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4月30日10时,累计共有535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年报,共有534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一季度报。2023A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1.31%,Q4单季度同比0.06%,2024Q1同比-4.26%。剔除金融和石油石化后,2023A归母净利润同比-3.69%,20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5.62%。
从公司经营情况来看,5346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和为1.43万亿元,同比下降3.38%,其中有4054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实现盈利。银行继续领跑,工商银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达876.5亿元,成为“利润王”,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68.2亿元、703.9亿元和559.9亿元。
从业绩情况看,有2835家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3%;其中793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00%。
按照行业划分,公用事业、日常消费以及可选消费领域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相对较高,房地产、信息技术、材料等5大行业净利润增长率为负。
金融地产方面,(上市公司口径看)房地产2023全年净利润大跌、2024Q1跌幅显著收窄但绝对值仍较高,而非银金融受投资端业绩影响,2024Q1营收跌幅较2023全年进一步走扩。
从单季度可比数据来看,2024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59%。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同比增速依次为A股非金融(0.55%)、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0.02%)。
归母净利润方面,2024年一季度,A股净利润同比下降3.38%;剔除金融石油石化后,同比增速依次为A股非金融(-5.31%)、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5.81%)。
分红情况,从行业来看,实施分红公司比例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品板块、中游材料板块、金融地产板块以及公共服务板块;行业分红比例中位数从40.08%提升至45.63%,其中中游材料、中游制造、TMT以及大消费板块提升比例较大。
总体来看,2024年1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基本停滞,净利润下滑在4-6%之间。作为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的聚集地,A股应该能反映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然而,事实上,上市公司1季度的整体业绩下滑与宏观经济向好数据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2024年一季度,我国名义GDP为 296299亿元,实际GDP同比增长5.3%。如果按照名义GDP计算,增长率应为4.2%。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2%。按收入来源分,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585元,增长6.8%。
笔者认为,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企业,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
3年疫情结束后,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为负,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连续12个月呈负增长,显示出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导致我国企业利润下降的原因来自于两方面,短期因素是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政府支出增速下滑。
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8%和20.4%,相比2022年有所提升,但与趋势水平相比,居民消费增长的改善仍然不够充分,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下降以及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下降,导致居民需求持续走弱。
从长期来看,是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传统动能逐渐减弱,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新经济动能,尚未能够替代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居民消费持续低迷,楼市股市均陷入低谷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全民负债的时代。目前,我国将近8亿人负债,2.8亿人已经逾期,80后成为负债的主力,人均负债达到了27万。90后、00后紧随其后,还包括一部分70后,人均负债也已经达到了15万。单从信用卡的发卡数量来看,已经达到14张了。也就是说,我国总人口14亿,除了大部分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以外,基本陷入全民负债的状态。
而这或许也就是为何去年我国CPI显示经济通缩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消费降级的成因,毕竟在全民负债的背景下,消费自然也就会减少。当消费减少以后,实体经济发展的机会也会减少。
与此同时,我国房地产目前仍处于挤泡沫阶段,而头部房企因债务危机而持续暴雷,则进一步打击了民众对楼市的信心,加上经过20多年的轮番炒作,按照收入房价比和租售比计算,中国房价已经来到了天花板,短期内房价继续下行的趋势不可逆转。
而中国股市由于建立之初的顶层设计失误,始终将融资作为股市的核心任务,把上市公司数量多少,作为衡量证监会政绩的一项标准。导致A股完全变成了一个毫无投资价值的融资市场,沦为了大股东们上市圈钱的工具。
短短7年时间,A股上市公司数量就从2500多家飙升至5300多家,其中充斥着大量通过财务造假蒙混过关上市的垃圾股,而这些垃圾股的持续暴雷,最终酿成了去年的股灾,以至于目前股市虽经整改,利好政策频出,但仍颓势难改,至今依然一蹶不振。
相比之下,已经发展了200多年、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的美国股市,上市公司数量至今也才不过7000多家。
居民消费低迷、楼市股市陷入低谷都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消费不振,导致产能过剩,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工人被裁员下岗失业。而与房地产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众多,楼市持续销售严重不足的局面,将导致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
三、企业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新一代科学技术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传统行业正在被一些新兴行业所取代,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的兴起,让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而企业不仅要面临同行的竞争,同时还要面临跨行业的挑战。
科技进步正在逐步渗透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这种变化却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四、消费需求多样化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可以从网上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也促使他们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目前的消费趋势正向数字化、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从实物商品到生活服务,从线上购物到线下商场。在此情况下,企业如果想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也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
但是,创新谈何容易,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建立团队及研发体系,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成为一大挑战。
五、货币政策不及预期
尽管我国货币政策一直处于宽松状态,但宽松货币政策的激励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当前M2的增速相对较高,但并未刺激到经济增长,M1的增速持续下降,社会融资也呈现下行趋势。
实际上,M2一直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并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去,银行存贷款额的巨大差距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企业之所以不敢贷款经营,主要是对未来预期信心不足,而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实体经济整体经营状况进一步下滑,由此使得企业状况短期内很难改观。
虽然近期社会融资规模有所回升,主要是政府债券起到了最主要的拉动作用,居民和企业部门扩张负债的动力相对较弱,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以政府和国有平台为主。居民端长期贷款偏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房价还未出现见底趋势,烂尾楼、房企负面新闻也会对居民的购房意愿产生影响,这就使得居民中长期贷款承压。
今年上市公司企业正面临市场竞争加剧、技术更新换代迅速、人才短缺与流失以及供应链管理风险等诸多挑战。对此,企业需要制定前瞻性的战略和灵活应变的策略,加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上市公司需要采取积极、有针对性的策略去应对市场变化,锐意进取,寻找发展契机。而改革创新则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未来发展机遇的必由之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