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播种后,出苗以后没多久就出现了死苗,这是什么原因?
近日有农户说,自己种植的春玉米,刚出苗没多久,就出现了发黄、萎蔫现象,根系也已经烂掉,想问问咋回事?
导致玉米苗期就死苗的因素有很多,本篇内容,详细和大家说4点:
玉米苗枯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病原菌会侵染玉米幼苗的根系,导致根系出现变黑、腐烂,根毛减少等。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根系受损后,吸收功能下降,玉米幼苗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幼苗生长缓慢、叶片发黄,严重时因缺水缺肥而死苗。
病原菌侵入玉米幼苗茎基部的维管束组织搞破坏,而维管束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的通道,维管束系统被破坏后,水分和养分无法正常向上运输到叶片等地上部分,叶片因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而出现干枯现象。
玉米苗枯病还会侵染叶片,在叶片上形成病斑,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导致幼苗生长不良,体内营养物质匮乏,最终因营养耗尽而死苗。
玉米播种时,施肥量过大或肥料过于集中,会让玉米根部周围的土壤肥料浓度升高。
当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内的水分会被吸出,导致细胞失水。
就比如把新鲜的蔬菜放在浓盐水中,蔬菜会失水变蔫一样,玉米根部细胞失水后,根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导致幼苗生长受阻,出现死苗。
过量施用某种肥料,还有可能会引发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失衡。比如,过量施用氮肥,会影响玉米对钾、钙、镁等其他元素的吸收。
因为各种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作用,一种元素过量可能会抑制其他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当玉米缺钾会导致玉米茎杆细弱,缺钙会导致玉米幼叶卷曲、生长点坏死,从而导致玉米苗生长不良而死苗。
一般情况下,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时间是3-5叶期,如果喷施过早或者喷施方式错误,就可能导致除草剂药害。
不同类型的玉米对除草剂的耐受性不同,比如甜玉米、糯玉米等特种玉米对某些除草剂较为敏感。如果错选了不适合玉米品种的除草剂,就容易产生药害。
有些农户为了提高除草效果,还可能会随意加大除草剂的使用浓度。当除草剂浓度超过玉米幼苗所能耐受的范围时,会破坏玉米叶片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物质外泄,导致叶片出现斑点、枯黄,甚至整株死苗。
玉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如果在玉米苗过于幼小,如刚出土 1 - 2 片叶时就喷施除草剂,此时幼苗的抗药能力较弱,容易受到药害。
比如,在夏季中午气温30度以上时施药,玉米叶片会迅速吸收除草剂,导致叶片灼伤、干枯,严重时整株死苗。
玉米播种后,根系开始生长发育。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根系难以伸展和扎根。
一方面,根系生长需要水分来维持细胞的膨压,使细胞能够伸长和分裂,干旱会导致细胞膨压不足,根系生长缓慢;
另一方面,干旱的土壤质地较为坚硬,根系生长阻力增大,难以深入土层。根系生长不良就无法为玉米幼苗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导致幼苗生长受阻,出现死苗。
长时间干旱还会导致玉米叶片的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散失。气孔关闭会阻碍二氧化碳的进入,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同时,干旱还会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效率进一步下降,最终导致叶片干枯,植株死苗。
上述这4种情况,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都比较常见,希望种植玉米的农户,看完本篇内容后能够有所收获,遇到死苗时,选择排除法找到原因,做好相应的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