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伊始,便签署了各种的“退群”行政令。
然而还没两天,联合国就立刻发布了美国的“欠款单”。
那么对于这28亿债务,美国又将会如何处理,难道退群就不用还钱了?
“退群”的算盘
其实特朗普的“退群”举动,可以被解读为对拜登政府此前重返国际组织的一种“报复”,表达了特朗普对前任政府政策的不满和否定。
同时,退出世卫组织也弥补了他在第一任期内,未能成功“退群”的“遗憾”。
然而,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考量。
一方面,“退群”可以为美国节省一大笔财政开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这对于一向注重经济利益的特朗普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另一方面,“退群”也为特朗普提供了一个推卸责任的便捷途径,可以将第一任期内抗疫不力的责任转嫁给世卫组织,从而规避国内的批评和质疑。
虽然特朗普的“退群”策略,在短期内可能为美国带来一些经济利益,但却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身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与重要国际参与者,其“退群”之举既削弱国际组织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又有损自身国际形象与信誉。
“金钱游戏”
联合国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的公开表态,揭示了联合国面临的严峻财务困境。
而美国拖欠的28亿美元巨款,无疑给联合国的日常运作以及各项计划的推进带来巨大挑战。
这笔巨款束缚着联合国的手脚,使其难以有效履行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职责。
然而,这仅仅是美国拖欠联合国款项的冰山一角,据统计,美国政府还拖欠世卫组织约1.22亿美元的款项。
这些巨额欠款,不仅反映了美国对国际组织的轻视,也暴露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不负责任态度。
长期以来联合国一直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自20世纪末以来,联合国就多次发出财政危机的警告,并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持正常运转。
尽管近年来大多数成员国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联合国的资金短缺问题却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反而日益严重。
为应对此困境,联合国只得削减运营成本,比如关闭部分运营机构、削减服务、限制员工公务出行等,联合国秘书长甚至曾考虑“卖房”筹资。
在特朗普上台之前,联合国方面就已经预料到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拖欠会费,因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
他们曾向美方强调合作的价值,并制定了新的预算方案,希望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各项计划的运行。
然而这些努力,最终都未能改变特朗普的“退群”决定。
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的行为,并非单纯的财政问题,在美国国内,支付联合国会费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议题。
会费“武器化”
部分国会议员经常将削减对国际组织的拨款作为谈判的筹码,以此表达对联合国某些政策或行动的不满,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促使联合国进行改革。
此外,美国对联合国会费的分摊比例也一直存在不满,在联合国成立之初,美国的分摊比例高达近四成。
为了降低这一比例,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颁布了相关法律,规定其分摊比例不应超过25%,特朗普上台后,更是多次提出降低美国分摊比例的要求。
美国国内政治的博弈,使得联合国会费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
支付会费不再仅仅是履行国际义务的象征,而成为了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工具,被“武器化”用于实现某些政治目的。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联合国的权威和信誉,也对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造成了负面影响。
美国的“退群”举动,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担忧和反对。
世卫组织对美国的决定表示遗憾,并希望美国能够重新考虑,欧盟则表示高度关切和担忧,强调各国有必要在卫生领域开展全球合作,以应对全球性卫生威胁。
许多专家也对美国退出世卫组织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削弱全球应对危险性疫情的能力,增加未来大流行爆发的风险。
无论如何,特朗普的“退群”举动,表现了全球格局的变化和多边主义面临的挑战。
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显得尤为重要,联合国作为最重要的国际组织,需要积极应对挑战,进行改革和转型,以适应新的形势。
中国等新兴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将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在维护多边主义和推动全球合作方面,中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笔者认为
面对美国"退群"和拖欠会费的双重挑战,联合国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以确保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国际社会也需要共同努力,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毕竟这不仅关乎联合国的未来,也关乎全球的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