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辛弃疾写婉约词,每一首都美到窒息,读完彻底被治愈

江忆北谈过去 2024-05-31 08:13:28

他是骁勇善战的英雄,能在万人军中擒敌,一生都在追求收复山河;他也是深情细腻的词人,一生只对一人倾尽一生温柔。他写过“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也写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22岁举旗抗金,23岁时在千军万马中生擒叛将,一战成名。然而,少年意气风发,既是英雄的起点,也是英雄的顶峰;然而名和利,都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收复山河,是一雪前耻。

你以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就一定豪放?不,其实他也有婉约温柔的时候,当辛弃疾写婉约词,每一首都美到窒息,希望你读完能被治愈。

01

一生武将梦,却入文人书

辛弃疾有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被贬和复用里起起伏伏。公元1181年,他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辛弃疾这般,把爱国和忠于自我当成一生的座右铭,把收复山河当成一生的梦想。总有人,会为了功名,为了钱财,宁愿放下身段,丢弃尊严,抛弃自我。

看清现实后,辛弃疾在江西上饶的庄园里,在农家生活里找到了自己精神和身体的栖息地。他为自己取名为稼轩,意为“田地里的房子”。

在这里,一个曾叱咤风云的将军,变成了乐享岁月静好的父亲;在这里,英雄词人写下“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在这里,他变成了站立田头,满面笑容的老农,写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他永远怀抱着一个美丽的报国梦,即使这个梦是那样渺茫,难以实现,但他仍然执着地等待着。

偶尔,他也会感叹年华流逝,写下一首首美到让人窒息的词篇: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偶尔,他也会无心赏玩眼前风景。眼看国事日非,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将一腔愁绪写进词里: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偶尔,他会怀着满腔愁绪登上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会遮断远方的天空,可还是忍不住凭栏凝望,心里默念着他的词:

昨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偶尔,他也会在历经沧桑后寻寻觅觅,想要在迷茫落寞中找到那个正确的答案。于是他写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02

铁血男儿,也有一片柔情

25岁那年,辛弃疾终于从北方迁居南宋,开始了他全新的生活。可是由于他“归正人”的身份,在南宋一直得不到信任,频繁调任。

1166年,已经26岁的辛弃疾因空有一身英雄气,一直没人敢嫁。正在这时,与他一样同是从北边来的范邦彦看上了他这个好女婿,经常寻他来喝酒聊天。

于是很快,辛弃疾认识了范邦彦的女儿范如玉。范如玉知书达理,温柔可人,而辛弃疾对她一见钟情,之后两人结为夫妇。婚后,两人琴瑟和鸣,经常一起游玩,一起写词,一起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小确幸。

在别人眼里铁骨铮铮的辛弃疾,其实是一个妻管严。在妻子面前,一代豪杰也会展现出柔情温暖的一面。

平日里,他最爱借酒浇愁,有时醉倒在松树边,就会吟诗一句:“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酒醒过后,他才发现自己又破戒了,毕竟昨日才答应妻子要戒酒。

他走到窗边,窗纱上和桌椅上都贴满了劝酒的诗,读着读着,他不禁大笑,心里也明白了妻子的一片苦心。

在古代是没有朋友圈的,但是辛弃疾会将自己当时的心情写进诗词里: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

千古醉乡来往路。知处。温柔东畔白云西。起向绿窗高处看。题遍。刘伶元自有贤妻。

原来大英雄也会有秀恩爱的时候,待妻子看到他的新诗之后,不甚欢喜。从此,夫妻俩的感情更胜以往。

正如那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这一生,写的600多首词中,有400余首都是在与妻子生活在一起时写的。可见他懂得珍惜眼前的红颜知己,而身边也有这样一位佳人时刻给予他安慰和温暖。

03

炽热的少年心,永不熄灭

辛弃疾,这个文学史上不得不说的人物。有人评价他“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跃马定乾坤”。无论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还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些穿透人心的诗词,每一句都包含着辛弃疾的赤子之心。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曾经的驰骋沙场,到最后只能成为刻骨铭心、魂牵梦绕的毕生追忆。文武双全的他却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远大的抱负和满腔的豪情壮志在现实面前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但令人敬佩的是,无论是被贬谪还是被弃用,都没有改变辛弃疾坚定的意志。

和辛弃疾一样,苏轼也是豪放派词人,但两人豪放的方向恰恰相反。苏轼一辈子都在学会放下,而辛弃疾至死都未曾放下。

所以他年至60岁,依然坚持带兵出征。所以他会用毕生力量去抗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喊着“杀贼!”。无论是金戈铁马还是灯火阑珊,走出半生,归来仍是那个满腔热血的少年。

即使在生在那个苟且的时代里,也要做一场不朽的英雄梦。即使命运没有站在他这边,但那颗炽热的少年心,永不熄灭。

愿你能在他的词中,得到治愈心灵的那份感动。愿你能在他的词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热情与力量,勇往直前!

1 阅读:16

江忆北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