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自给率超90%?断崖式亚洲第一,武器国产化越高越好吗?

婀哥的杂 2024-08-15 17:56:5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武器国产化程度,真的是越高越好吗?

中国武器自给率亚洲第一,超过90%,断崖式领先亚洲第二名?

但这么高的自给率背后,承担着多大的风险?

我国又为何坚持自主研发呢?

92%自给率是怎么炼成的?

2022年,瑞典智库发刊称,中国大陆地区武器自给率高达92%,放眼整个亚太地区都难逢敌手,超出第二名日本整整十八个百分点。

想当年,别说军工产业了,我国的小作坊手工业都因连年战乱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从零走到今天我们究竟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呢?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致力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矿石开采活动恢复如初,钢铁冶炼工程如火如荼,这些资源型重工业倒还好说,中国毕竟还有一些基础。

可说起大型军工产业,我们就和摸石头过河差不多了。

新中国成立之前,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军阀、中华民国,我国的军工基本依靠进口,有的时候进口产品,有的时候进口技术。

虽然自洋务运动起,国内出现了一些军工厂,但经过近百年的战乱,真正留给新中国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

江南造船厂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硕果。

在废墟之上建城堡是极为困难的,所以坦白来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的援助,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助力。

1950年,苏联向我国提供了价值3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有了这笔钱之后,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才得以顺利开展。

后来,苏联老更是与我国协同推进了156个工业援助项目。

1953年12月23日,国营112场更是拿到了苏联米格-15的生产特许权。

我国不仅拿到了米格-15样机,还拿到了米格-15的所有零部件设计图以及相关技术资料。

1954年,国产米格-15仿制版正式纳入日程。

1957年第一架仿制机试飞成功,中国为米格-15仿制版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歼-2。

米格-15研制期间,我国又与苏联达成协议开启对米格-17的仿制工作。

1955年3月18日,米格-17的全部图纸、标准样件等机密资料装满了37个大箱子,这些大箱子千里迢迢运抵沈阳,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也正式迈出第1步。

4个月后,我国终于实现了第一批两架米格-17的零件总装工作。

我国将该批组装机命名为"中0101",并在1956年7月26日完成静力试验,达到苏联提交给我国的相应标准。

1956年7月19日,飞行员吴克明登上“中0101”并顺利完成首飞工作,中国飞机制造业正式开启了万里鹏程。

“中0101”为我国军工产业开了个好头,20世纪下半叶,我国从苏、美、英等国手里学到了不少技术,当然也领教了不少教训。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降温,在华苏联专家近乎一夕之间全部撤离,我国专家只能从烧剩的灰烬、垃圾桶里的文件残片中汲取实验信息。

20世纪80年代的中美亦是如此,两国关系升温时,推动了不少军工产业合作,后来这些合作大多因为外交关系变冷而暂时搁置,或直接流产。

历史告诉我们,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只有自己,军工产业乃国之命脉,此等护国利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最安心。

但武器国产化其实也承担着不小的风险。

全球采购还是自主研发?

在讨论武器国产化的风险之前,我们需要搞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找到靠谱的卖家,能不能依靠进口,保证国防安全。

答案是肯定的,咱们的好邻居“巴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早年间,巴基斯坦空军麾下也是一水的“美国货”,二手F-16战机“物美价廉”,虽然款式旧了点,但应付同样空军不怎么发达的印度也算够用了。

然而,随着美国的战略中心逐渐向印太转移,原本偏向巴基斯坦的天平也逐渐向印度方向倾斜,这种时候再向巴基斯坦出售二手F-16显然已经不太合适了。

美方战机迟迟无法交付,巴基斯坦又确实存在战斗机需求,巴铁只好将目光转向俄罗斯,然而俄罗斯也对这笔生意并不热衷,因为当时的他们也与印度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合作。

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巴铁与我国签订了25架歼-10CE的购买合同,并且对我国战斗机赞许颇多。

此后,巴铁与中国的军工合作日渐深厚,他们的国防安全也得到了稳妥的保障。

那么,同样是屡屡碰壁,为何巴铁没有像当年的我们一样?

勒紧裤腰带,走自主研发之路呢?

因为研发一款武器的成本和风险,远远超乎大家的想象。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参观福特级航母时曾说过,电磁弹射项目就是个无底洞,除了一年又一年的报修记录,没有什么具有开创意义的建树。

美国在电磁弹射器身上花了多少钱呢?

