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曾说:敌小害大,智深险少矣。
身处红尘俗世,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别人对我们的评价。
评价有对有错,当然也有毁有誉。
如果你是面对别人的恶意,你会怎么做呢?
王阳明告诉我们,无为之姿,是最好的抵御。
●不回应,百毒不侵
王阳明说:“凡文过掩慝,此是恶人常态。若要指谪他是非,反去激他恶性。
意思是说:对于恶人们来说,给他们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如果你非得指谪他们的过失,反倒会激起这些人的恶性。
恶人之所以被称为恶人,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与常人不同。而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当这个人并不愿意改变的时候。
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别人,那就只好改变自己,对于一些恶意,不理睬就好。
孔子也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即使别人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应该因此而生气。因为生气只会让我们陷入他们的负面情绪中,而无法保持自己的理智和风度。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位修行的禅师,在旅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这个人一路都在用各种方式污蔑他,但禅师始终表现的云淡风轻。旁人看不过去,就问禅师:“你为什么不回应,不狠狠的骂回去呢?”
禅师微微一笑:“如果有一个人送你一个礼物,但是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个礼物是谁得呢?”
旁人答道:“自然还是送礼物人的。”
禅师点头道:“没错,我不接受这人的谩骂,那他就等于在骂自己。”
这个人听到后,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恶意和阻碍,如果你回应了,就是心受力了,对方会因此感觉更兴奋,会加大恶意的力度。
不回应,就如一拳打在棉花上,对方使不出力道来,反而会因为反弹的力道让自己受伤。
我们无法阻止有些人的恶意,那么就平淡视之,在不触犯底线的情况下,不回应,不受力,就像伊迪丝·伊娃·艾格所说:“我们不能选择没有受伤的生活。但我们可以选择自由,逃避过去,不管是什么降临我们,并拥抱可能。”
●不内耗,能量自生
佛陀有一句话叫做不要受第二支箭。
意思是说,第一支箭就已经让你受伤了,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治疗,而不是心里反复去想,这箭是谁射的,我怎么这么倒霉,这伤会不会要我命...
这就像无形中又中了第二箭,每多想一分,就多中一箭,想得多了,自然受箭更多,伤势更重。
其实伤害你的第一箭已经不重要了,后面的都是你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箭。
打一个比方,如果一个人送你一个礼物,你打开一看原来是坨屎,你是直接拒绝不接受呢?还是一边心里不满,一边把它拿回家呢?
不光拿回家,还放在显眼处,天天看着这坨屎生气,想着送屎的人怎么这么坏啊,让自己气出结节来。
回应对方的恶意,就等于接受了这坨屎,如果还要把它放在心上,天天想一想,那不是就在做可笑的傻事吗?
面对恶意,除了不回应,还要学会心不受力,心态越好,能量越强,此乃真聪明真智慧。
当然,如果你的底线被触犯,我们也一定要狠狠反击,不给对方变本加厉的机会。但反击并不意味着要陷入负面情绪中,而是要以一种冷静、理智的方式去应对。
祝福我们,能量俱足,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