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将星闪耀。
然而,真正的名将对决局,其实并不多。
宕渠之战,张飞与张郃两位良将对决,算是一场不可不得的名局。
此战中,双方都展现出不俗的将才,斗法非常精彩。
曹操与刘备的战略对决215年,曹公击败了张鲁,夺取了汉中。
张鲁本想要立刻投降,只是,经过阎圃提醒,认识到在这个情况下投降,实在是走投无路而降,必然为曹操所轻视,不如先去巴西,依靠当地支持自己的七姓夷王抵抗一阵,然后再投降。
于是,张鲁跑去了三巴地区。
三巴地区,情况很复杂。他既是张鲁和七姓夷王的势力范围,又是刘备的占领区。
于是,曹操与刘备展开了一轮战略对决。
第一回合:争夺张鲁。
曹操进入南郑后,发现张鲁是将仓库都保管好才撤离的,乃推测出张鲁有善意。
于是,曹操不急于追击张鲁,而是采取了政治招降的方略,并企图利用张鲁的号召力,夺取三巴地区。
而另一边的刘备,则也看出了机会。
张鲁原本与刘备不友好。但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呀!你张鲁是曹操的敌人,那正好可以争取为我刘备的朋友呀!因此,刘备也派黄权来迎张鲁。
然而,张鲁逃到三巴地区,本意不过为了投降曹操争取政治资本,并没有抗曹之心。
因此,张鲁坚决表态:宁可做曹操的奴,也不做刘备的座上宾!
于是,张鲁率七姓夷王,降曹了!
如此,争夺张鲁的斗争,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接下来,双方围绕三巴地区的土地,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
第二回合:争夺三巴地区。
三巴地区,虽然当时是刘备占领区,但是,当地以賨人为主,賨人皆追随自己的领袖七姓夷王。
如今,张鲁和七姓夷王皆降了曹,曹操遂决心利用七姓夷王的影响力,夺取三巴地区。
于是,曹操任命朴胡为巴西太守,任约为巴郡太守,杜濩为巴东太守,并以礼待张鲁。
刘备当然不能容忍!
于是,刘备下令本去迎接张鲁的黄权立刻进击七姓夷王!
黄权奋力出击,大破七姓夷王,粉碎了曹操的企图!
曹操认识到:七姓夷王虽然有影响力,但他们绝不是刘备的对手。而三巴地区与蜀中地理天然联系紧密,曹操纵然占下来也难以固守!
于是,曹操决心放弃对三巴地区土地的争夺,转而夺取三巴地区的人口!
由此,围绕三巴地区的人口,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
张郃与张飞的大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
张郃出马:武力“护航”曹操要迁三巴地区的人口到汉中,关键是要“护航”。
迁徙本身的难度其实不算大。
很多朋友认为:迁徙人口,必然是“暴力拆迁”,用武力强迫当地人迁走。
其实,这是很难的。
2年前,曹操就想要把淮南地区的人口内迁,结果,当地人民干脆逃过江去投了孙权!
而要在三巴地区搞“暴力拆迁”,就更不可能了。
这里賨人善战,而地形复杂,如果他们不主动配合迁徙工作,“暴力拆迁”的难度可能比直接灭了刘备还要大!
所幸的是:由于张鲁“五斗米教”和七姓夷王的影响,当地民众对迁徙基本上是比较配合的。
唯一的问题是:刘备,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你从自己的占领区抢人走,必然要全力破坏!
所以,曹操要顺利迁徙人口,关键是要派出有力部队进行“护航”。要派出强有力的将领,阻止刘备的干扰!
因此,曹操派名将张郃“别督诸将”,前来“护航”!