白宫官方资料显示,从研发阶段至今,美国已经在电磁弹射器上花费了41亿美元的研发资金。

这还仅仅是研发阶段,正式上线后电磁弹射器经过了5年的实验调试,又砸进去了9亿美元。

如果说美国的电磁弹射器,是50亿美元砸出来的差强人意,那老美家2021年正式下马的电磁炮研发项目又算什么呢?想当年老美在它身上可是花了160亿。

现实中的电磁炮和科幻片里的不大一样,传统火炮由火药担任助推剂,火药炸裂给予弹丸一个较大的初速度,确保弹丸可以对目标物造成伤害。

电磁炮顾名思义,它不再依赖于火药,弹丸发射主要依靠电能。

与传统火炮相比,电磁炮弹丸炮口初速度更大、射速更高、杀伤力更强,且由于舍弃了火药助推部分,弹药储存安全性以及储存弹药量都有所提升。

2005年时,美国麾下还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电磁炮设计,BAE系统公司与通用原子公司竞争上岗,看看谁的性能更优秀。

2017年美国官方透露,他们已经研制出来了一种初速度高达每小时4500英里的电磁炮模型,每小时4500英里,相当于六马赫,也就是说该款电磁炮可以实现超高音速打击。

原本美国海军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些武器将在2025年正式服役。

然而事实上,他们仅仅是在2016年在某艘军舰上装上了一款原型炮,这款电磁炮在安装之后甚至没有进行过开火试验。

在经历了数年的拉锯战后,美国议会终于取消了这个“吞金兽”,此前砸进去的150亿美金自然也全部告吹。

由此可见,武器研发是有风险的。

美国作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拥有全世界最顶尖的一部分人才,以及全世界第一的军费开支。

即便如此,他们的军事研发项目,也存在血本无归的可能性。

一个电磁炮研发项目就耗费了150亿美元,截止至2024年7月5日,巴基斯坦的全国外汇储备才146亿美元。

对于这些科研能力不甚丰厚的国家,全球采购反而更加稳妥。

全球采购不代表不强

军事能力不强的国家,可以依靠全球采购走上“国防高速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大搞全球采购的国家,军事实力都不怎么强!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南亚小霸王”印度。

印度光辉战机总共研发了33年不久,印度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航母维克兰特号,前前后后下水了三次也没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不是一个军事强国。

他们拥有140万正规军,加上预备役总兵力高达400万,海陆空三军齐全,战略核打击能力也不缺,从纸面数据来看,印度的兵力确实不容小觑。

一个连国家电网都没有铺展开的国家,军事上数据为何如此突出呢?

印度国防的最鲜明特点就是舍得花钱,印度陆军拥有4000多辆坦克,2000多辆装甲车,以及4000多门火炮系统,这些难道是自己造的吗?不,绝大部分都是买来的。

为了将这些重型武器第一时间送往前线,印度军方还从老美手里采购了大量AH-64E武装直升机以及C-17大型运输机。

印度空军更是将全球采购精神发挥到极致,他们的空军部队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战斗机翘楚。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俄罗斯的米格-21、米格-29、苏-30、法国的幻影-2000、阵风-M;芬兰的蚊蚋战斗机……这种广撒网的采购方式,能够做出来的恐怕也就只有印度了。

就连号称自主研发的航母维克兰特号,也走了自主研发全球采购套路。

设计图纸是法国的,舰炮系统是意大利的,主推进系统和舰载机都来自美国,辅助推进系统是从德国买来的,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由以色列提供,电力设备又是芬兰设计的,你以为这就够多了吗?它的螺旋桨还是从荷兰进口的。

除了外壳和食堂烹饪系统,其他的都是“外国货”,印度人也算看得开,八国采购怎么了?只要看着很强不就行了吗?

的确,在曾经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武器震慑作用其实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只要拥有某些先进的装备,无论是自己造的,还是买来的,都能达到一定的战略效果。

但是从国防安全的可持续和稳定性来看,有能力生产选择采购和没能力生产不得不采购是两码事,核心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最靠谱。

毕竟要是真的开战,在军工技术上被卡了脖子,靠吃库存的老本,是很难维护国家安全的。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澎湃新闻:印度将开建第三艘航母,专家:再建同型舰方案“无奈但务实”金台资讯:全球军火市场格局出现变化
0 阅读:0

婀哥的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