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回归CEO岗位后,迅速启动以"重返一线"和"客户共创"为核心的全面改革。这场触及组织架构、产品策略与企业文化的变革,旨在重塑钉钉在AI时代的竞争优势,回应市场对产品体验与商业化平衡的双重挑战。
一、直击客户痛点:高管带队暗访一线
无招上任首周即开启"突袭式"客户调研,率队奔赴北京、广东、华东三大区域,绕过内部汇报流程直接对话用户。在与某制造企业沟通中,用户直言功能模块臃肿、付费弹窗频繁,相关问题当场被纳入整改清单。同时,钉钉重启2014年初创期的"共创伙伴"机制,要求产品研发团队进驻客户办公现场,针对登录流程、群聊交互等基础功能开展逐项竞品对标优化,确保产品贴近真实使用场景。

二、管理革新:消灭纯管理岗,重塑决策链条
此次改革对管理层级发起挑战,明确提出"钉钉不需要纯管理者"的理念。某业务线负责人因仅通过邮件下达加班指令,未参与具体业务推进,被人力资源部门叫停管理权限。在汇报机制上,全面禁用PPT形式,要求以文档直述核心问题;严格管控跨国差旅费用,超支行为将接受专项审查。这种扁平化管理模式,旨在打破官僚化倾向,推动管理层直接参与业务执行。
三、产品战略转向:缩减付费墙,聚焦AI落地
在商业化策略上,钉钉启动"用户体验优先"的调整,陆续下线开屏广告等非必要付费功能,对全链路付费节点进行系统性排查,强调"商业化必须服务于产品价值"。同时,作为阿里集团ToB领域AI应用的核心阵地,无招要求研发团队深入挖掘企业真实需求,避免AI功能流于概念堆砌,加速智能办公场景的实际落地。

四、争议回应:考勤改革与文化重塑
针对外界热议的考勤制度调整,钉钉确认实行9点上班制,午休时间缩短至半小时(13:30返岗),并限制小红书等非工作类App使用。但官方明确否认"强制996"说法,强调双休制度依然保障。对于无招深夜巡查办公室引发的争议,内部回应称此举意在倡导管理者以身作则,营造主动投入的工作氛围,并非推行强制性加班文化。
这场改革体现了无招对"敏捷产品力"的执着追求,试图通过组织扁平化和客户深度共创,让钉钉重新找回初创期的创新活力。然而,如何在提升用户体验与满足商业化目标间取得平衡,同时避免高强度文化引发人才流失,将成为这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