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员和一个科学家相继离世,热搜告诉我:我们的三观正在崩塌

悦悦侃社会 2025-02-12 15:23:01

前言

2月10日下午,参与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黄旭华院士在广州离世,享年98岁。这位投身核潜艇事业70载的国防功臣,曾经30年不曾回家,甚至错过了父亲的葬礼。那天的社交媒体,#黄旭华院士去世#的话题还没冲上热搜,就被另一条新闻淹没了,大S在日本猝逝。微博、抖音、小红书刷屏的全是对这位女明星的悼念,而为国奉献一生的黄旭华,热度连娱乐新闻的零头都不到。

黄旭华:替祖国隐姓埋名30年

1964年春天,南海某军港码头。一艘潜艇缓缓驶过,黄旭华站在岸边,盯着那道漆黑的影子若有所思。那会儿他还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漫长的30年隐姓埋名生涯。

那一年他刚满32岁,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核潜艇研制工程刚刚起步,黄旭华成了这个庞大工程里最年轻的总体设计师。没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母亲每年都会收到一封信,信封上只写着"平安"两个字。连续30年,母亲也只能对邻居说,儿子在外地工作。直到有一天,这个儿子满头白发地出现在家门口,95岁的老母亲已经认不出他了。

在核潜艇研制基地,黄旭华住的是一间不到10平米的平房。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每天凌晨4点,他就开始伏案工作。一支铅笔,他能削尖了用到只剩2厘米。

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试验。黄旭华和战士们一起住在潜艇里,吃睡都在舱内。海水倒灌、设备故障,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最危险的一次,潜艇差点沉到300米的海底。"当时我想,如果真的出事,至少要给国家留下完整的数据。"多年后他这样说。

人们总说他是"两弹一艇"元勋,是国之栋梁。可黄旭华从不这样看自己。在他心里,自己不过是千千万万默默奋斗者中的一个。父亲去世那年,他连告别都没来得及说。这份遗憾,他藏在心里整整五十年。

热搜榜上,没有他的位置

2月10日深夜,,朋友圈被各种悼念刷屏。刚打开评论区,就看到一张截图:大S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东京银座,手挽着具俊华,脸上挂着标志性的甜美笑容。

几乎在同一时刻,中国工程院官网挂出的讣告却显得格外冷清。93岁的黄旭华院士,这位曾在大连研究所隐姓埋名30年的老人,走得悄无声息。微博热搜榜前二十,全是关于大S的消息。

凌晨时分,娱乐自媒体们开始疯狂爆料。大S生前最后一张照片曝光,她和具俊晔一起出席王伟忠女儿归宁宴,当时气色依旧红润,并无异样。而另一边,黄旭华的讣告已经被娱乐新闻淹没,只有零星几家媒体还在坚持报道这位国士的生平事迹。

有知情人爆料:多年前一次检阅仪式上,当Nuclear-powered submarine(核潜艇)驶过时,黄旭华院士激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这位中国工程界的泰斗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回到了他和战友们在大连实验室度过的那些不眠之夜。

为什么我们只记得明星?

深夜的微博话题榜,明星们在新媒体时代占据了绝对的话语制高点,靠着精准的人设包装和完美的人生剧本,轻松就能主导公众的情绪走向。

尤其是90后,从小时候起,大S就成了很多女生心中的理想标杆:能演会玩,长得漂亮,还能嫁入豪门。她的人生就像偶像剧一样完美。

某短视频平台的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内,关于大S的视频播放量突破2亿,创作者们开始疯狂剪辑她的经典画面。而同期,黄旭华院士的相关视频播放量还不到50万,大多还是几年前的老素材。

说实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95后群体每天刷娱乐新闻的时间平均超过3小时,其中追星内容占比高达70%。追星带来的代入感和情感寄托,让年轻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情感出口。

对比之下,科研工作者的生活轨迹总是过于平淡。没有轰轰烈烈的感情纠葛,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包装,也没有专业的运营团队帮忙制造话题。他们的付出,往往深藏在实验室的灯光下,永远不会出现在娱乐版头条。

藏在深山的人,也是英雄

黄旭华离世那天,微博热搜榜像是一面照妖镜。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大S去世、大S最后身影、大S姐姐发文、大S前夫发声、汪小菲悼念...一条接一条,刷不到底。

没人在意,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已经悄悄离开了。这位躲在深山30年,连母亲都不能见的老人,连个热搜都排不进前五十。

想想也讽刺,那些年他带着团队在海底300米处搏命试验,为的就是让祖国能在大海上挺直腰杆。可现在,人们更愿意花时间讨论某个明星的感情纠葛,追着吃瓜,看八卦。

大S的粉丝们说她是"青春的符号",可又有谁记得,就是黄旭华这样的人,用青春换来了我们安稳的现在。他们没有流量,没有粉丝,甚至不能告诉别人自己是做什么的。可正是这些人,才是国家真正的脊梁。

都说这是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但娱乐再好,也得有人守着实验室,有人研究装备,有人默默站岗。这些人的名字,不会出现在热搜榜上,但他们的贡献,重若千钧。

结语

那天晚上刷视频,看到有人说:"大S的新闻刷屏了,但我更想给那位默默离开的老科学家点个赞。"

想想也是,我们追星、爱热闹,但也记得那些藏在深山老林里搞科研的人。他们不上热搜,也不会有人追着要签名,可这世界总得有人这样活着。

就像黄老说的,搞科研的人没什么了不起,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

这个世界就这样,热闹是热闹,但总有人在替咱们负重前行。

0 阅读:0

悦悦侃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