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还焦头烂额的拜登,近期运气似乎顺了起来:中期选举虽然丢了众议院,但以更大的领先优势保住了参议院;对俄的石油限价也开始生效,还从俄罗斯换回了本国球员格林纳。《国会山报》不失时机地写了篇文章,拿拜登和老对手特朗普做起了比较。文章称中期选举后,拜登和特朗普已经命运逆转,拜登似乎在通往2024大选的路上一切顺遂。而特朗普,又是卷入税务欺诈,又是和名声不好的种族主义者扯上关系,似乎已经难以东山再起。
美国总统拜登
下次总统大选还有两年,变数依旧不少
其实,距下次大选还有两年,这时就对拜登期待太高,是容易“翻车”的。根据CNBC近期的民调数据显示,7成人其实不希望拜登连任,他的支持率更是一路降到41%。而且,就算再怎么把中期选举“力挽狂澜,遏制红潮”的功劳放在拜登身上,他能否连任的变量,起码还有好几个。
财政部长耶伦也表示,衰退风险仍在
首先是经济,这道题,拜登回答得怎么样呢?多家研究机构指出,美国的通胀虽然达到最高位不再上升,但还需要几年时间,才可以回到疫情前水平。财政部长耶伦也表示,衰退风险仍在,如果真出现衰退,或恢复得不如预期,拜登势必在经济上丢分。
当然,利用俄乌危机,把欧洲的企业往美国赶,这确实是拜登政府的经济成绩之一。长远来看,一部分制造业的回归,也可能让原本亲共和党一方的制造业从业者,对民主党观感有所改变。之前的产业空心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拜登政府这一次的回流努力,或许能有所补救。
工业衰落的美国“铁锈带”地区,有着众多失落的美国白人
但拜登对自己承诺的违背,也会为其减分。拜登政府赶在本月初的全美铁路大罢工之前,强压着劳工通过和解协议,民主党和拜登的“亲劳工”主张荡然无存。执政后是否能兑现自己竞选时的承诺,也将直接影响下一次选举中,选民群体的取向。
另外,拜登的身体状况也是个未知的因素,来到80岁这个年龄段,各种意外只会更频繁发生。拜登的身心健康,一贯以来是美国公众一个比较大的担忧,除了偶尔有些“思维脱线”之外,肉身的强度也有些存疑。之前在家逗狗时就曾摔倒送医,在公众面前骑自行车时也摔过,上飞机舷梯更是多次险些摔倒。身体状况不光决定他的履职能力,也多少会影响公众对他的信心。
拜登的老迈是个不利因素
与拜登对应的是,特朗普在今年中期选举前几天,不撑伞冒狂风暴雨出席活动,其实也算一种特意表现出来,和拜登“别苗头”的姿态。这种姿态,或许并不只会吸引保守派选民,对于那些期待一国总统能有旺盛精力和健康体魄的群体,也可能是加分项。
冒雨演讲的特朗普,是另一种形象
马斯克突然杀出,对民主党是危险信号
除了竞选人的经济、身体等因素外,民主党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隐忧。最近马斯克收购推特后的一系列动作,其实体现的并不是一家公司企业文化之争,而是反映出马斯克所代表的,并不算保守的中间群体,对于时下美国大行其道的“白左”文化的抵抗。
马斯克在整顿的,可不只是推特
“白左”文化天然是和民主党一方绑定的,在2008年奥巴马当选之后,这种倾向就一路抬头。但由于当时的美国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还没那么激烈,看起来似乎还没成为个严重的事情。而到了奥巴马执政的后期,“白左”和传统价值观,或者说保守派的对立就更加尖锐起来。
贯穿特朗普整个任期,尽管他的阵营对“白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反击,但“白左”文化已经基本劫持了民主党。共和党要和这样的一股势力斗争,也就不得不进一步右转和保守化。
“白左”不光在民间,在军界政界都有很大影响
现在美国社会中“白左”并未与保守势力有和解的意思,仍然在日拱一卒地争取空间。就连前面提到的《国会山报》,在看好拜登时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国内分裂严重的现实。如果2024年还是民主党总统,有可能美国社会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极端反传统。因此,美国社会的中间派,看到马斯克带的这个头,即使不喜欢特朗普的做法,只要是被“白左”逼急了,也可能会支持共和党一方。
这部分中间派群体,其实对白左和极右都非常反感,更倾向于把选票投向相对不那么极端的候选人。而投票的选择,也可能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还会很看重自己的切身体会。
换言之,如果2024年两党推出的候选人不是特别极端,或许更好获得中间派的支持。问题是,他们必须在初选时,必须能够获得本党基本盘的认可。
共和党内,德桑蒂斯也是个比较极端的政客
这是个两难选择,目前共和党内支持率仅次于特朗普的德桑蒂斯也多少有些极端的成分,更不用说特朗普本人,热门人选里,只有前副总统彭斯相对这两人来说,要温和一些。
而民主党一方,密歇根州州长惠特默、加州州长纽森和交通部长布蒂吉格是比较有希望的人选,这几名人选都相对来说没有共和党一方的“极端”。这其中或许有个原因是,“白左”文化近些年已经如温水煮青蛙一般,把美国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很多,把持了多数媒体和社交媒体渠道,因此已占优势的一方,并不太需要政客的极端宣传。
由此说来,两年后的美国总统选举,就算特朗普本人已经没有希望,民主党一方也非胜券在握。被“白左”压制得沉默不语的保守派和中间派民众,虽然音量不大,但不排除在关键时刻也会联手奋力一击,改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