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又一大发现,贾母为何不吃六安茶,这个结论中大有文章

黑白文字泽渊诗 2021-12-20 21:28:14

2021年12月20日泽渊写于北京大学。

《茶经》中曰: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野着上,园着次。

古人发现茶以后,起初便有了药用价值,因为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药效的,相传神农氏当年尝百草,中毒后就是用茶解毒,当然这也富有神话传说,现在看来不完全如此,至于茶文化的起源追溯,应该从地球有了人类开始,可关于茶文化的历史记载,要从唐朝开始,这个时期社会环境稳定,各国贸易往来频繁,文化昌盛,《茶经》也就随之诞生,详细记载了茶的种类和茶工艺,以及茶文化和内涵。

中国茶文化如浩瀚大海,奔腾不息,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伴随着历史文明的进程不断演绎人们生活的雅兴和品味,尤其是茶艺,那是一个民族的智慧,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俗话说,千秋大业一壶茶,煮茶论英雄也是一种情怀。

自古至今,茶始终绽放着人文情怀,成为待客之道中的首选,承载着礼仪文化和情感链接,同时在不断的商业化。也在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各地涌现出大量的茶叶批发市场,也造就了一大批因为茶叶产业链而发家致富的富商,茶叶以自身带有的功效和价值,加上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包装,成为了一种富有时代感的商品,广为流传,走向国际。

明代有诗曰——七碗清风自六安。

众所周知,六安茶因为产于安徽六安而得名,六安茶是清朝的贡品,一般人是喝不起,红楼梦中贾母说自己不喝六安茶,大有文章。

其实即便是想喝,妙玉她也拿不出来。

贾府在红楼梦中也是望族,钟鸣鼎食之家,自然离不开茶,不管是茶艺还是茶具,都很有讲究,尤其是品茶的情调,今天就说说贾母为何不吃六安茶。

有一句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这是很具哲理性的一句诗词,而六安茶在古代也称作庐州六安茶,可见六安在古代并不一定指地名,而是一种茶功效。如果单纯是地名命名,何来的泸州六安这样的说辞。

六安茶具有六种安:

安心、安明、安乏、安神、安窍、安火。

而泸州和安徽六安虽然跨度有点大,但也都是属于南方,都有茶树,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不为过,何况泸州的知名度比较高,有庐山为证,六安且没有泸州这么出名,故而说成泸州六安茶,也是为了更好的促销茶叶,达到商业目的,久而久之,也就默认了。

贾母是贾府的至尊,至尊为王,王者至尊,治家暂且不说,看女子是一绝,模样和性格最重要,品茶也是高手,不仅仅是茶的类型和面子,主要的是面子。

刘姥姥第二次去贾府带了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按理说,这个季节应该瓜果飘香,是秋收的季节,或者是夏秋交季之时,在北方来说,正值秋老虎时段,天气枯草炎热,喝绿茶很正常,通窍散风,香气清雅,六安茶的名字也是古今通用,不像林黛玉的枫露茶,这样的甘露贾母听都没有听过。

可当妙玉端茶倒水的时候,贾母直接说:

我不吃六安茶。

这一个不吃六安茶把妙玉逗笑了,笑着回答:

“知道,这是老君眉。”

从二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贾母喜欢王熙凤是有道理的,因为王熙凤最会逗贾母,甚至说趋炎附势,当初吃螃蟹的时候,贾母说自己当年掉进了水里差一点淹死,后来不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可是头上留下了疤痕,王熙凤就说贾母是寿星,那个寿星为何头高,就是福气没有地方存了,露出来了,说贾母那个伤疤是装福气的,贾母虽然知道王熙凤笑话自己,且心里很开心。

所以贾母是个死要面子的人。

妙玉对于贾母的这一性格特点也略知一二,便说给贾母的是此茶为老君眉,赋予了吉祥和长寿,这种淡雅的茶叶,也是贾母奢华的反差,普通的茶叶有着高雅的说辞,贾母很得瑟,显然是妙玉巴结奉承的嫌疑很大,贾母也觉得有面子。

贾母年迈,从不喝六安茶来看,贾母肠胃不好,经常吃一些山珍海味,身体大不如从前,贾母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说:

“我们刚才都吃了酒肉。”

这明显就是说,你妙玉给我六安茶,岂不是给我泻药,本来肠胃不好,这一下你居心何在,可见贾母对养身和饮食搭配很精通,这也是贾母不吃六安茶的一个原因。

剩下的就是曹雪芹的意思,曹雪芹觉得贾母心里不安,岂能吃六安茶,有愧于朝廷和家族,纵然贾府后辈贪图享乐,宠溺贾宝玉,好好的产业被贾母吃掉了一大半,事到如今,只想着自己安享晚年,贾府命脉一概不提。

茶亦道,道法自然,而贾母朝夕令改,反其道而行事,岂有不败的道理,六安在红楼梦中的意思是,六神无主,岂能安稳。老君眉的意思就是,人之将老,君臣何忧,霉头来临,贾府要被抄家了,末世要结束了。

曹雪芹一茶一世界,两茶一场梦,满纸荒唐言,不解几百年。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