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休息的时候,打开手机,看到重庆的一位宝妈发的一个帖子,下面1000多条评论:

我已经开始不相信基因遗传了,看大家母150父170,儿子好多都180+,我们家我158爸爸181,反而大儿子13岁164!!小儿子10岁137??!!,烦死了,本来想到大儿子号废了练小号,结果小号更惨!!难不成是我老公不该这么高?!
我详细看了下这1000多条评论,全部都是围绕孩子最终能长多高,到底是基因决定,还是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说了算。

我想给大家说的是,孩子的基因、遗传,无论是好还是差,从夫妻俩决定结婚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确定了,改变不了了。
如果父母遗传很好,可能下一代高个子的概率会大一些;如果遗传不好,可能下一代高个子的概率就小一些。但都是概率问题,不是100%一定会怎么样,所以大家讨论这个其实意义并不大,因为个体差异,因为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怎么做才对孩子的最终身高有意义呢?我认为就是身高的管理。

在门诊,我曾经给一个孩子做过身高的管理,这个孩子最终比遗传多长了13公分,我印象非常深刻。
这个孩子是我们北方山东济南的,妈妈从广州远嫁到济南,爸爸175,妈妈151,北方孩子普遍比较高,所以这对父母心理压力特别大,担心自己会给儿子身高拖后腿。
计算孩子遗传身高169,家长找到我的时候,孩子7岁,身高118厘米,还没有达到遗传水平。
家长既没有过分悲观,任由孩子自然生长,也没有盲目期待孩子会不会突然猛长,照着爸爸的基因长,而是选择了身高管理。
妈妈说如果很幸运照着爸爸的基因长,那管一管孩子也许能长更好;如果没有那么幸运,那管一管孩子的身高至少不会特别差。
所以从7岁开始,我就给这个孩子制定了一套身高管理的方案,包括:
日常生活的管理,营养怎么搭配、选择哪些运动、怎么运动、作息习惯管理,解决孩子胃口差、睡不好的问题等等。
年生长目标的管理,每年尽量保持6公分的生长速度,最好不低于6公分,至少每3个月测一次身高体重。
骨龄的管理,每年生日前后定期测骨龄,了解这一年骨龄的变化,发现跑的慢了就可以稍微放松一些,发现跑的快了,就要及时采取措施,把骨龄拽住。
妈妈一直坚持做的很好,从7岁一直到15岁,孩子最终达到了182的生长曲线,最终比遗传多长13公分。

妈妈说:也许不做身高管理,孩子最终也能长到182,但是我不敢确定,不敢赌;但是做了身高管理,我能对孩子长多高更有把握,我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