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功臣:不仅全部善终,且一个比一个厉害,还有一位岳飞后人

大大的读文 2024-12-06 22:16:42

《乾隆缅怀的五位名垂青史功臣》

嘿,各位历史爱好者们呀!今天咱们可得好好唠唠乾隆四十四年发生的一件挺有意思又饱含深情的事儿。那时啊,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乾隆皇帝,在岁月的沉淀中,怀旧之情就像那涓涓细流,缓缓地在心底流淌开来呀。他呀,不禁就想起了那些往昔为朝廷鞠躬尽瘁、建功立业,有着非凡贡献的老臣们呢。怀着满满的敬意与怀念,乾隆皇帝提起笔来,一首又一首,总共写下了23首诗,就像是用文字编织成的花环,去缅怀纪念这些曾经在大清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的股肱之臣呀。

您瞧瞧这其中的阵容,那可真是人才济济。除了五位词臣以及被大家尊称为“三先生”的几位之外,剩下的可都是乾隆眼中实打实的扛鼎功臣呀。他们就如同璀璨的星辰,分布在不同的重要岗位上,各自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为大清的稳固和繁荣添砖加瓦,立下了汗马功劳呢。

先来说说这五位阁臣吧,傅恒、张廷玉、鄂尔泰、刘统勋与喜塔腊·来保,那可都是在朝堂之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呀。被拜为大学士的他们,位极人臣,参与着国家大大小小的决策,每一个政令的背后,说不定都有着他们深思熟虑的影子呢。这大学士的职位啊,可不光是个头衔,那代表着的是皇帝的信任,以及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呀。他们周旋于复杂的朝堂关系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尽力让大清这艘大船平稳地航行在历史的长河里,真的是太不容易啦。

再看看那五位督臣,高斌、高晋、方观承、尹继善与黄廷桂,他们可都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呀。咱想想,那广袤无垠的大清疆土,要想治理得井井有条,让百姓安居乐业,得费多少心思呀。他们就像那定海神针一样,在各个地方默默耕耘,既要操心民生,又得防范外敌,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那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呢。但也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坚守,咱们大清的边疆才能安稳,百姓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心生活呀,这份功劳,那真是怎么夸都不为过呢。

不过呀,最让我打心底里佩服的,还得是那五位战功赫赫的功臣——兆惠、阿里衮、明瑞、舒赫德与岳钟琪。他们在战场上那可真是拼了命地厮杀,靠着非凡的勇气、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清开疆拓土、平定叛乱,那每一场战斗的胜利,都是用鲜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呀,说他们实至名归,那可真是一点儿都不含糊呢。

咱先把目光聚焦到兆惠将军身上吧。他这身世可不简单呐,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祖孙呢。就从这出身来看呀,感觉就带着一种使命似的。早在雍正九年,兆惠以笔帖式这个身份踏入仕途啦。您可别小瞧这个笔帖式呀,虽说主要就是负责抄写、翻译满汉文,可这也是进入官场的一个重要起点呢。而且呀,刚一入仕就能入值军机处,还被授予军机章京一职,这足以说明雍正皇帝对他的重视,毕竟这关乎着皇家的血脉情分嘛,同时也能看出兆惠自身肯定有过人之处呀,不然也不会一上来就被委以重任呢。

但刚开始那些年呢,兆惠大多是在兵部侍郎、内阁学士、刑部右侍郎这些位置上忙活,还没真正到战场上大展身手。不过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嘛。到了乾隆十三年,朝廷忙着平定大小金川之乱,这粮草可是重中之重呀,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嘛,兆惠就挑起了督办粮草这个担子,这活儿看着没在前线冲锋陷阵那么耀眼,可那重要性一点儿都不亚于在战场上杀敌呀,要是没了粮草,战士们饿着肚子,哪有力气打仗呢,对吧?

