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支柱。
他骁勇善战,所部精锐,屡战皆胜。
然而,在挂车河,他曾以10余万众与清军作战,结果,却遭到惨败!
而且,此次作战,不是什么“久攻不下”,而是正面会战中完败!
这是怎么回事呢?
志在必得的陈玉成1860年,清军发起了对安庆的进攻。
太平军为了解安庆之围,定下了围魏救赵之策:陈玉成、李秀成,兵分两路,从大江南北合击武昌,以迫使湘军撤安庆之围。
然而,对陈玉成来说,虽然此时他的任务是要西征武昌,而且,他对此策的态度是积极拥护的,但是,当时,清军在皖北的部队众多,且分布范围极大,如果不能给敌人以有利打击,那么,将来陈玉成西征武汉的后方将阻塞!
所以,陈玉成需要先在皖北取得一些胜利,然后才能安心西征。
因此,陈玉成决心先在皖北打一个漂亮仗,缓解皖北的局势,然后再大举西征。
陈玉成原本的企图,是先打弱敌。
于是,陈玉成先后对寿州、舒城、六安等地展开了进攻,但皆没有成功。
显然,弱敌虽弱,但是,只要敌人肯守,陈玉成就只有打攻坚战,而此时的陈玉成,并没有安心攻坚的条件!
于是,陈玉成把目光对准了桐城。
对呀,打桐城外围之敌,是一个好主意!
1、桐城尚在太平军手中,陈玉成不需要去打攻坚战,相反,他打的是攻坚之敌!
所以,陈玉成可以速战速决!
2、敌人虽强,但看起来部署有问题!
攻打桐城的敌人,主要是多隆阿部。
然而,多隆阿部以骑兵见长。
桐城附近“城势散漫,沟渠极多”,不利于马步军施展!
敌人虽强,但其战力并不易发挥,地形有利于太平军!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打桐城外围之敌,都是有利无弊的!
既然如此,那就桐城吧!
于是,陈玉成集结重兵,“号称十数万”,准备展开桐城之战!
或许是怕自己的实力还不够,陈玉成还特意调了捻军龚得树、孙葵心部来助战!
陈玉成,来势汹汹,志在必得!
陈玉成的作战企图:筑垒联营,稳扎稳打陈玉成认为:桐城“地势散漫,沟渠极多”,马步军难以施展。
因此,陈玉成决心采取“筑垒联营”的战法,大量筑营,稳步推进,企图“先为不可胜”。
于是,陈玉成在挂车河、望鹤墩、香铺街、尊土庵、棠梨山等处筑营40座,步步推进。
而这段时间,多隆阿、李续宜并没有前来应战!
因此,陈玉成逐步将战线推到了挂车河!
看起来,陈玉成是稳步推进,但实际上,形势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陈玉成来此,不是为了守城的,而是来寻求会战的。
既然如此,似乎应当要集中兵力,用于决定性作战。
但是,筑垒联营,看起来稳妥,实际上大量的部队变成了“呆兵”。
而且,陈玉成企图以营垒来加强巩固性的想法,实际上并不现实。
在陈玉成到来前,桐城守军就采取了修筑石垒的战法来抵抗多隆阿,但多隆阿在漫长的作战中已经找到了“以正兵攻垒,以骑兵策应”的战术,屡屡攻破这些石垒!
如此,随着战线的逐渐西移,战局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试探在战线推进到挂车河后,双方隔河对峙。
陈玉成率先进行试探:他派出数千人过河撩战!
与此同时,陈玉成“倾巢出队,列于河东”!
显然,如果数千人站稳脚跟,那后续部队就跟着一起渡过来,一举破敌!
然而,多隆阿也不是吃素的,陈玉成渡河之兵受挫而回。
于是,陈玉成遂下令在望鹤墩增筑营垒!
接下来,轮到清军试探了!
陈玉成在望鹤墩修筑营垒时,多隆阿继续其“以正兵攻垒,以骑兵策应”的战法,兵分三路出战,以骑兵扑击,再次击败了太平军!
试探结束!