张飞出马:专打张郃对刘备来说,自然要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了。
过去,迎接张鲁,派出的人关键是要有交涉沟通的能力;对付七姓夷王,也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要用武力驱逐七姓夷王,但更重要的要用政治手段安抚当地人民。
所以,当时,刘备派出的是黄权,因为黄权既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也有外交、政治上的才能。
如今,对面派出的是张郃,企图以“武力护航”。
因此,唯一的重点,就是迅速击败张郃!唯其如此,才可能尽快停止其迁徙工作。
这就要求将领要有独立指挥较大兵团的指挥能力,要是真正的武将!
关羽在荆州脱不开身,思来想去,唯张飞可用!
如此,张飞对张郃,名将对名将的对决,一触即发!
双方兵力对比:基本相当此战中,张飞的兵力是比较明确的:精卒万余人。
而张郃的兵力,史书只说他“别督诸军”而来,但史书并企没有记载他带来了多少兵马。
然而,以逻辑推理,张郃能带来的兵马大约也在1万左右。
倒不是说曹老板给不出更多的兵马,而是张郃不适合带太多人来!
三巴地区,山路崎岖,地形复杂,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而且,既然是迁徙人口,那么,大量迁徙的人民,在迁徙过程中,自然也是需要大量的补给。
所以,无论是就地获取补给,还是靠从汉中运来的补给,留给张郃的其实都是比较有限的。
再说,当时夏侯渊、张郃在汉中的兵力,总共只有4万(见《檄吴将校部曲闻》),真的让张郃带个2、3万人来三巴,那刘备何必还来争三巴呢,直接去把汉中干下来不好吗?汉中干下来,你张郃能把三巴的人口迁到哪里去呢?
当时,在进攻汉中的作战中,张郃率领5000步卒为先锋,在前开路。
个人以为,在“别督诸军”的情况下,张郃兵力应当在1万左右,与张飞基本相当,或稍少于张飞。
张郃的企图:控制关键点,先处战地张郃要迁徙人口,刘备必然派出强有力的人物来阻止他。
所以,关键点在于:抵挡住刘备的军队!
而且,要在刘备军必须之地上,选择有利地形,构筑有利阵地,才能牢牢掌握主动!
当然,对于“善处营势”的张郃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张郃很快就找到了关键点:宕渠!
当时的宕渠,范围是比较大的。后来,刘备还把宕渠从巴西郡分出去,专设了宕渠郡。
宕渠郡的治所,就在今天四川渠县的三汇古镇。
三汇古镇这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几条江汇集的地方。
那里是四川东北地区的渠河、巴河、州河汇集的地方。
三巴地区,山地、丘陵阻隔,走陆路比较困难,因此,无论是运输还是进军,都依赖水系。
因此,三巴地区虽然大,但任何一方要想深入该地区,都必须控制宕渠。
同时,宕渠一带,是三巴地区的经济中心,这里自古为四川三大古镇之一,物资相对丰富,利于就地获取物资。
既然确定了要以宕渠郡为中心,接下来,就是选择阻击阵地。
张郃将阻击阵地,选择在了蒙头、荡石一带。
蒙头、荡石,在今天的八濛山一带。
张飞来攻,必要依托渠江。
渠江在八濛山这个地方,划了一个圈,自北向东转南,刚好转了一圈。
如果不拿下这个地方,张飞的人可能可以绕过去,但是,他的补给线是绕不过去的···
所以···说白了,这是张飞绕不过去的地方!
而要拿下这个地方,难度又极大!
八濛山上山只有3条小道,南、西、北各一条,仅容一人可过,到下雨天只能攀爬,而东面则是悬崖峭壁···
张郃拒此,先处战地,就掌握了主动权!
不愧是张郃,不愧是有“善处营势,料山险地势,无不如计”!
张飞破敌张郃出了道超级难题,接下来,看张飞如何解了!
要直接强攻,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张郃的兵力虽然不详,但是,张飞绝不具有绝对优势是肯定的。
那该如何呢?
