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可得好好唠唠那承载着一代人记忆的“的确良”。
想当初,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真的是一穷二白,国民经济就像个刚学走路的娃娃,摇摇晃晃,工业基础薄弱得让人揪心。日用品那是稀缺得很,大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尤其是这穿衣问题,简直成了老大难。棉花产量少得可怜,没办法,只能实行棉布定量配给制啦,一年到头,每人能买到的那点布料,缝缝补补都不够用,穿新衣服?那简直就是奢望,老百姓心里的苦,咱现在想想都觉得挺心酸的。
可时代它总会给人带来希望,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轻工业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就在这时候,“的确良”如同一位神秘的来客,从国外沿着广东悄悄走进了咱们的生活。它刚一露面,那独特的魅力就把大家给吸引住了。好染色,能染上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颜色,让原本单调的衣着世界一下子变得五彩斑斓起来;抗磨性又好,对于那些天天干活、衣服特别容易磨损的老百姓来说,这不就是“救星”嘛。再对比那又糙又重、洗起来还费劲的土布,“的确良”那柔软的手感、方便清洗的优点,瞬间就让它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大家心里都想着,啥时候能穿上这洋气的“的确良”,哪怕就穿一回也好。
不过刚开始它全靠进口,那价格可高了去了,普通人家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把它当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上海作为当时的风尚前沿阵地,那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南京路就成了“的确良”流行的发源地,走在那街上,看着别人穿着“的确良”,别提多眼馋了。北京,也只有少量的流入,还基本都供给高级干部了,咱普通老百姓就只能在街上看着,心里那个羡慕,就像小猫抓痒痒似的,可又没办法,只能望洋兴叹咯。
但咱中国人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为了能让老百姓都穿上国产的“的确良”,国家果断决定自主研发生产,选在辽宁建了“辽化”。那些建设者们,那可都是英雄,他们不顾自己身体的病痛,一心扑在建设上,就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1981年,辽化试车成功的那一刻,那意义可太重大了,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让“的确良”开始大踏步地走进千家万户,开启了中国化纤工业的新纪元。
打这以后,“的确良”那可是彻底火了,在服装界掀起了一场“革命”。它那结实的劲儿,拉拽、反复洗涤都不在话下,色泽还那么鲜艳,往身上一穿,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自信心都蹭蹭往上涨。小伙子去见未来岳父岳母,穿上“的确良”,就想着给人家留个好印象;军队用它做军装,那英姿飒爽的样子,带动了多少年轻人参军的热情。电影里的男主角们也都换上了“的确良”,观众们走进电影院,除了看剧情,也都是为了欣赏那银幕上的“的确良”风采。后来发现它其实不太凉,改成“的确良”这个名儿,我觉得这反而更接地气了,透着咱老百姓那朴实无华、实实在在的性格。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的确良”可太重要了,它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代人共同的珍贵记忆。它身上体现的不光是那好看的外表和质感,更是大家对未来日子能越来越好的憧憬,见证着国家工业化一步步向前迈进,也见证着咱普通人对美的那份执着追求,这意义可远远超出了一块布料本身。
再说说它普及之后吧,那真的是改变了大家的生活面貌。城里人穿上“的确良”,一个个洋气十足,走在街上那回头率都高了。农村人,第一次见到这色彩斑斓的衣料,那眼睛都放光了,觉得穿上就和城里人一样“洋气”了,都把它当成身份地位的象征,做梦都想有一件。为啥它这么受欢迎?还得是它的实用性。对于那些天天干活的体力劳动者来说,耐磨就是最大的优点,不用担心衣服没穿几天就破了;容易染色,设计师就能设计出各种各样好看的款式,满足大家不同的审美需求;还有那弹性好、不易撕裂,厚实又耐腐蚀的特点,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大家的实际需要。
国家为了让更多人能穿上实惠的“的确良”,那也是下了大力气的。1972年研制出生产技术后,各地纷纷建厂,开启了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这价格也就慢慢降下来了,越来越多的人能买得起了,它也就成了大家必备的服饰单品了。而且,它的流行还带动了国内纺织业的大发展,国家组织科研人员,引进进口设备,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众多企事业单位加入生产队伍,新兴纺织企业越来越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不说,还让“的确良”的价格更亲民了,这可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那时候,“的确良”可不只是一块布料,它成了一种时尚和生活方式的象征。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爱它爱得不行,逢年过节穿上它,就感觉自己跟上潮流了,和别人的距离都拉近了。它打破了以往那种千篇一律的衣着局面,让大家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款式,展现自己的个性,这在当时的影响可太大了,也让大家的消费观念开始慢慢转变了,从只注重实用节俭,到开始追求美了。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的确良”慢慢就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它那硬度大、不透气的缺点,在大家越来越追求穿着舒适的情况下,就显得特别突出了,渐渐地就被大家“冷落”了。不过,这可不代表它就没价值了,它的退场恰恰说明了咱们中国纺织业在进步。
这些年,咱们中国的化纤工业那发展得叫一个迅猛,已经是世界化纤生产大国了,还实现了好多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中国企业都走出国门,在全球建了好多化工装置,给纺织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料保障。再加上农业这边,靠着化肥、农药等现代化手段,棉花等经济作物产量蹭蹭往上涨,原料充足了,成本降下来了,面料供应也更丰富了,老百姓的选择就更多了。大家现在更看重衣服舒不舒服、时不时尚了,那些柔软透气的面料就取代了“的确良”,像河南、四川这些产棉大省的棉制品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中,大家穿着也更舒心了。
虽说“的确良”这个名字慢慢被大家淡忘了,但它可没消失,现在的涤纶、聚酯纤维其实就是它,换了个名字继续在工业、医药等领域发光发热,和天然纤维混纺后,那更是取长补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我觉得,“的确良”的整个历程,就是咱们中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它从曾经的辉煌到后来的退场,每一步都和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它见证了咱们从物质匮乏到逐渐富足的过程,承载着大家的回忆和情感。
展望未来,科技这股力量肯定会让面料行业变得更加精彩的。咱们可以想象一下,以后会有各种各样高品质、环保的新型面料出现,它们既能满足咱们对舒适的要求,又能展现独特的时尚魅力,那得多让人期待。“的确良”虽然退出历史舞台了,但它腾出的空间,会让咱们的纺织业有更多的机会去创新、去发展。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咱们中国的面料行业肯定能做出更多既实用又好看的产品,不仅让国内的朋友们穿得满意,还能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见识见识咱们中国纺织业的厉害。
朋友们,“的确良”的故事就是咱们生活变化的故事,它虽然只是一块布料,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它承载的那些回忆,会永远留在咱们心里,成为咱们和那个时代之间最温暖的纽带。咱们就带着这份回忆,一起期待未来更美好的生活,更绚丽多彩的面料世界吧,我相信,那一定会无比精彩的!
的确良消失了,涤纶仍在…
现在绝大部分的衣物都是化工纤维的,连毛衣都是。纯棉制作的少而又少。棉花多用于制作婴幼儿用品、医药用品、军需品等。
真啰嗦。
如果工厂改制提前几年,还有没有“的确良”?我看什么都不良了。
现在叫冰丝,莫黛尔。
的确良、的确卡
的确良,迪卡,哈达尼
那些生产化纤的工厂,是七十年代初中期引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