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不起第二场外交豪赌,李在明要韩痛改前非:疏远中国的代价太大

凭海观岛 2025-02-18 09:38:28

自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韩国推行“亲美、媚日、反华”的外交政策,其试图通过强化美韩日三边联盟,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

然而,这一策略的代价正逐渐显现,韩国半导体、汽车等核心产业对华出口锐减,经济发展面临着困境。对此,韩国最大在野党党首李在明,要韩国“痛改前非”,称疏远中国的代价太过沉重。

2024年,韩国对我国的贸易逆差,首次突破500亿美元。我国从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一跃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李在明直言:“若中国人不喜欢韩国,他们就不会买韩国的东西。”这种赤裸裸的经济逻辑,撕开了韩国政治精英的遮羞布。所谓“价值观外交”,最终买单的是4000万普通民众。

更关键的是,李在明点破了韩国外交的“生存密码”。李在明认为韩国外交是一个平衡问题,韩国身处中美博弈的最前线,既需要美国的安全承诺,又离不开中国的经济输血。

总的来看,李在明希望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在表态发展中韩关系之后,李在明强调,“与美国关系恶化带来的损失,将比只站在中国一边的损失更大。”

李在明的立场,与尹锡悦政府“选边站队”的冒险策略,有着很大的差别。李在明的严正呼吁,背后是尹锡悦政府两年来的外交灾难。

尹锡悦将“押注西方”作为核心战略,其不仅在对华政策上180度转向,更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触碰中国红线。

2024年4月,尹锡悦访美前公然声称“台海问题是国际问题”,引发我国强烈抗议。我国外交部直斥尹锡悦政府“严重干涉内政”,而韩国政府竟反咬中方“外交失礼”,彻底暴露了尹锡悦团队的狂妄与短视。

这种“政治秀”的直接后果,是经济反噬。中国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对韩进口额骤降18%。

更讽刺的是,尹锡悦试图通过倒向美国,换取产业保护。但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却将韩国列为靶子。

尹锡悦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本质上是误判了中美实力对比。当中国开始用“关键矿产管制”、“技术标准”等武器反击时,韩国才发现,自己早已深陷产业链战争泥潭。

对于当前的局面,李在明试图用“平衡术”,让韩国得到喘气的机会。如果李在明成为韩国总统,他既不放弃美日韩安全框架,又准备重拾对华务实合作。这种策略看似矛盾,实则暗含深意。

李在明希望在安全上“抱紧美国”,在经济上“拥抱中国”。但这条路注定存在着很多挑战,一边是美国的军事捆绑,一边是中国的经济引力,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唯一确定的是,韩国再也输不起第二场“外交豪赌”。

0 阅读:0

凭海观岛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