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如今网上热议双休制度时,很多人总提欧盟的新规定,说国外压力逼着咱们改作息。
其实这事跟欧洲人没多大关系,压根儿不需要外人催,咱们自己就快走到这一步了。
就像人长身体时能连熬三宿,岁数到了自然扛不住,如今中国的经济也到了该调整工作节奏的时候。

倒退四十年,计划经济那会儿大家上班可轻松。
厂子里既没加班加点赶外贸单子的压力,也不需要拼命干才能吃上饭。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咱加入了世界贸易的牌局,生产多少人家买多少,当然得撸起袖子拼命干。
那时候年轻人白天黑夜连轴转,活的就像生产零件,硬是靠这股劲把中国制造成了世界工厂。
但这些年明显感觉玩不转了。走进欧美超市看看就知道,中国货的铺货量跟二十年前没法比。
现在问题变成咱造出来的东西得自己消化,这就得靠大伙儿多出门溜达、多逛街消费。
制造业精简下来的人和千万毕业生,总得找个饭碗。
看来看去还是服务业最实在,可要让餐馆景区红火,前提是大家有空闲时间出去花钱。

现在这个休假制度真要命。平时周末就放两天,年假也没个准数。
全国几亿人全挤在黄金周出门,景区人贴人像挤沙丁鱼,这种体验谁还愿意消费?
要是哪天能像国外那样拼周末加年假,随随便便凑个小长假,旅游景区淡季旺季的难题就解了。
好些人觉得这都是纸上谈兵。可大伙儿看看自己公司就明白,加班泛滥早成了企业的慢性病。
太多老板觉得让人加班不用掏钱,随手就能多用几小时劳动力。员工白天下班耗着装样子,晚上才开始正经干活。
更荒唐的是有些主管怕被大领导看见工位空着,硬逼着大伙儿在公司熬鹰。
这种演戏式加班既浪费时间又耗精神,真正需要加班的急活反而效率低下。

现在很多公司开始清退三十五岁以上的老员工,说白了就是嫌弃他们下班要接孩子、周末要陪家人。
但这么搞把年轻人都吓懵了,看着前辈们的下场,谁还敢结婚生娃背房贷?
这两年结婚率暴跌,跟这种职场环境脱不了干系。
更严重的是长期透支身体,等五十岁一身毛病的时候,企业早把这类人踢出大门,最后压力全转嫁到社会医保体系。
想破这个局其实不难——照章办事就行。
《劳动法》里白纸黑字写着加班要给钱,要是能较起真来,企业准保比谁都心疼钱包。
加三小时班得付五小时工资,领导算盘一拨拉,立马恨不得亲手撵员工回家。
周末耗在公司摸鱼这种歪风,用不了仨月就能让加班费制度给治住。

现在企业不肯算经济账,是因为透支员工没成本。好比过去农村生产队用驴拉磨,反正累死累活不用赔钱。
等真改成了养驴也得花钱买草料,大家自然要学会让毛驴劳逸结合。
到时候三十五岁员工的优势就显出来了,干活麻利效率高,不用熬夜也能完成目标。
孩子们周末能在公园撒欢,小夫妻有时间逛商场,这些细水长流的消费才是激活内需的活水。

韩国日本早走过了这遭。当年他们搞出口挣外汇也是加班成风,后来转型内需市场就改了规矩,现在人家年轻人照样活得有滋有味。
咱这边不是学外国好榜样,实在是经济规律到这儿了。
等哪天双休自然普及了,回头看看就跟当年推广双休日一样,原来觉得天要塌的事,后来都成了生活日常。
——THE END——
参考资料:央广网——多地逐步推进高中双休制度 “把周末双休还给学生”为何引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