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戏耍村姑,出上联:米饭二碗,九菜十桌!村姑妙计,巧结良缘

大大的读文 2024-12-06 22:26:19

# 乾隆下江南:古镇轶事里的冷暖人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阙词仿若一把灵动钥匙,轻轻开启了江南那扇如梦绮丽的大门,引得无数人心驰神往。乾隆爷更是对江南偏爱有加,一次次下江南,沉醉于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间,也留下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一路的江南古镇,恰似温润的璞玉,不仅藏着绝美风光,更流传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尤其是那些对仗精巧、意蕴悠长的对联,仿若隐匿在岁月深处的文化密码,悄然诉说着往昔的点点滴滴。

咱们先来说说那场轰动一时的对联集会。彼时的江南,文风昌盛,才子辈出,仿若一片孕育文豪的丰饶土壤。乾隆爷心血来潮,组织了这场盛大集会,广邀江南才子齐聚一堂。这可不单纯是一场文字游戏,背后藏着乾隆帝的多重考量。从朝堂局势来讲,清朝经康乾盛世的滋养,国力强盛,文化领域也亟待蓬勃发展;乾隆想借此机会,探一探江南文人的才学深浅,顺便收拢人心,为朝廷广纳贤才。再者,江南文化底蕴深厚,民间多有才高八斗却隐匿市井之人,一场盛会既能彰显皇家对文化的尊崇,又能激发文人墨客的创作热忱。

他信手抛出一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那架势,豪迈中透着几分考较的意味,还许下重诺:谁要是对得精妙绝伦,一锭金子即刻奉上,更有面见天子的殊荣。一时间,才子们各个绞尽脑汁,脑袋恨不得扎进墨香里。现场鸦雀无声,唯有笔尖摩挲纸面的沙沙声,众人皆眼巴巴盼着能拔得头筹,一瞻龙颜。这般场景,像极了古代科举殿试的微缩版,才情与机遇碰撞,梦想和荣耀交织。

就在这僵局之时,后排突然站起一位书生,昂首挺胸,声如洪钟:“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此联一出,四下皆惊。旁人暗忖,这书生可太会拿捏分寸、巧拍马屁了,把塞北的雄浑辽阔与圣上的尊贵威严一并烘托而出。不过在我看来,这书生也绝非一味阿谀奉承之辈。彼时塞北乃大清边防要地,虽地域广袤、资源丰富,却时有动荡,“一天一地”尽显其雄浑豪迈,彰显国土广袤;“一圣人”既夸赞乾隆帝的文治武功、圣明仁德,亦是祈愿帝王如圣人般庇佑塞北安宁。乾隆爷更是笑得眼睛眯成缝,连拍大腿:“妙啊!赏,重重地赏!”这一副对联,看似简单的文字游戏,实则暗藏朝堂与江湖的微妙默契,也拉开了古镇趣事的精彩序幕。

雪天的塘栖古镇,别有一番景致。鹅毛大雪簌簌而落,仿若给小镇披上素白锦缎。乾隆爷拽着刘墉,满心欢喜来赏雪,恰似两位逍遥墨客,漫步在这银白天地。路过一家山货店,瞧见个简易木棚下,有个卖字年轻人正瑟瑟发抖,双脚不停跺地取暖。有人光顾时,他忙哈口热气、搓搓冻红的手,才提笔写字。乾隆与刘墉凑近一瞧,那字歪歪扭扭,毫无笔锋神韵,活像蚯蚓乱爬,二人对视,憋笑憋得辛苦。

这一幕却勾起我的诸多感触。在古代,文人多以书法为门面,字写得好是入朝为官、结交权贵的敲门砖。可这年轻人,迫于生计,即便字丑也咬牙摆摊,足见生活艰难。塘栖古镇素以民风淳朴、百姓热忱著称,从大伙买丑字这事便能瞧出一二。此地百姓重情重义,不在乎字的艺术价值,而是心疼年轻人遭遇,以购字之名行救济之实,这份质朴善良,宛如古镇骨子里流淌的温热血脉,千年未凉。

可乾隆哪懂这层深意,满心疑惑,这塘栖镇百姓啥眼光?他心生一计,附耳向刘墉低语几句,刘墉领命而去。不多时,几个伙计抬来一张大桌,稳稳当当摆在年轻人对面,桌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乾隆笑意盈盈,裁好红纸,刘墉贴心撑伞,他挥毫泼墨,眨眼间十几幅对联一气呵成,笔力苍劲、气势如虹,仿若蛟龙出海,尽显帝王书法功底。

本以为顾客会蜂拥而至,哪曾想,现实如冷水兜头。百姓们径直走向年轻人摊子,对乾隆的墨宝连余光都不施舍。刘墉急得抓耳挠腮,小声提议:“对面 2 文一个字,咱要不,降降价?”乾隆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咬咬牙:“成,咱就 2 文钱一副对联!”可从清晨守到晌午,对联依旧无人问津,乾隆满心期待碎了一地,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这里头其实藏着文化认知的差异。百姓们买字是为助人,有着浓厚乡土人情味;乾隆卖字,侧重彰显书法造诣、帝王身份,出发点不同,结果自然迥异。刘墉彻底急了,一把拉住对面顾客,满脸堆笑:“这位老伯,您瞧瞧我家公子这字咋样?”老人愣了愣,踱步端详,连声称好。刘墉趁热打铁:“对面一个字就 200 钱,我家公子一副对联才二文钱,您说谁的划算?”老人咂咂嘴:“自然是你们的又好又便宜。”可话毕,还是扭头去年轻人那排队。乾隆和刘墉呆若木鸡,这小镇百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乾隆一怒之下掀了桌子,气呼呼朝城外小路走去,刘墉手忙脚乱卷起对联,一路小跑跟上。