清军定策彼此试探下来,陈玉成有没有探出什么东西咱们不知道。
但是,多隆阿是探出了东西。
试探性进攻表明了两点。
1、太平军“筑垒联营”体系是呆板、低效的。
在太平军筑垒时,清军发动三路进攻,能战而胜之,然后安然返回而未经大战,足见陈玉成“筑垒联营”的体系反应是迟钝的!
2、多隆阿的”以正兵攻垒,以骑兵策应“的战法,对付陈玉成,仍然是有效的!
在太平军修筑的众多营垒中,望鹤墩之垒算是重点经营的几个之一,清军如此都能大胜而归,可见对付其他石垒更是不在话下!
在成功摸清陈玉成军的情况后,多隆阿与李续宜遂确定了作战方略!
两人相约,“以一军从挂车河,一军从新安渡,上下夹攻”!
方略既定,黎明十分,清军的反击开始了!
清军的反击1:大正面吸引首先,李续宜分兵八路,绵延20余里,从新安渡上下进扑!
李续宜的部队,原本驻扎在后,为“游击应援”之师,同时策应攻桐城的多隆阿和攻安庆的曾国荃,兵力为1万人。
此时,多隆阿吃紧,李续宜这支“游击应援”之师遂前来助战,并担负起首先发起进攻的任务。
宽大正面的进攻,好处是正面大,兵力悉数同时扑到一线,声势浩大,坏处是缺乏纵深和后备,不能持久。
不过,李续宜不必担心持久的问题,因为:他本来就是来吸引陈玉成的。
从陈玉成的角度来看:敌人的兵力远不如自己,总共就这么点人,如今发起如此声势浩大的进攻,看起来似乎就是主力来攻了!
因此,陈玉成“倾巢而出,并力死拒”。
李续宜部确实精锐,就这样,他们仍然打下了棠梨山、尊士庵等处营垒,直逼香铺街,气势极猛!
当然,李续宜打得如此猛,除了自己比较猛外,主要还是陈玉成部的混乱。
不过,陈玉成部虽混乱,但军力尚完好,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李续宜是撑不住的!
然而,接下来,清军的真正冲击来了!
多隆阿部,出马了。
清军的反击2:多隆阿的趁虚袭击陈玉成部对李续宜“倾巢而出,并力死拒”时,后方虚弱了!
多隆阿立刻驱动马步军,兵分4路,“由望鹤墩之右抵香铺街”。
与李续宜部不同,多隆阿并没有以陈玉成的石垒为主要攻击目标,而是“横冲直撞,杀贼殆尽”,以太平军有生力量为主要攻击目标!
陈玉成大惊,只好立刻率部回身决战!
这时,多隆阿派出的雷正绾右路7营、温德勒克西骑兵又能后路杀出,对陈玉成部形成夹击之势!
如此,人数众多的陈玉成部,反而陷入了围攻!
跌宕起伏的死战!然而,陈玉成毕竟是陈玉成,他亲自率领精锐,奋力反击!
陈玉成的精锐,主要有三支:小左队、小右队,以及捻军孙葵兴所部。
其中,小左队和孙葵兴所部,皆是精锐骑兵。
陈玉成亲率小左队和孙葵兴部两路骑兵,奋力反击,使太平军大部队从混乱中安定了下来,稳住了局势。
局势既稳,兵力占优的太平军自然就有了优势,因此,兵力不足的多隆阿部渐渐抵挡不住了!
多隆阿亲手斩杀几名逃跑的将领,督促军队奋力抵抗,但是,仍然是无法稳住局面!
硬顶,自然是寡不敌众!但是,如果能打乱陈玉成的阵势,就仍然可能扭转局势!于是,多隆阿让其手下最精锐的索伦骑兵组织起来,绕过陈玉成的精锐骑兵,直接扑向陈玉成的侧后!
然而···陈玉成毕竟是陈玉成!
前面咱们提到:陈玉成的三支精锐,其中两支是骑兵,剩下的一支,就是装备火器较多的小右队!
陈玉成已料到多隆阿会来这么一出,已经提前安排了小右队在那等候!