过了两年,兆惠又再次入值军机处,继续为朝廷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智慧。乾隆十九年,朝廷出兵平定准噶尔,兆惠又一次担起了督办粮草的责任,可见他在这方面确实是很靠谱,让朝廷放心呐。

可算等到乾隆二十年啦,兆惠终于不再只是幕后的“大管家”了,而是走向了前台,开启了他那波澜壮阔、让人热血沸腾的征战生涯呢。乾隆皇帝下旨让他带兵驻守乌里雅苏台,而后又移驻巴里坤,这可就相当于把重要的防线交到了他手里呀。

乾隆二十一年,清廷收复伊犁,可当时那定西大将军策楞却不给力,没法胜任总领军务的重任,这时候乾隆果断拍板,让兆惠担任定边右副将,去负责伊犁的善后事宜。这就好比一场大戏,主角临时掉链子了,兆惠立马顶上,而且还演得特别出彩呢。这不,没多久达什策零等人叛乱了,兆惠二话不说,亲自领兵就冲上去了,好家伙,一场仗下来,就杀掉叛军1000多人呀,那场面得多激烈呀,兆惠将军的勇猛和果敢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真让人忍不住为他叫好呢。

到了次年呀,兆惠将军更是一路率军打到了乌鲁木齐,这一路上那可真是充满了艰辛险阻呀。一天之内就作战十多次,战马都快用光了,最后还被叛军给团团围住,那可真是命悬一线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及时率兵来救援,这才让他们脱离了险境。乾隆皇帝得知后,那心里别提多欣慰了,立马嘉奖兆惠的英勇,还封他为一等公爵呢,这可是实打实的荣誉呀,是对他战功的认可呢。打这以后呀,兆惠更是鼓足了劲儿去追杀叛军,那股子认真劲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又给了他不少好东西作为赏赐呢。

再后来,乾隆二十二年到乾隆二十三年正月这段时间,兆惠参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那在战场上的表现,只能用“勇猛无敌”来形容了。面对敌人,他毫不畏惧,冲在最前面,就像一把利刃,直插敌人的心脏呀。乾隆皇帝那是越看越满意,直接赏赐给他双眼孔雀翎,这在当时可是极高的荣誉呢,就好比现在的顶级勋章一样,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呀。

而且呀,兆惠将军好几次都是带着仅仅两三千的兵力,去和上万的敌人硬碰硬,这悬殊的差距,换做一般人估计早就吓破胆了,可兆惠将军就是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靠着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先后平定了天山北麓、天山南麓,得胜回朝的时候,您猜怎么着?乾隆皇帝居然亲自为他牵马回城呀,这待遇,那可真是绝无仅有了,全是兆惠将军用自己的命在战场上拼杀换来的呀,想想都让人感动不已呢。

回到京城之后,兆惠将军那也是备受重用,被授予协办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等重要职位,这也算是对他多年征战的一种回报吧。可惜呀,天不遂人愿,乾隆二十九年,兆惠将军因病去世了,年仅五十六岁,这可太让人惋惜了呀。不过呢,他去世之后,乾隆皇帝亲自去参加他的葬礼祭奠,这就足以看出乾隆对他战功的高度肯定,也体现出皇帝对他的那份深厚感情呢。到了嘉庆元年,兆惠将军还配享太庙,他的功绩就像那永不熄灭的火炬,永远地照亮在大清的历史长河之中啦。

接下来,咱们再聊聊富察·明瑞吧。一提到乾隆朝时期的富察氏一族,大家肯定首先就会想到那三位响当当的人物呀。首当其冲的就是孝贤皇后富察氏啦,她可是乾隆皇帝的发妻,也是皇帝的挚爱呢,那两人之间的感情,那真是让人羡慕又感动呀。孝贤皇后温婉贤淑,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处处关心着乾隆皇帝,给了他温暖的港湾,她的离去,让乾隆皇帝伤心了好久好久呢,一直都被后人传颂着这段佳话呀。

再就是傅恒了,作为孝贤皇后的亲弟弟,那也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呀,在军事上那是屡立战功,能力超群,都已经位居“五阁臣”之列了,所以“五功臣”里就没再算上他啦。嘉庆元年的时候,傅恒被授予郡王衔,这也是实至名归呀,毕竟人家的功劳摆在那儿呢。

