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这句话对大多数女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望。
人,总是在艰难的时候能够相互扶持,不管多大的苦都能吃得,可是富贵之后还能坚持如一的,没有几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总是动人的。
面对诱惑,就连“玻璃大王”曹德旺,也曾经犯过错。
小时候,曹德旺一家为了躲避祸乱,从上海坐船回福建老家,他们把所有家底都放到了另一条船上,结果他们人到了,装行李的船沉了。
突遇家庭变故,从一个上海的小少爷到吃不上饭的苦力,那种被人看不起的滋味,曹德旺终生难忘。
14岁的时候,因为交不起学费,曹德旺选择退学,和父亲一起赚钱养家。
跟着父亲一起骑车贩卖水果,早上三点起床,骑车翻过好几个山头,去装了货再运回来。
他每天都能在路上休息的时候看着和他一样大的孩子,穿着干净的衣服,背着书包去上学,他们从他身边走过,嘴里是对他的嘲笑。
他羡慕,但是眼下得先活下去才有资格说别的,那时候他和父亲每天辛苦十几个小时,才能赚两块钱。
最难的是曹德旺的母亲,她本是大家闺秀,从来没受过这样的苦,可是她更痛苦的是不能给孩子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因为吃不饱,曹德旺那时候又瘦又矮,母亲看着儿子经常偷偷地流眼泪。
曹德旺还记得母亲跟他说的话,如果肚子饿了也不要说出来,别人会笑话你,每天都要笑着面对生活。
23岁那年,曹德旺的母亲病了,一方面是家里需要人照顾母亲,可是父亲哥哥和曹德旺三个男人,谁都不擅长干这活。
另一方面,母亲怕自己出意外,想看着儿子能够成家有人照顾。
在村里人的介绍下,曹德旺通过一张又黑又小的黑白照片和陈凤英相识了,没有谈恋爱,没有牵手,甚至没有见过面,就这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婚了。
曹德旺心里是不甘心的,陈凤英就是农村女子,不识字没见过世面,这不是曹德旺心里的良配,只是将就。
可是就是这个连字都不识的女人,却给了曹德旺最大的助力。
婚后曹德旺想做生意,到江西去卖白木耳,陈凤英知道了什么都没说就把自己的嫁妆卖了,给自己的丈夫当本钱。
就这样,曹德旺在外面跑生意,陈凤英在家里照顾婆婆,他们聚少离多,新婚燕尔就一个人顾家,换做别的女子恐怕早就不愿意了。
更糟糕的是,曹德旺的生意赔了。
本来跑一趟能赚七八百块钱,可是只跑了四趟,他的货就被人给扣了,不但把陈凤英的嫁妆全赔进去了,还欠了村里1000多块钱,这在当时可是巨款。
后来,村里人来找,家里除了一间小房子,什么都没了,为了给村里赔钱,曹德旺去工地给村里干活,工地很远,他出发之前把老婆孩子送回了娘家,告诉陈凤英:实在不行,你就再找一个吧。
可是陈凤英就带着孩子一直等着他回来,从来没变过心。
他们是感情平淡的夫妻,可是陈凤英对曹德旺的坚守,神佛难改。
1980年,曹德旺到水表厂工作了,他做销售赚了钱,还认识了一个红颜知己。
他们彼此心意相通,非常有共同语言,在工作上她能给曹德旺支持,能给她出主意想办法,在灵魂上曹德旺觉得他们非常契合,那时候曹德旺几乎都肯定了,这才是我命中注定的女人。
可是她并不是一个人,已经结婚了,有两个孩子的,他们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且当时曹德旺还是个农民,让人看不出以后有什么前途,可是那个女人信他。
当时曹德旺给自己的妹妹写了一封信,让她念给陈凤英听,他要和陈凤英离婚。
听到信后陈凤英也没有哭闹,只是回到:“我知道我配不上你,知道你是会走掉的,你要是真走了,那么把房子和三个孩子留下来给我。”
听到回信的曹德旺这才想到,自己有什么资格提离婚的,陈凤英是跟着自己一起患难的妻子,当初卖了所有东西依然没有走的,是陈凤英。
后来曹德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错误,重新和陈凤英一起生活,发达之后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登记在陈凤英的名下。
陈凤英就是这样的人,不管你穷还是富,我信你。
不管是曹德旺还是陈凤英,都是人间妄想级的,能做到陈凤英这般支持自己丈夫的独立女性,已经不多,但是能够重新守住本心的男人,同样也不多。
你看,是男人都会犯错,对不对?区别就在于有的人知错能改,有的人死不悔改
其实很多,只是媒体不去写穷人的故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