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外市场:加息尚遥远,“恐慌式缩表”可能性不高。本周全球风险资产普遍调整,股市、商品均下跌。美联储公布7月会议纪要后,市场对于美联储改变宽松政策的预期进一步增强。但在从疫情危机过渡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下一步应该如何转向,目前还未达成共识。从更长趋势来看,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趋势正在形成,减少购债的路径明确后,市场将更多关注加息时间的到来,预计这一时间点会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加息时间尚遥远。
二、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但“跨周期调节下”政策将更多是托而不举。国内疫情反复与汛情影响,叠加货币财政节奏重心后移,7月数据显示供需双弱,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本周地方专项债发行的节奏和规模有了明显提速,但基建投资年内刺激可能有限。在政策“跨周期调节”,“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的要求之下,地方将会预留部分专项债额度在今年12月发行,这部分资金将会在明年年初支出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外资大幅流出更多因短期影响,不改长期流入趋势。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出104.91亿元,其中连续两个交易日外资净流出超100亿。外资大幅流出的因素中,有部分为短期扰动因素,往后看长期外资流入趋势不会改变,何况当前外资流入A股的进程才刚刚开始。在“共同富裕”的框架下,政策层面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一定的调整,重点在于“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提升“兼顾公平”的力度。但这是一个具备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过程,政策的调整将会是循序渐进的。
四、投资策略:“宁组合”等高景气成长仍是配置主线。在海内外政策走向不确定的担忧下,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调降,但目前A股整体估值合理,并在短期调整中释放了情绪面及筹码集中的风险,随着不确定因素的落地,市场将有望逐步走出磨底期。后续决定市场风格的核心因素仍在于盈利的相对优势。具体来看,消费板块近期估值持续调降,更确定的信号还需等待基本面拐点后,市场重拾共识;政策“跨周期调节”的框架下,当前政策更多是“托而不举”,对传统基建(顺周期)的提振可能会慢一些。从中报预告来看,成长赛道的景气度难以证伪,后市仍是重点配置方向。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建议关注:“新能源产业链(电气设备、有色、化工等)、新基建(教育新基建、医疗新基建、智能交通等)、军工”等;
主题投资关注:“碳中和(绿色产业)内涵拓展、鸿蒙主线”。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反复;企业中报业绩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中美博弈加剧等。(李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