还有福康安,傅恒的第三子,同样也是战场上的一把好手,战功卓著。不过呀,野史里老是传他是乾隆的私生子,就因为生前被封为贝子,死后又追封郡王,所以才有了这样的传闻。但咱们得看正史呀,福康安就是傅恒和爱妻叶赫那拉氏(纳兰明珠的曾孙女)所生的,人家那是靠着自己的真本事在战场上打出了一片天地呢。

可富察氏一族呀,除了这三位,还有像富察·傅清这样的人物呢,要是他没那么早去世,没在做驻藏大臣时被叛军围住无奈自杀,说不定也能成为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呢,想想就挺遗憾的呀。

而咱们今天重点要说的富察·明瑞,他是傅恒四哥傅文所生的儿子呢。虽说傅恒在家族里是最受乾隆盛宠、最被倚仗的那个,可明瑞也绝对不容小觑呀,他最后为大清殉国自杀,这份气节,真的是太让人敬佩了,值得咱们每个人铭记在心呢。

明瑞的升迁速度那可真是快得惊人呀,丝毫不比叔叔傅恒逊色呢。他先是承袭了一等公爵,然后以官学生的身份进入仕途。乾隆二十一年,明瑞带兵出征阿睦尔撒纳,那在战场上就跟开了挂似的,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回来就被提拔为户部侍郎了,乾隆皇帝还特意在他的公爵前面加上了“毅勇”两个字,这就好比给了他一个专属的荣誉标签呀,表达了皇帝对他的高度肯定和赞赏呢。

乾隆二十四年,明瑞又带兵去征讨霍集占叛乱,好家伙,这一仗又打得特别漂亮,再次立下大功,乾隆皇帝一高兴,赏赐给他双眼花翎不说,还把他的画像陈列在紫光阁里呢,这紫光阁那可是展示功臣的地方呀,能把画像放进去,那可太有面子了,也充分说明了明瑞在军事上的成就有多高呢。

乾隆二十七年,明瑞更是被任命为伊犁将军,这伊犁将军可是正一品的武职呀,您想想,他仅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就从入仕走到了一品大员的位置上,这速度,简直就像坐火箭一样呀,而且还多次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赐与嘉奖,可见他确实是有真才实学,自身本领过硬呢。当然啦,他能这么顺风顺水地升迁,和已经故去多年的亲姑姑孝贤皇后多多少少也是有点关系的,毕竟这皇家的情分在那儿摆着呢,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人家明瑞自己争气呀。

乾隆三十年,明瑞带兵平定了回民起义,又一次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那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样子,肯定特别帅气呢。可就在这时候呀,缅军老是来侵扰大清的西南边陲,那两任云贵总督因为征缅不利,一个自杀了,一个被乾隆皇帝赐自尽了,这形势一下子就变得特别严峻了呀。

在这危急关头,乾隆三十二年,明瑞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云贵总督兼兵部尚书,出征缅甸了。谁能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呀,真的是太让人痛心了。

刚开始的时候,明瑞虽然眼睛受伤了,可他那股子狠劲儿上来了,咬着牙坚持奋力搏杀,硬是把缅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呀。乾隆皇帝得知这个消息后,那叫一个高兴呀,当场就赏赐给他黄带子呢。这黄带子可不是一般的东西呀,那是身份的象征,只有亲王以下的宗室成员才有资格束黄带子呢,这就说明乾隆对明瑞这次的表现那是相当满意,觉得他太给大清长脸了呀。

然而到了乾隆三十三年,缅军又卷土重来了,明瑞赶忙向福建巡抚求援,可那福建巡抚也不知道咋想的,居然拒绝了,这下可好,明瑞他们就被缅军团团包围了,而且呀,这时候清军已经弹尽粮绝了,那处境简直就是绝境呀。但明瑞不愧是有气节的大将军呀,他为了能让下属们带兵突围,自己毅然决然地留下来,和数十倍的敌人展开了殊死血战,最后身受重伤,可他宁死也不愿做缅军的俘虏,就自尽而死了。哎呀,每次想到这儿,我心里都特别难受,特别钦佩他呀,作为主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把生的机会留给下属,自己选择了死亡,坚守着那份大节,这种精神,真的是太伟大了,值得咱们世世代代去学习和敬仰呀。乾隆皇帝知道明瑞自尽的消息后,那伤心劲儿就别提了,亲自跑到府邸去祭奠他,可见皇帝对他也是特别看重,特别惋惜呢。