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三国志.张飞传》
史书的记载非常简单:相持五十余日后,张飞从其他山道袭击张郃,而张郃军因地形缘故,首尾不能相顾,遂大败。
字面上看起来,张飞不过就是找了条路,攻了上去嘛,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如果细看,我们就知道张飞惊人的指挥才能。
1、惊人的侦察能力。
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以下皆惮之。——《三国志.张郃传》
张郃本就是一个善于勘察地形,经验丰富的名将。
而且,我们前面提到,当时许多当地人是站在曹军一边的,因此,张郃是有群众基础的,当地人知道的小路,张郃应当也都是会知晓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所有人能直接走的路,张郃应当是都做了严密防御的,绝不可能有漏洞。
这个情况下,张飞能够找到“他道”,理应不是只是找到无人知晓的小路,很可能是要用军事施工手段,搭建出“本没有的路”。
2、隐蔽运动能力。
其实,山地进攻作战中,探到一条新路实施袭击,是一个并不需要特别动脑筋就能想到的思路。
但是,实施起来,难度极大,危险极大。
日本战国时期,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的川中岛合战中,武田信玄就搞个这么个办法,还给这个办法起了个特别牛逼的名字:啄木鸟战法。意思是像啄木鸟一样,把上杉谦信从乌龟壳里逼出来。
然而,武田信玄的计策却被上衫谦信看穿了,上衫军趁武田迂回部队未到位立刻对其本阵发动进攻···
上杉谦信不好瞒,“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的张郃当然同样不好瞒!
而张飞能够率万余精兵,换路攻去,足见张飞确实有“绣花”的本事,而且是神不知鬼不觉绣花的本事!
3、全盘战役策划能力。
张飞可不是搞什么“啄木鸟”,他是直接“打七寸”!
一般情况下,你上来就上来呗,都是一个肩膀扛着两个脑袋,谁怕谁呀!
可是,张飞一从他道进攻,就彻底瓦解了张郃的军事体系,就使得张郃军前后不能相救,迅速崩溃!
也就是说,张飞的这条“他道”,直接通向了张郃的“七寸”。
能够做到这一点,说明了三点。
(1)、张飞已经将张郃的整个防御体系全部摸透了!
张飞的侦察,不只是找路,而是对张郃张郃的整个部署都进行了全面“体检”。
唯其如此,张郃高明的防御体系,才会在张飞面前变成一条“死蛇”。
(2)、战术展开能力。
张郃是个警觉的良将,张飞即便上山,张郃的反应速度应当也是很快的!
然而,张飞在上山后,立刻完成展开,将敌人切断!
上山的张飞,和赶来堵截的张郃,谁先展开谁就能获胜,谁不能先展开谁就永远也没有展开的空间了!
大家拼的是效率!
拼效率,张飞胜了!
总之,张郃的这个防御体系,实在是非常难破;唯有张飞这样的良将,才能找到破敌之策!
精彩!
张郃的“善败”张郃兵力无法施展,迅速崩溃!
于是,张郃放弃了马匹,带着十余人爬山逃跑了。
看起来,张郃是不是已经足够狼狈了?
看起来,张郃是不是都已经几乎全军覆灭了?
然而,并没有。
《三国志.先主传》称:(张郃)收兵还南郑。
《三国志.张飞传》称:张郃“引军还南郑”
也就是说,张郃逃走后,还是将部队收拢,然后才撤走的。
张郃败归汉中后,曹操让关中护军从关中调了1200兵士补充汉中。不能说张郃只损失了1200人,但仅仅补充1200人,可见张郃的损失其实并不是特别大的!
也就是说,张郃在军队崩溃的情况下,实施了分散突围。
而在分散突围后,自己只带了十几个人的情况下,仍然能收拢大部分散卒,然后才返回汉中!
由此可见,张郃虽败,仍不失为良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张郃与张飞的对决,是汉末时期少有的良将对决。
遗憾的是,由于史料的缺失,我们要了解此战,依然是云山雾罩,令人遗憾。
张飞1万兵力对战张郃3万兵力,最后张郃差点全军覆没爬山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