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挪威船王约翰·弗雷德里克森,旗下的Seadrill公司,向大船海工订购了8座海上钻井平台,却在建造将完工时单方面毁约。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大船海工不仅没拿到应有的130亿,血本无归,还背负了20亿的债务,濒临破产。
挪威人到底为何背诺毁约?如今距离这件事已经过去近十年了,他的下场又如何?
«——【·倾尽全力拿下订单·】——»
大船海工自2006年成立以来,培养了经验丰富的焊接工匠数百名,拿下了很多高难度订单。
大型货轮、特种船舶,每一艘船都在国内航运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与口碑。
然而,大船海工并未满足于现有的成就,它怀揣着更为远大的抱负——进军国际市场,让世界见证中国造船业的强大实力。
2013年,机会悄然降临。挪威船王约翰·弗雷德里克森,旗下的海上钻井公司 Seadrill 向大船海工发出了订单邀请,计划订购 8 座大型海上钻井平台。
这一订单预估造价高达 130 亿元人民币,一旦促成,不仅能为大船海工带来可观的利润,更重要的是,将成为其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钥匙,让大船海工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当这一消息传来,整个大船海工乃至中国造船界都为之振奋。
兴奋之余,大船海工也察觉到了一些隐忧。
按照国际惯例,此类订单的定金通常在 30%以上,可弗雷德里克森仅支付 10%,也就是约 1 亿美元。
这点资金对于启动如此庞大的项目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给项目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
但大船海工经过对挪威船王整体实力与信誉的综合评估,依然选择相信对方具备支付剩余款项的能力。
他们怀着对自身技术与实力的自信,决心凭借卓越的表现拿下这一单,为中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赢得尊重与地位。
于是,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勒紧裤腰带,开启了加班加点的艰苦奋战模式。
工程师们日夜钻研设计图纸,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工人们在船坞中挥汗如雨,精心打造每一个零部件,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只为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订单。
可他们未曾料到,一场精心策划的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挪威单方面毁约·】——»
5年的艰辛努力转瞬即逝,8座钻井平台已近乎完工,大船海工的每一位员工心中都满怀着对交付时刻的期待。
然而,挪威 Seadrill公司却在此时,毫无征兆地突然毁约,撤销了前6座订单。
这一晴天霹雳瞬间将大船海工置于极为艰难的境地,犹如被架在火上炙烤。
大船海工人心急如焚,他们疯狂地探寻毁约背后的真正原因,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转机。
他们主动与挪威方面进行沟通协调,表达出愿意协商解决一切问题的诚意,哪怕做出一些合理的让步。
但无论他们如何苦口婆心地交涉,挪威 Seadrill 公司始终态度强硬,不为所动,归根到底只有一句话:不想要了。
这种近乎无赖的行径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大船海工在愤怒与无奈之下,毅然决定拿起法律武器,提起仲裁,决心为自己讨回公道。
然而,在深入研究挪威船王的过往纠纷案例时,大船海工才惊觉,这极有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圈套。
韩国船厂就曾有过惨痛的教训,两艘钻井船的订单付诸东流,最后还在仲裁中败诉,只能默默承受巨大的损失。
即便如此,大船海工深知自己不能轻易退缩,中国企业的尊严与权益不容侵犯,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必须要一个明确的说法。
漫长而艰辛的诉讼过程就此拉开帷幕,大船海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律师团队日夜奋战,搜集整理各类证据,分析研究复杂的国际法律条文;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频繁奔波于国内外,与各方专家沟通交流,寻求支持与帮助。
但这场官司的艰难程度远超想象,挪威方面凭借其在国际航运界的影响力和复杂的法律手段,不断设置障碍。
在2019年,Seadrill 公司竟然取消了剩下的两座钻井平台订单,甚至还厚颜无耻地想要讨回预付的定金,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此时的大船海工,已深陷困境,未来的命运岌岌可危,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最终的裁决结果。
«——【·焕发新生·】——»
由于这场恶意毁约的圈套,仲裁地点定在挪威,这无疑给大船海工的维权之路增添了重重困难。
挪威方面在仲裁过程中尽显强势与狡黠,双方的拉扯与争议不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艰难险阻。
Seadrill 公司取消订单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国际油价下跌导致海工市场萎缩,声称这属于“不可抗力”。
然而,这一借口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国际油价虽有波动,但大船海工已按约完成了大部分工程,且在签订合同时,市场风险本就是双方应该考量的因素,岂能以此为由单方面毁约。
尽管大船海工据理力争,可仲裁结果却不尽人意。
仲裁庭虽认定 Seadrill 不符合不可抗力情形,需承担一定责任,但却判定预付款和利息返还给 Seadrill,这一裁决令人匪夷所思。
更棘手的是,这些钻井平台都是依据挪威方面的特殊要求定制而成,专门建设了大量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这使得它们很难再转卖给其他客户。
若要拆掉重建,不仅需要耗费巨额的人力成本,还将面临加工工艺等诸多难题,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在重重困境之下,2019 年,大船海工无奈地宣布破产重整,当时负债高达 19.21 亿元。
但大船海工并没有就此沉沦,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谷后,它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开始了艰难的自救与转型之路。
在随后的 3 年多时间里,大船海工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深耕传统海工市场,利用自身的技术与经验优势,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赢回老客户的信任与订单。
同时,敏锐地捕捉到绿色清洁能源产品领域的发展机遇,大力布局该领域。
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创新,成功建造出全球首制 7500 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北极光先锋”轮。
今年 8 月,“北极光先锋”轮顺利完成首次出海试航,标志着大船海工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如今的大船海工,正以全新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奋勇前行。
它的经历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重生传奇,更是中国制造业在困境中砥砺前行、不断创新发展的生动写照,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在面对国际挑战时的坚韧不拔与无限潜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