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里“石眼科”番仔楼,当年女同学石素宾的家。
一个甲子挥手毕,如此挚爱文川里!1963年至1965年间,我作为东铺头小学的排球队员,下午上一节课后,经常随队走到良斌小学,与其校排球队打比赛。这一带,即属于今日福建省漳州市文川里的范围。文川里有两条街,一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两条街构成丁字型。北与南太武路衔接、与互助路交汇;南与厦门路相遇,东与解放路连接,西与友爱路串连。校排球教练陈清溪、潘林松会一路介绍,说这里是老漳州旧社会的富人区,官宦名家,商贾雅士云集地。所以大厝、宅院、番仔楼不少,沿途所见,是院内宽大的石埕、精致的园林,众多的庙宇。巷陌纵横,四通八达,宛如迷宫。到处有古早石雕,如拴马石、旗杆石与石鼓石墩,石磨石碓石碾,也随意置放,厝边古井,比比皆是。
新桥学区以良斌男排为主,后排左二三为郑顺根、钱跃深,前排左一二四为炳坤、阿国、吴跃进,交往至今。
钱跃深与我同属少体校生,他家就在互助路55号,常来常往至今几十年了。大院内大厅厢房一大溜,宽敞的石埕可摆十几桌酒席,八十年代他结婚,就在院子里宴请。如今,其全家居住厦门,大院现已零乱无人。文川里是漳州不可多得的历史街区,如白色番仔楼,洋房住宅兼诊所,民间俗称“石眼科”,是女同学石素宾的家,家富多金,人又长得特漂亮。东西走向的文川里,都是老街坊,两侧豪宅大院有钱厝、郑厝、洪厝、魏厝等。最出名的是143号的可园,是漳州仅存的私家园林,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主人郑开禧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官至山东都转盐运使。可园是郑家宅院的后花园,当地人称之小姐楼。整座共有三进,可园位于三进院落的西北方位,那时进入如临大观园,花草树木,怪石水池俨然,移步换景,恍然梦境。
可园风光造型,可比苏州园林!
六十年代民风淳朴,来者是客泡茶迎入!只要有熟人带,家家可进,都有热茶招待。可园的盆景、绿植与风景树,最让人入脑入耳,记忆犹新。多年以后玩起盆景,皆源于此。文川里还是手工业小作坊聚集区,这里有漳绣珠绣、糕饼制作、碾米加工、线面手制。建在互助路的国企糕饼厂,人未靠近香气飘,味蕾全开惹馋了。这里饼糖诱人,以生产的生仁糕,豆脯、豆酥、莲花饼国内外闻名。可凭票供应的年代,却难得享受。直至后来,战友陈菊当了头头,才得以参现为名,大快朵颐,尝了个够!
公私合营转国企的漳州糕饼厂…
漳绣
近年来几起几落,文川里一直在“强烈呼声,又拆又停,举棋不定”状况中,环境恶化加剧,居民大批量的外迁。价值连城的老街老厝老园老庙,日趋破败,市民无不心急如焚…早在2014年,挚友律师游东亮先生,在市政协率先提案,倍受附议支持。他建议将文川里成片保护,甭零敲碎打,保留原汁原味,打造成漳州版的三坊七巷。可是,至今又是快十个年头过去了,文川里不仅江山依旧,而是仿佛被遗忘抛弃?如此富有特色的传统街区、民居奇迹,居然是形同废墟。毁城亡街一瞬间,点滴形成千百年。
关于文川里成片保护,以及开展“修旧如旧”建议,当局肯定有咱们不知道的困难,但是,长期搁置总归也不行吧?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建设人文漳州,需要格局与魄力。建设定位不明,麻烦如影随形。要我说,文川里必须打造成“人文街区天下一流,古早民居闽南最优!”高标准才会凝聚人心,使民众拥护,各届支持,困难才会迎刃而解。普通民宅,修复后可允许原住民返迁安居,以平衡“拆迁赔补”问题,有原住民的街区,绝对更有活力。
可园一角
文川里的文保单位,有楼园厝院庙,这些人文资源要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实施高标准的复原与加建并举,把文川里打造成为顶级复原标杆,“修旧如旧,视觉陈旧;古早构件,补充造就!”历史上古迹,皆经历代修复或重建,只要旧构件在,只要神韵存,就是极品。拥有旧街旧景与原住民的历史街区,就是一幅活生生的、人在画中的漳州活版“清明上河图”。这种创意效果名片打出去,岂能不引人比肩接踵而来?
镜头之下感慨多…
如果说,“漳州古城”片区,是凭明清风格、闽台韵味与文庙古碑双坊取胜;那么,“漳州文川里”片区,则可凭着“楼园厝院庙,古街小巷巧;中西合璧宅,市井作坊妙!”来显示当年海上丝路带来漳州之繁荣成果。其实,老漳州的文化底蕴,文川里处处可寻,这更是漳州人的文化自信,属于无价之宝。眼下,文川里前后遍布的巷道长短不一,宽窄无序,成堆垃圾,宛若杂乱无人区。可是,文川里在我脑海中,却全是当年初恋的感觉:挚爱你的质朴身形,怀念你的气息温馨,梦看你的眼神诱人,期盼你的再妆神韵…追求千难万险我都相信,一切的一切可预定,绝对是挡不住爱拼会赢的漳州人!
触目伤怀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