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军在红海区域的军事对抗愈演愈烈,引发了全球关注。这场冲突的焦点不仅在于胡塞武装在不到48小时内对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发动了三轮袭击,更在于美军声称胡塞导弹“偏航160公里”的说法,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双方的持续对峙不仅威胁到红海地区的安全,也可能导致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这场冲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3月15日美军对胡塞武装控制区的空袭。此次行动是对胡塞武装恢复对以色列海上封锁的回应,美军声称空袭成功摧毁了胡塞武装的多个军事目标,包括指挥部、武器制造设施和无人机操作基地。然而,胡塞武装并未因此退缩,反而迅速反击。两天后,他们便对“杜鲁门”号航母发动了连续三轮袭击,显示出其强硬的对抗态度。
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在3月18日通过马西拉电视台发表声明,称他们使用了两枚巡航导弹和两架无人机对“杜鲁门”号航母实施打击。他明确表示:“只要对我们的侵略不停止,我们就不会停止打击红海和阿拉伯海的敌对目标。”这一表态不仅展现了胡塞武装的决心,也暗示了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
面对胡塞武装的袭击,美军在3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声称,胡塞导弹偏航了100多英里(约160公里),并未对“杜鲁门”号航母构成威胁。然而,这一说法遭到了胡塞武装的否认,他们坚称航母是其明确目标。这一争议的核心在于胡塞武装的导弹技术是否真的具备如此精准的打击能力。从红海的地理条件来看,最窄处仅30公里,最宽处355公里,导弹偏航160公里的说法显得颇为夸张,这不禁让人怀疑美军是否在掩饰其防御能力的不足。
长期以来,胡塞武装的军事装备主要依赖外部支持,尤其是伊朗。然而,近年来他们在导弹和无人机技术上的进步不容忽视。虽然反舰弹道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可能不足以击沉航母,但足以对美军构成威胁。胡塞武装敢于直接攻击航母的行动,也从侧面展示了其对美军的挑战能力。
这场冲突的实质远不止美军与胡塞武装之间的军事对抗。美国将胡塞武装视为伊朗的代理人,并明确表示每一枚胡塞导弹都将被视为伊朗的行为。因此,这场冲突实际上是美国与伊朗在中东地区博弈的延续。胡塞武装与伊朗的关系由来已久,但具体的军事支持力度仍存在争议。如果美国以此为借口对伊朗采取更强硬的军事行动,中东局势将面临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也门的长期内战和人道主义危机使局势更加复杂。胡塞武装指责美军空袭导致大量平民伤亡,而美军则坚称打击目标均为军事设施。无论真相如何,冲突的持续都使红海地区的航运和能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全球重要的航运通道,红海及其曼德海峡的安全对于国际能源市场至关重要。胡塞武装重启对以色列相关船只的袭击,以及美军空袭导致的局势紧张,已导致部分船只停止通过该海域,短期内原油价格已出现波动。
面对胡塞武装的连续袭击,美军显然不打算退让。美军联合参谋长格林克维奇表示,空袭将持续,直至实现总统的目标。特朗普政府也表态,若胡塞武装不停止袭击以色列相关船只,将进一步增加军事压力。胡塞武装的态度同样强硬,他们重申袭击行动不会因美军空袭而停止,并将继续针对美国及其盟友在红海的利益。双方僵持不下,谈判几无可能,冲突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军在红海的对抗,表面上是一次军事冲突,实际上却是中东地区复杂博弈的缩影。从胡塞武装的三轮袭击到导弹“偏航”的争议,再到美军对伊朗的指控,这场冲突已远超也门内部的范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未来局势如何发展,取决于各方是否能够通过外交努力解决分歧。然而,在当前强硬对抗的格局下,冲突升级的可能性似乎更高。无论如何,战争的逻辑终究无法掩盖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从红海航运受威胁到也门的平民伤亡,国际社会如何尽快干预和调解,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