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阳:在中国长大耽误太多时间,引发热议,你觉得有道理不?

森阳聊历史 2024-05-30 09:26:37

张朝阳在《星空下的对话》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长大就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成长的很慢,在年龄很大的情况下,也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一些美国人,他们在中学或者大学就已经知道这辈子要干什么。”

此话一出,迅速引起众网友的热议。

大家都认为说得有理。毕竟咱们的学生,甚至家长,确实就是为了升学而学习,嘴里说着为了以后有好工作,可是偏偏没有长期规划,导致毕业即失业,眼里都是迷茫。

对此,我有不同的想法,张朝阳说得有些道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有些人也是迷茫的,我们中国有些孩子是清醒的,也是很早就知道自己将来要干嘛的。

不用妄自菲薄,我们也有成长觉醒力。所谓成长觉醒力,就是在不同环境和时间段内,自主发现并自我推动成长的能力。

01

张朝阳的那段言论,也就是在说,咱们很多孩子缺乏成长觉醒力。

我并不否认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形。

有些孩子完全是被动的。这并不是说他们学习成绩不好,而是说,真的就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做什么。

即使那些成绩好的,他们也是说,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将来有份好工作,仅此而已。

这一切都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引导的结果。“好好学,以后有个好工作”。可是假如换做另外一种引导,“你喜欢做什么,做这个需要什么知识,你自己了解清楚,再去学”。

如此引导,结果就大不一样。

02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在他能站起来时,放手让他自己走,在他有思考能力时,让他自己决定事情。”

女儿蔡欣怡14岁时,打电话给蔡志忠,“我要一个人去日本旅行。”

蔡志忠就问:“有朋友接应吗?”

“没有”

“既然你决定了,那就开路吧”

“你真的举双手赞成吗?”

“当然,你如果过来看的话,就看见我举着双手呢。”

“你不怕我被绑架吗?”

“如果你遇到绑架,就告诉绑匪到家里拿50万,你自己要从储蓄罐里支付3万。”(女儿为了不自己掏这3万,到了日本,任何人找她搭腔,她都不理。)

蔡欣怡就这样背着包,飞去了日本,自己住酒店,自己坐新干线去迪士尼,然后去了东京、日比谷喂鸽子等,十天左右回了家。

除此以外,蔡志忠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大约两岁半左右,他就不停地追问,你喜欢做什么,直到有一天,女儿说,“我要做设计家”。

“设计什么?”

“很多啊,比如设计衣服”

于是,女儿就学画各种衣服,期间遇到其他不懂的知识,就继续学习,一切都围绕着设计家去发展,后来毕业她就当了好莱坞的服装设计。

蔡欣怡自己有了娃以后,就把父亲这一套育儿经,用在了自己女儿身上,两个女孩都很有个性,大的喜欢滑冰,已经拿了20多个亚洲冠亚军。

好的引导,可以激发出孩子的成长觉醒力,他们会发自内心知道,为自己学,为热爱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是应付父母和老师。

03

成长觉醒力,离不开孩子的独立思考,父母懂得放手,孩子觉醒就早。

这也不难理解,让孩子自己去接触社会,越能够早点看到社会的样子,他会去思考所看到的一切,而不是一味从父母口中得知,而这得知的,都是父母眼里的世界,不是完全真实的。

就拿最近大火的李娟来说吧,她近乎于是放养、野生状态,母亲对于她的“呼救”,永远都是天不塌下来,就没事。

这样的状态下,上不上学,都是李娟自己说了算,当母亲和外婆都因为她不去上学,为她的未来流眼泪时,李娟心里乐开了花,终于有时间写东西了。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当作家的”,李娟说,“很小的时候,我一直就有当作家的想法。”

有了这样的想法,李娟会多留心身边发生的一切,她会去记录这些。当她看一本书的时候,她会想着,我如果写这一段,我会写的比作者还要好。

还有一个女作家周晓枫,她也是这般,从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当作家,没有丝毫的其他想法,那时她就想,这一生非作家不做。

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念头,有了自己热爱的事,他所做的一切,也就都有了明确的目标,成长围绕人生的兴趣目标,所开出的花,也会与众不同。

成长觉醒力,就是体内的灯芯,一旦被点燃,就会积聚能量,待时而发。

04

张朝阳也应该看到,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些人已经觉醒,有些家长也在慢慢觉醒,我们的教育也同样在觉醒。

未来社会一定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社会,被动成长的孩子,被呵护太好的孩子,都会败下阵来,只有成长觉醒力被点燃,孩子才能主动,有担当去挑起未来,成为大国崛起的栋梁。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