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娃哈哈出现了内斗;围绕着,未来如何更好治理娃哈哈的权力,展开了一系列的争夺;这样的内耗看的大家伙儿都惊心动魄的。娃哈哈的内斗是未来第一代企业家向二代能否平安交权的缩影。
有些人会说一些,第一代企业家不一定把企业交给二代自己的子女;什么外聘职业经理人;想法很美好,实际现实非常骨感。
可以看到一些案例;我国还没有所谓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少数的职业经理人,也没有具备现代意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所以,在未来二十年内,第一代企业家向二代移交企业管理权,仍然会是主流。
毕竟,二代多多少少,都有第一代企业家的企业情感和企业责任;并且十分熟悉自己的父母创建的企业;毕竟几十年耳濡目染;你要说职业经理人比二代们,更了解他父母的公司,我觉得这十分不可能。
所以,社会在看待二代接班的问题上,不能过于偏颇;否则会引发企业剧烈动荡;这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都不是福音。毕竟每个企业,都有几万甚至更多的员工;直接和间接依靠企业吃饭的人,超过几十万人。那就是几十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存在。所以必须慎重。
说回来。企业内部的争斗和国家的治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权力分配有类似的地方。这里先从古代说起类似案例吧。
比较知名的失败案例;汉景帝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代削藩镇、明初的建文削藩等。
削夺藩王封地。汉晁错有《削藩策》。
《明史·齐泰传》:“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削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历史现象。
削藩的本质,是中央政权与地方特殊利益集团的博弈过程,是通过国家力量来遏制特殊利益集团膨胀,进而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正义之举。理解削藩的意义,必须要从理解特殊利益集团的危害说起。
“特殊利益集团”的定义,学者众说纷纭,本文对此的定义非常简单:凡是游离于国家意志之外的,其利益指向与国家利益相悖离的利益主体,都是特殊利益集团。
社会、企业之中本就有不同的利益群体,利益主体和利益集团的存在,乃是社会中的必然现象。特殊利益集团的危害,在于“特殊”两个字,它们的特殊性在于:
一、对内的封闭性。在集团内部只有集团成员的游戏规则,排斥国家的法律和社会秩序;
二、对外的排他性,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惜通过种种手段掠夺和损害他人特别是广大百姓的利益;
三、发展的狭隘性,过分强调自身利益,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不惜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乃知不惜破坏社会稳定;
特殊利益集团并非今日一时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不同的历史阶段,特殊利益集团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西汉之诸侯藩国、东汉之地方豪强、两晋之功臣勋贵、南北朝之军事贵族、唐末之藩镇、明之文人朋党……如此种种,都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历史表现形式。其中,地方强藩,如汉初诸侯王和唐末藩镇,由于具有独立的官僚体系和独立的武装力量,因而成为历朝特殊利益集团中最典型、也最具危害性的代表。中国历史上,国家力量与这类特殊利益集团的博弈,史家称之为“削藩”。
用暴力的形式去削弱藩王,最终的结果,都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演绎的。
诚然,企业中的特殊利益群体、集团,对内的封闭性、对外的排他性;尤其是发展的狭隘性,是制约企业进步的最大的问题。削藩,有历史的进步性和时代的发展性的必要;这点是十分肯定的。削藩的必要性,没有任何的不当性。
但是采用如何削藩的谋略,这关系到了削藩的成效。
历史上,失败的削藩,在于短期激化了矛盾,比如景帝的削藩,建文削藩;直接造成了军事冲突。一旦陷入你死我活的斗争中的时候,对改革方还是藩镇方,都是无法有效把握的一场不确定性的危局了。
实际,到最终,并没有达到改革派的目的;引发了大乱。
打开历史,我们总结了削藩的几个特点。
第一、上一代不管怎么替下一代铺路;也没法削干净。下一代总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秦始皇为二代想;废弃分封;焚书坑儒。但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草根的造反了。原有的社会和企业矛盾,在一个地方被按住,就会在另外一个想象不到的地方,冒出来。并且危害更大。所以,上一代,并不能完全的给予下一代解决所有问题。还是需要下一代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的。
第二点、怀柔和间接始终是历史削藩最有效的方式;但前提是中枢得力。
而这里,要重点表扬的是两位成功改革、削藩的帝王;一位“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的汉武帝刘彻;一位是战胜自己侄子,夺取大位明朝最有为君王“明成祖朱棣”但前提,是中枢得力,有强大的权力和压倒性的实力做保障。
往往中枢不力的时候,没有压倒性实力的情况下,会陷入“强硬也是反,怀柔也是反”的局面;这就如唐代治理藩镇,用藩镇平藩镇;藩镇越来越多。最后天下大乱。
中枢得力的时候,一般采用怀柔的策略,是十分有效的。比如汉武帝的推恩令;庶子也有继承权;一条就把西汉诸王尾大不掉的问题完全解决了;这里最明显的案例就是,汉昭烈帝刘备的祖先汉中山靖王刘胜;生了100多个儿子,还不包括女儿;再大的封地,也变成了100多块小份儿;这里还有女儿的嫁妆那;哈哈。实际就分光了,那还有造反的能力和实力?
直接后果,造成多代之后的刘备,只能街头卖草鞋了。悲哀呀!哈哈
明成祖,不削藩,削权。藩镇的行政权力、财政权力;尤其是军事权力,削的干干净净。藩王就变成了只懂吃喝玩乐的猪而已。推恩、削权同时进行。一般明代初期的藩王,大都有三护卫;2.9万人左右的武装;南方的大藩楚王、北方的晋王、秦王等宗藩;基本都是带甲十万的强藩;这直接威胁明中央政权;所以把核心的三项权力收回;皇帝和藩王相安无事。
近代,我们也有中顾委啊;荣养;尊其名、弱其权;实际,近代更加的成熟和柔和了。
老人吗,要的是啥?就是荣誉、尊重、待遇;子女的安置问题。一般情况是这样的。特例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了。
第三点、一般采用强硬削藩时,大都有“时不我待”的强烈危机感;一种“你逼我的”紧迫感。
往往这是中枢不得力;股权不集中,人心没有完全统一或者内部整合不彻底造成的。
这些藩镇,虽然总体实力不如中枢有力;但是破坏性极强。还有掌握了中枢的弱点,腐蚀性非常强。
从历史看,最好的办法,仍然是“中枢得力推恩削权”尊其名,削其权;荣养,比如成立个企业终身名誉顾问团。
厚待其子女;荣养其身,是最好的办法。但前提是中枢得力。这是汉武帝的办法
中枢不得力,没有绝对的权力、实力的时候。留其位、削其权;这是明成祖的办法。削弱其资源;让其不能构成对于中枢的重要威胁。待中枢掌握强大权力、实力之后,缓缓图之。
从现在看,娃哈哈接班,首先来讲,为什么这么多人挺宗馥莉;是因为其父宗庆后先生,指定的接班人。
四个字:名正言顺。当初,任何的大股东、小股东、利益攸关人等;都没有提出反对;这是一个既定事实。
那现在造反,那就是利益分配出问题了;或者说,削藩的策略出现一点点小瑕疵;断不至于辞职这么强烈极端。
因为娃哈哈的社会影响力和第一代企业家指定的第二代接班人的问题;这在未来20年,会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它直接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不得不正视起来。希望第一代企业家指定的二代接班人,能够有耐心,拼的过,就削藩;拼不过,就耗死老臣们;怀柔加削弱,软硬兼施;百联钢化绕指柔,才能平稳过度,安稳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