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瓜田李的猹
编辑|沐语纪史
民以食为天,粮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古至今,粮仓丰足,既是人们的愿望,也是人们的定心丸。
在我国,有四个“天下第一粮仓”,其中位于洛阳的“含嘉仓”最为神奇。
它的发现和一条铁路的修建有关,而且作为1300多年前的粮仓,打开后居然还有满满一窖粮食。
更颠覆专家认知的是,这些沉睡了1300多年的谷粒,居然在取出后三天突然发了芽。
一般的种子最佳储存期在6年以内,使用年限最好不要超过3年。
可千年前的种子还能发芽,简直是闻所未闻。
而想要知道种子突然发芽的原因,还要从古人的智慧中寻找答案......
1300年前的粮仓现世
在洛阳老城区北部,沿着古仓街的坡道一路上行,不多久就能看见一条铁轨,铁轨旁边是一扇铁门,门前石碑上刻着“含嘉仓遗址”。
在遗址中还建有保护房,房内便是含嘉仓最出名的160号窖的发掘遗址,正是在这个窖中,千年前的万斤粮食跨越岁月,在现代与我们相见。
提起含嘉仓的发现,还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焦枝铁路开始动工兴建,在修建铁路配套的机修车间时,工人发现了许多形状奇特的大坑。
本来以为是挖到了古墓遗址,毕竟洛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水也没得说。
从中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代开始,先后有13个朝代在洛阳建都,无数帝王将相、商贾巨富、文人雅士云集于此。
这些人中很多生前以居住在都城为耀,死后以葬在洛阳为荣,所以洛阳发现古墓遗址也不奇怪。
不过我国素来对文物有着极高的保护意识,所以负责人立马上报了有关部门。
听闻有古墓出现,洛阳博物馆的专家闻风而至。
施工路段被围了起来,专家开始进行细致的调查勘测,最后发现这些坑洞并非是古墓。
这些挖出来的坑洞呈现八角型结构,而且坑洞众多,历史上没有这样形制的墓葬。
进一步探究后,专家们发现原来这是一座古代粮仓,但具体建造时间和粮仓名字还不得而知。
尽管只是个粮仓,但对于考古、农科方面也有巨大的帮助,所以专家进行了持续发掘。
经过不懈的努力,专家在粮仓底部发现了可有字迹的铭砖,这才知道挖出的是负有盛名的隋唐第一粮仓“含嘉仓”。
满满一窖千年前的粮食
这一发现让专家们都喜气洋洋,焦枝铁路的修建也因此改道,为含嘉仓让路。
然而谁也想不到,含嘉仓带给所有人的惊喜还在后面。
经过后续的挖掘,整个粮仓的面貌也展现在众人面前,巨大的占地面积令人咋舌。
据统计,含嘉仓遗址内大约有287座粮窖,不过这是已经探明出来的,按照其形制和连接情况,预计还有100多座未挖掘出来。
这些粮窖东西成排,南北成行,连接有序,其实就像一个大型的粮食城市。
粮窖东西宽612米,南北长710米,整体面积为43万平方米,其中最大的粮窖口径约有12米,深也是12米。
最小口径的也达到8米多,深约6米,粮窖基本都是底大口小的圆缸形,大小粮窖平均下来,差不多一个粮窖能储粮1万石,也就是120万斤。
在所有被发现的粮窖中,几乎所有的都是空的,不只是当时人把粮食运完了,还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粮食腐烂消解了。
不过当考古人员挖开160号仓窖后,惊喜的发现里面保存了一整窖粮食,初步估计约有50万到60万斤粮食。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粮食保存完好,丝毫没有传出腐烂的气味,甚至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淡淡的谷物香气。
专家小心翼翼拿出一点,发现这些粮食粒粒分明,一吹只剩下米粒。
只不过和普通米粒比起来,颜色略微有所不同,似乎是在地下闷久了,这些米粒有的为棕色,有的则明显发黄。
虽然这些粮食在整个粮仓中显得微不足道,但它们却代表了千年前的丰收。
专家们如获至宝,挑选了一部分圆润饱满、色泽均匀的种子送去检测,发现这些粮食并不是没有损伤。
即便是完好的种子,其成分也有48%被碳化,52%是有机物,但这已经足够令人震惊了。
要知道一些千年前的文物,或许都化作灰尘了,这些种子却保存完好,流传了下来。
种子发芽的原因
专家将几粒种子进行了进一步培养,发现其竟然在第二天长出了新芽。
当谷物发出新芽的消息传出去后,很多人觉得不可能。
千年前的谷物不腐烂、外表保存完好已经是奇迹了,怎么可能还有生命力进行发芽。
以前又不像现在一样有防腐剂,而且就算有也不可能给一仓库谷物都抹上。
专家也感到很震惊,于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检测,最后结合粮仓的历史,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含嘉仓的来历其实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隋朝君主所建立,但专家觉得是唐朝建立。
因为隋朝的粮仓建在城外,隋末百姓起义时,直接能轻而易举将粮仓占领,也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而唐朝统治者吸收了这个教训,将粮仓建在了城内,含嘉仓就在城内。
而且史料记载李世民为了避免重蹈隋末的覆辙,还下令将含嘉仓扩大,将国内大半粮食都放进了含嘉仓。
当时唐朝大型粮仓内储粮整体为1266万石,含嘉仓就存了683万石,几乎占全国储粮总数的一半。
存够这么多粮食后,自然要想办法将其保存完好,不能让其腐烂浪费。
所以含嘉仓的设计非常高明,选址在了的地势高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土质干燥,水位低,更加利于储量、
而且这些粮窖中,古人用了非常科学的处理方法。在冬季时,他们用“席子夹糠”的方法储粮。
方法是将窖壁挖好后用火烘干,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面铺一层木板,木板上在铺上席子。
席子中间再加入一层糠,保持干燥的情况下,最后装上粮食。所有粮食加入后,全部用“席子夹糠”的方法覆盖,最后封土。
如此储量,粮食不容易发热、发芽,也很长时间不会腐烂。
当然不是存进去就不管了,古人还会在粮仓上种上一颗小树。如果粮食发芽、发热,小树就会变得枯黄,这时候就会开窖进行处理保存。
正是由于古人这样的智慧,才让我们在千年以后见到了饱满的粮食,见到了粮食发芽的奇观。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来源:
1.洛阳日报:《含嘉仓:深埋地下的隋唐传奇》,2019-04-14
2.中国历史研究网:《唐代移都就食现象研究》,2022-08-12
3.洛阳日报:《含嘉仓:储藏九州租粟,谷粒千年分明》,2019-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