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评论:“疫情期间,最辛苦的是医护人员,但最委屈的,可能是他们的孩子。
” 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妈妈去哪儿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无数家庭按下了暂停键。
对于10岁的山西小女孩来说,这个春节尤其漫长。
她的妈妈,一位护士长,接到支援武汉的命令后,匆匆告别,甚至没来得及好好拥抱一下女儿。
小女孩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妈妈去哪儿了?
” 家里人只能含糊地说:“妈妈去打怪兽了,很快就回来。
”
你可能会觉得,10岁的孩子,应该懂事了,不会像小婴儿一样哭闹着找妈妈。
但你知道吗?
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让人心疼。
他们把所有的思念和担忧都藏在心里,努力不给家人添麻烦。
但当夜深人静时,当看到别的小朋友依偎在妈妈怀里时,他们也会偷偷地抹眼泪。
妈妈是英雄?
有一天,小女孩收到了一封从武汉寄来的信。
信是妈妈写的,字迹很潦草,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爱。
妈妈在信里说:“宝贝,妈妈在武汉救人,这里有很多生病的人,妈妈要帮助他们早点回家。
你要乖乖听话,好好学习,等妈妈打完怪兽就回来陪你。
”
小女孩看完信,一滴眼泪也没掉。
她拿着信,跑到邻居家,一遍又一遍地给邻居阿姨念。
邻居阿姨夸她:“你妈妈是英雄,你也是英雄的女儿。
” 小女孩听了,挺起胸膛,大声说:“嗯,我是英雄的女儿,我不能哭。
”
你知道吗?
孩子眼中的英雄,和我们大人眼中的英雄,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能会觉得,英雄是那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人,是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
但在孩子眼中,英雄就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是那些为了保护他们,可以付出一切的人。
谁来替我爱她?
英雄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软肋。
2003年非典时期,小女孩的妈妈和爸爸都在北京老年医院工作,当时她的儿子只有10个月大,两个月都不能回家,只能留给爷爷奶奶带。
如今,孩子已经上高三,面临高考。
但疫情当前,她毅然选择奔赴一线。
记得朋友依琳也是一名妈妈,也是一名护士。
她给我的留言中说道:可惜我没有从事我的职业,即将毕业那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当时多么希望自己早些结束实习考过护士证,然后去支援四川,可惜自己当时还是一名实习生,没有资格前往一线,如今又赶上了疫情,奈何自己又是一个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又不能为国家尽一份力!
但还是希望这场疫情早点过结束,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所有奔赴一线的战友们,白衣天使们能凯旋而归!
其实,每个“逆行者”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们的家庭。
他们的父母、伴侣、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们加油鼓劲。
他们知道,自己的亲人不是超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疲惫。
但他们更知道,自己的亲人肩负着重任,他们必须勇敢地往前走。
妈妈,早点回家!
89年的高艳国难面前向医院主动请战。
为了方便穿防护服,不惜剪掉留了三年的长头发,甚至生日那天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
有人问高艳,今天的生日,最想念的是谁?
她说,她最挂念的还是家中5岁的儿子。
因为每到晚上睡觉时,孩子总是小声地哭泣,到处找妈妈。
所以,如果人间有天使,那一定是妈妈的模样!
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刷屏看新闻,希望确诊、疑似和死亡病例下降,出院回家的病例增加,这些对于绝大多数人的感觉是抽象的数字,因为人们更关注的是疫情的趋势,却不知道他们的故事……有些医院为了疫情,不幸牺牲了,看到李文亮离世的消息,刹那间,不相信这是真的,你还那么年轻,你的职业操守和良知让人佩服,你重返岗位的心愿就这样成为永远不可能……
当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当“逆行者”们陆续凯旋时,小女孩终于盼来了和妈妈重逢的那一天。
她跑到车站,手里拿着一束鲜花,大声喊着:“妈妈,我爱你!
” 妈妈看到女儿,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她紧紧地抱住女儿,在她耳边轻轻地说:“宝贝,妈妈也爱你。
”
生命都是珍贵的,任何人的因病而逝都是悲剧。
谢谢你,用生命守护生命。
愿世间好人有好报,愿世间所有善意都被善待。
逆行的白衣天使,义无反顾的勇士,书写了人间的大我,塑造了不朽的丰碑!
美酒敬英雄,静等凯旋而归!
我们常常说,“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但在享受这份“静好”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给那些“负重前行”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庭?
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