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户籍制度,看看世袭的职业都有哪些?

东江学习社吖 2024-12-20 09:47:59

​明朝的户籍是在元朝的户籍基础上划分的,类别更为细致,管理更为严格。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进行全国人口大普查,并按照人们的职业编入不同户籍。“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明史.卷五十三)

人口一旦编入户籍,不能随便更改,“凡逃户,督令还本籍复业。”

朱元璋的想法是,把全国老百姓都固定在自己的原籍,除了政府统一移民,老百姓不得随便迁徙。老百姓各司其职,种田的世代种田,当兵的世代当兵,工匠世代做工,如此一来,赋税有了保证,管理起来也方便。

明朝的户籍按照大的类别,主要有军、民、匠三类,另外还有僧、道等特殊户口。户籍细分还有这些:民户、军户、匠户、灶户、官户、生员户、医户、阴阳户、弓兵皂隶铺兵户、各色匠户、抄纸户、步夫户、乐户、僧户、道士户等等。

以嘉靖三十一年浙江衢州府的在册人口为例,各种户籍人口大约是以下比例:

户籍类型数量(户)占比民户8792892.99%官户120.01%生员户1830.19%医户1370.14%阴阳户570.06%军户13021.38%弓兵皂隶铺兵户480.05%各色匠户34823.68%抄纸户300.03%步夫户380.04%乐户270.03%僧户2120.22%道士户120.01%

我们来看看各类户籍的人都要做些什么?

民户:广义上说种田为生,靠地里出产为生,缴纳田租都属于民户。细分的话,还可分为田户,果户、藕户、马户等等。

灶户:沿海地区替替官府敖盐的百姓,生产的盐卖给官府,不得私自售卖。

官户:没有单独设立类别,归于民户。因为家中有人做官,官户有一定特权,如免除田赋和徭役等。

生员户:家中有一名秀才者,即为生员户。明代生员户除秀才本身以外,还可以免除两名家庭成员的徭役。秀才本人还享受政府补贴。

医户:明朝对医生的管理有正规化的趋势,设立了与医疗相关的官方机构,如太医院、卫生署、养正司等,同时还建立了义堂、草药齐库等地方医学机构。医生已经初步实现了考试后持证行医。

阴阳户:民户大类下的一种杂役户,其正丁被称为阴阳生。地方府、州、县阴阳生隶属于阴阳学,北京、南京阴阳生隶属于钦天监。地方阴阳户还要在谯楼或鼓楼承担计时、报时工作,观测地震、有无祥瑞也是阴阳户的工作范畴。

军户:明朝实行卫所军户制,军户世代当兵屯田。军户每户出一男丁为正军(边兵或者卫所兵),其他男丁为余丁,替补。

弓兵:专门从事地方巡逻、缉捕事务的兵士在各州县普遍设置,主要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执行法律相关的任务。弓兵从纳粮三石以下、二石以上的民户中挑选,除了纳税外,免除其他杂泛差役。

皂隶:地方官府的衙役。

铺兵户:主要负责传递政府公文,属于驿站系统。

站户:驿站系统的家庭,有马驿和水驿两种,自备马匹或者船只为驿站服务。

马户:主要分布于北方,替朝廷养马。

匠户:分两种,轮班匠和住坐匠。轮班匠一年一轮,到官府作坊工作三个月;住坐匠每月到到官府作坊工作十天。在其余时间,轮班匠和住坐匠均自行从事生产活动。

抄纸户:手工造纸的百姓。

步夫户:贱户阶层,主要是轿夫等。

乐户:归教坊司管理,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不得参加科举,不被允许穿华丽的衣服,在路上行走只能走道路两旁,不能走中间,在婚姻嫁娶方面,明代法律规定乐籍只能互相结婚,不能与本阶层以外的人通婚。

僧户:明朝设有僧司,控制僧人人数,并对寺院等机构进行管理,道户也是类似的管理制度。

有人会好奇的问,城市人口中,商人占了相当比例,那么,商人该归入哪一种户籍?有专门的商籍吗?

明初至万历年间,没有专门的商籍。商人的户籍都归入各种民籍中,如粮商归入田户、盐商归入灶户等,在籍贯地和民籍百姓一样承担各种赋税义务。明朝万历之前,几千进士里没有个“商籍”的。

明朝初年,设立户籍的目的,就是打造一个大型的自给自足农业手工业经济闭环,政府收取赋税也包含着实物。这一做法本来就是抑制商品流通的,所以,商人地位低就很自然了。

到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了,从商人数比较多,城市的户籍里出现了“铺籍”,即在城里有铺面的商人可以拥有铺籍,这主要是方面官府对商户加强管理和勒索。

明朝的户籍特点就是严格控制人口流动,不得随意变更户籍,各种户籍实行世袭,使统治者能有效管理人口,维护政权稳定。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