这玩具能开发智力吗?”

小编也有孩子,写这个文的时候就很气愤!要我说,这玩意儿就该列入“儿童玩具黑名单”。可架不住商家变着法儿卖啊!真要摊上事咋整?记住三句话:
别信“拉出来就好”:磁力珠进了肚子就跟502胶似的,越吸越紧。陕西西安有个2岁娃吞了11颗,家长心大等了两天,结果肠子粘成死结,差点没救回来。

救命黄金6小时:发现误吞赶紧送医,6小时内还能用胃镜掏出来。东莞那个吞了8颗的1岁娃,家长拖了一个月才送医院,磁力珠都烂在肠子里了,打开腹腔后尽是黑水。
日常防范记住“三不”:不买、不收、不玩。市场监管总局早提醒过,磁力珠压根不该出现在14岁以下孩子的玩具箱里。家里有这玩意儿的,赶紧打包扔垃圾桶,别心疼那百八十块钱。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1. 湖南省人民医院:《1岁男孩误吞19颗磁力珠导致肠穿孔,紧急手术!医生提醒》(2024年12月26日)
2. 浙大儿院:《女童误食61颗磁力珠导致14处肠穿孔》(2022年12月5日)
3.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岁男孩误食11颗磁力珠》(2020年3月17日)
4. 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慎买3类儿童产品消费提示》(2021年3月18日)
5.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磁性玩具不合格,有害物、磁通量超标》(2021年5月30日)
(注:本文所有案例及数据均来自国家权威媒体报道及医疗机构公开病例,但是部分细节已做隐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