于是,小右队以密集火力,重创了索伦骑兵!
由此,多隆阿这次逆转的招式失败了!
双方自早晨杀到下午,多隆阿快要扛不住了!
清军的反击3:李续宜的集中冲击这时,李续宜部杀了过来!
李续宜不是也在另一路苦战吗?怎么这个时候能杀过来了?
虽然李续宜部打得很猛,连续打下了一些石垒,但是,即便在陈玉成率兵回头对付多隆阿的情况下,李续宜的兵力仍然远远少于当面之敌呀!
显然,李续宜适时做出了调整!
太平军兵力虽多,但依赖自己修筑的密集石垒,凭垒坚守。
在陈玉成率领机动兵力回头对付多隆阿以后,剩下的太平军自然多是凭垒坚守的了!
或许,陈玉成是想要以密集石垒,进退自如,掌握战局主动吧!
然而,在太平军机动兵力调走的情况下,李续宜也可以选择:不攻这些石垒了!
因此,李续宜尽可能组织起突击力量,迅速赶来支援多隆阿,从后方急击陈玉成!
陈玉成与多隆阿正激战正酣,拼尽全力压制多隆阿,当李续宜从后方杀来时,再也坚持不住了!
终于,太平军崩了,损失惨重!
陈玉成被迫退入桐城,而龚得树、孙葵心所部捻军北走庐江···
陈玉成,输了!
陈玉成战败的后果此战是一次速战速决,当天就决出了胜负。
此战也是知名度较小的一次作战,不经常被人说起。
但是,此战的意义却是非凡的。
这是陈玉成在远征武昌前,企图改善皖北局面的决定性作战,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由此,陈玉成远征武昌,注定要在后方吃紧、后路严重不畅的情况下进行。
陈玉成后来第二次西征无功而返,虽然原因很多,但缺乏后路安全是分不开的。
因为:湘军已经非常清楚,即便陈玉成决意要攻武昌,他也是缺乏后备,无法持久的。因此,湘军也自然就不会放弃对安庆的围困而不顾一切地回援,相反,湘军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手段来应对太平军的“围魏救赵”。
如此,太平军想要“围魏救赵”,但湘军救不救赵,怎么救赵,其决定权已在湘军之手了!
同时,此战也非常清晰地表明:仅靠陈玉成的力量,他根本不可能直接解安庆之围!毕竟,这一次,他只是对付李续宾和多隆阿,而参与安庆之战的湘军还有曾国荃、鲍超、张运兰等部,陈玉成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
遗憾的是,后来,陈玉成西征返回后,仍然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直接解围的作战,其失败自然也就无法避免了!
此战,陈玉成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与敌人进行野战,但仍然以惨败告终。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陈玉成的兵力虽多,但战斗力却是严重不足的。
陈玉成部已经是太平军中最能打的部队了,但是,陈玉成的精锐,始终只有小左队、小右队,以及捻军兄弟来相助的部分精锐,数量有限。
这些力量加起来,也就2、3万人,并不比对面的敌人多。
其余的部队,数量虽多,但显然完全不是湘军的对手!他们不但打不过湘军,甚至无法起到牵制湘军的作用!
因此,在作战过程中,陈玉成兵力虽多,却处处被动挨打,仅仅靠几支精锐来维持局面!
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后期,虽然李秀成、陈玉成的崛起,在指挥上弥补了杨秀清的作用,但是,杨秀清时期严格的练兵练将已经不复存在,新部队战斗力已完全不足了!
同时,陈玉成在指挥上也表现得不如敌将。
陈玉成一味“筑垒联营”,企图立于不败而后战,但如此做,却是将大量部队变成了呆兵,造成了机动兵力的不足,拱手让出了主动权。
而多隆阿、李续宜虽兵力处绝对劣势,但却充满了主动精神。他们的进攻既大胆又有层次,既分兵又彼此保持密切配合。
因此,此战中,处处被动挨打的反倒是兵力有绝对优势的陈玉成部了!
部队的素质和主动精神,比单纯的规模更为重要。
历史已经一再证明了这一点,并将继续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