再来讲讲阿里衮吧,他出身的满勋贵族钮祜禄氏家族那可大有来头呀,属于额亦都—遏必隆—尹德这一支呢。其实呀,尹德在遏必隆所有儿子当中,原本是挺默默无闻的一个,最出挑的是六子阿灵阿,可这阿灵阿呢,因为得罪了雍正,结果一家人都遭到了清算,这一支就这么没落下去了,真的是世事难料呀。

后来雍正皇帝转头扶持尹德一脉,讷亲就因此得到了两朝皇帝的重用,还当上了领班军机大臣这么重要的职位呢,那可算是风光无限了呀。但这人呀,在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却让乾隆皇帝失望透顶了,不仅互相推诿责任,还犯了不少错,最后被乾隆下旨自尽了,这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呐。

讷亲去世之后呢,他的弟弟阿里衮就承袭了果毅公爵位,这也算是家族的一种传承吧。乾隆十五年,阿里衮被擢升为湖广总督,摇身一变就成了封疆大吏啦,开始在地方上大展拳脚,为朝廷效力呢。

乾隆二十年,阿里衮入值军机处,这一年呀,他辅佐定西大将军达尔党阿去追捕叛军首领阿睦尔撒纳,在追捕的过程中,阿里衮那表现可太亮眼了,先后两次斩杀敌军几百人呢,就跟那战场上的战神似的,凭借这份战功,自然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奖啦,这也是他应得的呀。

之后呢,阿里衮又参与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乾隆二十四年的时候,成功拿到了叛乱首领霍集占的首级,这可不得了呀,凭借这份大功,被赏赐双眼花翎呢。等他回到京城之后,还获得了在紫禁城骑马的殊荣,这在当时那可是让人特别羡慕的事儿呀,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呢,只有那些特别受皇帝器重,又立了大功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待遇呀。

后来呀,阿里衮又平定了迈喇木叛乱,乾隆皇帝那是开心得不行,一高兴,就把他的儿子丰升额擢升为蓝翎侍卫了,这蓝翎侍卫可不是随便能当的呀,一共就90个人的编制,而且还是正六品呢,这对丰升额来说,也是个很好的起点呀,可见阿里衮的功劳连带着让儿子都受益了呢。

乾隆三十一年,阿里衮作为参赞大臣出征缅甸。在大将军明瑞不幸战死后,傅恒作为主将出征缅甸,阿里衮就担任副将,跟着一起去打仗了。

乾隆三十四年七月的时候,阿里衮身患痈疮,那得多难受呀,乾隆皇帝心疼他,赶忙派太医去给他治病,可这病呀,就是反反复复的,没过多久又复发了。傅恒就劝他留在军中养病,可阿里衮那脾气,就是倔,坚持要带病出征,您说说,这得多坚毅呀,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结果呢,他还真厉害,带病的情况下还接连攻下了三个寨子呢。

可这时候呀,大将军傅恒却身染瘴气,身体吃不消了,就和其他将领商量着不再进兵了。但阿里衮虽然自己病重得不行了,还是坚持要督战,最后呀,终因病情太重,死在了军中,真的是太可惜了呀。乾隆皇帝感怀他的功绩和忠诚,赠给他谥号“襄壮”,还让他入祀贤良祠呢,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慰藉吧。

阿里衮病重的时候呀,他儿子丰升额在平定大小金川之战中立下战功了,乾隆皇帝念及此,追封阿里衮为果毅继勇公,这也是对他们家族的一种肯定呀。到了乾隆三十五年,阿里衮更是和父亲尹德一起入祀遏必隆祠堂了,这遏必隆祠堂可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孝昭仁皇后提出修建的呢,能入祀这里,那也是一份极大的荣耀呀。虽说阿里衮最后病逝了,可他儿子丰升额继承了他的志向,继续在战场上拼搏,建功立业,也算是让他们家族的荣耀一直延续下去了,同样名垂青史呢。

1 阅读: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