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因与人发生冲突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5日,期间无法到岗上班。公司以“连续旷工3天”为由将其辞退。小张认为拘留属于不可抗力,单位无权解除合同,但公司坚称其行为违反规章制度。
类似争议在职场中并不少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究竟该如何处理?
⚖️真实案例参考:
上海某公司员工盛某某因行政拘留6日,公司以“旷工”和“受刑事处分”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法院最终认定:行政拘留≠旷工,公司解除行为违法,需支付赔偿金。
二、法律与实务分析1.行政拘留≠旷工的法律依据旷工定义:劳动者无正当理由且未履行请假手续的缺勤行为(原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有关条款解释问题的复函》)。
行政拘留性质:属于行政处罚,非劳动者主观故意缺勤,且有不可抗力因素,法院通常不认定为旷工(见上述案例)。
2.单位能否以“被拘留”为由辞退员工?⚖️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判刑);
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关键点:
行政拘留属于行政处罚,非刑事责任,单位不得直接以此为由辞退;
若单位规章制度中明确“被行政拘留视为严重违纪”,需审查条款合法性和合理性。
3.法院裁判倾向争议焦点:劳动者被拘留是否属于“正当理由”?
支持劳动者:拘留期间无法履行请假手续,缺勤非主观故意;
支持单位:违法行为导致缺勤,后果应自行承担。实务现状:多数法院倾向于保护劳动者,认为单位需举证员工存在“主观过错”。
(1)及时通知单位
拘留后第一时间联系家属或同事代为请假;
保留通话记录、短信等证据。
(2)核查规章制度
查看员工手册中是否明确“行政拘留属严重违纪”;
若条款未公示或内容不合理,可主张无效。
(3)协商与法律途径
1.与单位沟通时强调“非主观旷工”;
2.若遭辞退,可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
用人单位合规建议(1)完善规章制度
明确“被行政拘留”是否属于解除事由;
条款需经民主程序制定并公示。
(1)审慎处理缺勤
1.核实员工缺勤原因,避免单方认定“旷工”;
2.可协商请假或调整工作安排。
❓四、延伸问题解答Q:家属能否代劳动者向单位提交书面请假?
A:可以!劳动者因客观原因无法亲自请假时,家属可通过邮件、短信等形式说明情况,并附拘留决定书等证明。
Q:行政拘留期间工资如何计算?
A: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者因客观原因未提供劳动,单位可按停工工资标准支付(通常不低于最低工资的80%)。
律师提醒行政拘留期间的劳动关系处理需兼顾法律与情理。劳动者应积极沟通、保留证据,用人单位则需规范制度、审慎行权。遇到争议时,及时咨询专业人士,避免权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