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沿革:千年古刹的涅槃重生
留云禅寺(又名云翔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505年),初名“白鹤南翔寺”。相传南朝时农民掘地得巨石,双鹤栖于石上,僧人德齐化缘建寺,因鹤南飞不返得名。唐时盛极,寺基达180亩;宋绍定年间理宗赐匾“南翔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更名“云翔寺”。原址在嘉定南翔镇,后毁于战火,仅存五代双塔与唐宋石经幢。
2001年,上海佛教界为延续历史文脉,将毁于抗战的南市区“留云寺”迁建至南翔原云翔寺旧址,两寺合一,2004年建成“留云禅寺”,形成“一寺双名”的独特格局。寺院占地15亩,耗资近亿元,是当时上海规模最大的仿唐风格寺庙,也是江南首座完整复刻唐代建筑形制的禅林。
🏯 建筑与景观:唐风古韵的时空对话
寺院严格遵循唐代伽蓝布局,中轴线三进院落,左右对称,地下设万佛堂与功德堂,形成“地上礼佛、地下修德”的立体空间:
核心建筑群
山门:三开间悬山顶,楹联“云留云翔领略几许禅机”暗喻两寺合并历史。
观音殿:单檐歇山顶,供奉四面千手观音像,东西钟鼓楼兼具地下空间出入口功能。
大雄宝殿:重檐庑殿顶,面阔七间,金厢斗底槽布局,主供三世佛与十八罗汉。
藏经楼:阁楼式建筑,藏有《龙藏》典籍,两侧设禅修图书馆与斋堂。
文化符号
双塔遗韵:寺外保留五代砖塔,高11米,七级八角形,见证千年沧桑。
仿唐工艺:以钢筋混凝土仿木构,斗栱、鸱吻等细节精准还原唐代建筑雄健之风。
🌿 文化体验:禅意与现代的交织
日常修行
僧众每日5:30晨钟早课,16:30暮鼓晚课,香客可随堂诵经。地下万佛堂常年开放,供信众静修。
节庆法会
观音圣诞法会(农历二月十九):三日法会含放生、焰口等仪轨,2025年法会定于3月16-18。
清明追思法会:礼拜《地藏忏》,超度亡灵并弘扬孝道文化。
腊八施粥:联合社区熬制千份福粥,践行“节俭慈悲”理念。
特色活动
禅修课程:每周六开设“都市减压禅坐”,融合正念呼吸与茶道体验。
🚗 实用信息(2025年最新)
地址:嘉定区南翔镇人民街100号(近古猗园)
交通指南
自驾:G15沈海高速南翔出口→沪宜公路→解放街
公交:地铁11号线南翔站2号口步行1.8公里,或嘉定111路至“云翔寺”站。
开放时间:7:30-16:30(全年无休,法会期间延至18:00)
门票:免费开放
🚨 注意事项
宗教礼仪:拍摄佛像需至客堂登记,法会期间保持肃静,斋堂用膳需止语、不剩食。
联游提示:寺外双塔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禁止攀爬;古猗园内藏有唐代石经幢,可顺道参观。
🌄 联游推荐:南翔古镇一日禅意行
文化线:留云禅寺→五代双塔→古猗园(唐经幢、宋普同塔)→南翔小笼文化体验馆。
生态线:寺院→南翔老街(明清建筑群)→嘉定紫藤园(4月花期)→远香湖夜景。
人文哲思
“一寺双名,云留千载。”留云禅寺以钢筋水泥复刻盛唐气象,在钟鼓梵音中串联起南朝鹤影、晚清硝烟与当代禅心。当游客立于藏经楼前,眺望五代砖塔斑驳的砖纹,既能触摸梁思成笔下“唐风营造”的匠心,亦能感知“人间佛教”在都市丛林中的新生。这里不仅是沪上信众的精神道场,更是一座立体的建筑博物馆,见证着传统与现代的永恒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