饥肠辘辘的二人走到山脚下,瞧见一户人家炊烟袅袅。上前叩门,出来一位面容姣好、温婉可人的村姑。乾隆拱手说明来意,村姑落落大方将二人迎进屋,歉然道:“我爹常年在外做皮货生意,家中只有我一女子,粗茶淡饭,还望二位海涵。”乾隆眼珠子一转,心生刁难之意,笑道:“我出一上联:米饭二碗,九菜十桌,你照着做吧!”村姑微微一怔,眉头轻蹙,旋即莞尔一笑,转身进了厨房。

这村姑的反应堪称机敏过人。在旧时封建礼教束缚下,女子大多深居简出、谨言慎行,可她面对乾隆突如其来的刁难,丝毫不乱阵脚,巧妙借用谐音、就地取材,瞬间化解难题,展现出民间女子的生活智慧与豁达心性。没一会儿,村姑脆生生喊道:“请二位用餐!”乾隆、刘墉走到屋后,只见石桌上摆着 2 碗米饭、一盘炒韭菜,乾隆恍然大悟,不禁拍案叫绝,好一个聪慧机敏的女子,巧用“韭菜”谐音“九菜”,以石桌凑数“十桌”,妙趣天成。接着,村姑又端出祖传塘栖小米酥,乾隆尝了一口,酥脆香甜瞬间在舌尖爆开,馥郁滋味直钻心底,他吃得停不下来,看得刘墉直咽口水。

三人围坐喝茶、谈天说地,氛围其乐融融。乾隆按捺不住好奇,问起镇上卖字年轻人的事儿。村姑眼眶一红,潸然泪下,背后故事缓缓铺陈开来。原来那年轻人幼时念过私塾,奈何 10 岁丧父,母亲悲恸过度哭瞎双眼,生活重担全压在他稚嫩肩头,放牛、砍柴,寒冬没活计只能饿肚子。好心人劝他卖字,起初他难为情,字也不佳,可塘栖百姓心善,知晓他家境,佯装买字变相接济,这才生意不断。

听闻至此,乾隆心头愤懑消散,却又纳闷:“你怎如此清楚他的事儿?”村姑瞬间面红耳赤,原来二人自幼定亲,男方家贫不敢提亲,她身为女子,空有一腔情愫,也只能默默等待。这般民间爱情,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桥段,有的只是默默坚守、共克时艰,质朴得令人动容。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的年代,两个平凡小人物怀揣炽热爱意,于生活泥沼里相互守望,恰似古镇墙角默默绽放的无名小花,不起眼却芬芳隽永。

乾隆听罢,感慨万千,这古镇藏着这般温情!他把对联郑重交给村姑,让转赠年轻人,又挥毫写下“塘栖小米酥”五个大字。村姑一脸懵懂:“这字好是好,有啥用呢?”刘墉神秘一笑:“甭操心,等着他来提亲吧!”

果不其然,消息似风传遍四方,达官显贵听闻天子墨宝,蜂拥而至抢购。年轻人如梦初醒,挑了一副高价卖给知府,其余小心珍藏、日日跪拜。怀揣银子,他风风光光迎娶村姑,婚后小两口勤俭持家,开了家“塘栖小米酥”小吃店。那酥脆香甜的小米酥,承载着二人爱情,伴着乾隆爷的佳话流传至今,成了古镇舌尖上的招牌美味。

乾隆下江南,世人多以为是寻访美人、逍遥游乐,可这塘栖古镇的故事,却似冬日暖炉,暖人心扉。在那些平仄对仗、嬉笑怒骂、柴米油盐背后,藏着人性的善良、爱情的坚守与生活的智慧。这仅是乾隆趣事一隅,悠长岁月里,还有多少这般隐匿在古镇街巷、民间传说中的珍宝,等着有心人去探寻、去咂摸呢?各位看官,您若是知晓一二,不妨也拿出来唠上一唠,共品往昔风华。

从才子云集的对联盛会,到雪天卖字的荒诞窘境;从刁难村姑的诙谐插曲,再到痴情恋人终成眷属的圆满收尾,乾隆在江南古镇的足迹,勾勒出一幅烟火人间、情义满怀的浮世绘。古镇的石板路、旧屋檐、寻常百姓家,都因这些故事氤氲着温度,仿若穿越时光,伸手便能触碰那段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历史。往后,再提及乾隆下江南,除了旖旎风光、浩荡仪仗,想必这塘栖古镇里的冷暖日常,也会悄然跃上心头,成为一抹难忘的文化亮色。每段故事都是时代的切片,折射出大清盛世繁华下民间百态,它们值得代代传颂,成为我们回望历史、体悟人性的珍贵镜鉴。

1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