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历史上唯一从奴隶到皇帝的人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3-08-09 08:20:14

“八王之乱”以后,西晋王朝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互交织,异常尖锐,流民起义的风暴,自南而北,猛烈地震撼着司马氏岌岌可危的统治。蓄谋问鼎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少数民族趁机起兵割据,使北方陷入长期分裂混战之中,史称“五胡十六国”。

史载,在一次接待高句骊使者的宴席中,皇帝问大臣自己可与古代哪个帝王相比(朕方自古何等主也)?大臣吹捧说他的功勋超过了汉高祖刘邦和魏武帝曹操(神武筹略迈于高祖,雄艺卓荦超绝魏祖)。他却笑笑说赞誉太过,并说,如果遇到刘邦他会称臣,如果遇到汉光武帝刘秀将会与之一争高下,自己的能力在刘邦和刘秀之间(人岂不自知,卿言亦太过。朕君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信)、彭(越)竟鞭而争先耳。若迂光武,当并驱中原,末知鹿死谁手),并耻笑曹操、司马懿父子欺负孤儿寡母,非人杰(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说出上述话的人,就是后赵开国皇帝——石勒。

在“五胡十六国”中,有两个大国,其中之一是羯族石勒建立的后赵。

羯族的祖先原居中亚的今塔什干一带,建立过石国。羯族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因为它只是当时匈奴族的一个分支(或部落)。羯人入塞之前,隶属于匈奴,即“匈奴别落”。其种族的根源,众说纷纭,多不足以为实。大约是在汉朝时期被当时的匈奴族所俘而带入中国。移居中原以后,他们仍然以石为姓,活动在上党郡的武乡县(今山西榆社县北)一带。

石勒,出身于一个受苦受难的羯族部落小帅家庭。在西晋由于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羯族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石勒的祖父耶奕于、父亲周曷朱被迫去当汉族地主家的田客(雇农)。

十四岁的石勒开始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随同商人到洛阳去贩过货物,也为地主当过田客。后来,他替代父亲当了部落小帅,但是境况并没有什么改变。

西晋惠帝末年,并州一带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并州刺史司马腾派军队到处捕捉羯人,将他们贩卖到今山东、河北的平原地区作奴隶,以换取军粮和财帛。石勒被押送到翼州卖给茌平县(今山东茌平县西)一个名叫师欢的地主家里当耕奴,从事农作。此时的石勒已经二十多岁,身强力壮,又敢于闯荡。师欢很担心他鼓动耕奴们造反,于是主动放免了石勒。

恢复自由身的石勒,交结了马牧率汲桑,又招集了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等八骑,接着又收得了郭敖、刘徵、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十骑,他们隐匿于汲桑的牧场,劫掠豪门富户,有了名气号称“十八骑”。石勒利用汲桑起义,拉起了自己的队伍,以“十八骑”为骨干,一起参加到公师藩的队伍中,怀着个人雪耻消恨的复仇情绪,走上武装反抗西晋王朝的道路。

群雄逐鹿、天下大乱。在这种局面下,石勒在夹缝中谋生存,在矛盾中求壮大,周旋于各种势力中。公师藩失败后,石勒率众投降刘渊,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被封为辅国将军、平晋王。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刘渊开国称帝,国号为汉(史称汉赵、 前赵 ),建都平阳。

刘渊死后长子刘和即位,后又被三弟刘聪杀死,汉国动乱,石勒也趁机独立,在洛阳以东继续发展势力。太兴二年(公元319年),石勒自称大单于、大将军、赵王,依春秋封国之例建国,又依“魏王在邺故事”,他将赵王位视作即皇帝位的阶梯。

在逐鹿中原的统一战争中,北有晋幽州刺史王浚,有乌桓为其羽翼;东有王弥部将曹嶷占据齐鲁;西有石勒称臣的汉国和晋并州刺史刘琨;南有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石勒以襄国为根据地,对北方各方面力量予以各个击破。太和二年 (公元329年) ,石勒消灭了刘曜的前赵政权,先后称“天王”、即皇帝位,越过汉国法统,以水德承晋金德,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国号亦为赵(史称后赵)回复到华夏王朝的正统轨道上。至此,除陇右、辽东、代北外,都在石勒政权的统治下,北方地区在西晋灭亡后第一次实现了统一。

刘渊的汉国被一分为二,西为刘氏子孙接替的前赵,东为石勒建立的后赵,但是最终真正继承汉国版图和刘渊遗业的并非刘氏子孙,而是石勒。刘渊利用石勒打下了天下,石勒则以刘渊的天下为基础打下了自己的天下。

利用西晋和前赵内乱而得天下的石勒,为了防止西晋和前赵的悲剧重演,石勒一方面依靠羯族贵族,对追随自己披坚执锐、效命疆场的羯族贵族,石勒交以重兵,委以重任,用其决胜千里之外;一方面联合汉族世家大族,对投靠自己献计献策、忠心不贰的,石勒广为搜罗,妥善安排,愿为官者封之以官,好求名者与之以名,用其运筹帷幄之中,并竭尽全力促进两族文臣武将的积极合作。

为防止皇室内部倾轧,石勒对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处理得当,生前皇室内部基本上始终保持着步调的一致。直到临终他还告诫诸子不要走曹魏、司马西晋的老路,特别提醒石虎要向周公、霍光那样辅佐幼孤,不可滋生觊觎皇位之邪念。所以,在他称王称帝期间,后赵没有发生同室操戈、豆箕相煎的悲剧,从而保证了国家自上而下的安定与实力的增强,成为一统的中原大国。

作为后赵开国之君,石勒在短短十四年间,不论是立国前南征北战、逐鹿中原之际,还是立国后政局初定、百业待兴之时,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卓有成效地变乱为治,勤奋理政,减少赋税,重视教育,提倡佛教,休战还耕,改革陋习,经营出一个相对安定统一的社会局面,使饱经战乱之苦的各族人民有食糊口,有衣遮体,有屋御寒,不再颠沛流离。

公元333年,石勒死,其子石弘继位。两年以后,石勒养子石虎取代帝位。

石勒万万没想到,石虎真的是一只吃人的老虎。石勒一死,他马上就把篡权的希望变成了行动,将石勒临终的警告抛之脑后。

石虎是历史上罕见的昏虐无道暴君、极端的皇权崇拜狂。他对安邦治国之术一窍不通,以为只要权力在手,就可主宰万物。因此,即位后他恣意挥霍财物,滥用民力,盛兴宫室于邺,在襄国营造的太武殿,沉溺声色狗马之中,一味追求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糜烂享受。强征全国十三至二十岁的女子入宫者竟有三万之多。为了满足田猎之欲,因躯体臃肿不能跨鞍,便乘车出猎,还划定禁区,勒令百姓辍耕,闹得家家自危,户户不宁。为了炫耀武功,他不惜竭泽而渔,四面出击,东征前燕南伐东晋,百姓穷窘,鬻子以充军制,致使田园荒芜,民多流散,造成粮食奇缺,谷价昂贵,民不聊生,出现了“人相食”的惨象。

石虎的倒行逆施,使石勒生前的一番建树前功尽弃,后赵响起了覆灭的丧钟。

一千六百多年后,1951年, 毛泽东到外地搞调查路过河南许昌,接见时任许昌地委书记纪登奎。当得知纪登奎是山西武乡人时,毛泽东问:“你们武乡历史上有个人物叫石勒,你知道吗?”纪登奎回答说不知道。毛主席就给纪登奎讲了起来:“你们武乡县,两晋时出过一个马上皇帝石勒,他是一位很有军事能力和政治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