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你更懂《简·爱》,又不仅仅是《简·爱》(下)

楠熙看文学 2024-08-07 03:37:43

【前情提要】

JANE EYRE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难管教,大孩子有大孩子的难管教,管教难度不但没有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而降低,反而还提高了。因为家长对于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是孩子的秉性却没有因为长大而改善。

她的母亲还多次指示我应该多帮助她养成高雅的品位,努力唤醒她那沉睡着的虚荣心,要对她寄予希望,还要巧妙地运用暗暗讨好和有技术的谄媚办法来吸引她对学习的注意——这些是我根本都干不来的。我怎么能把她学习的道路准备得如此光滑,以便她能一点儿努力也不用就在上面滑动呢。她母亲的这些指示我实在做不到,因为,要是学习的人一点儿都不肯努力,任凭老师怎么教导都是没有用的。

——《艾格妮丝·格雷》第七章

我和学生们一日三餐都在教室里吃,用餐时间也是随他们的想象,有时饭菜被烹调的还没有一半,他们就打响了用餐铃;有时他们让饭菜在桌上放半个多小时也不吃;吃的时候又发脾气了,因为马铃薯冷了,肉汁上边的油都凝固住了而变得很坚硬。有时他们会下午四点钟就要吃茶点,时常又大发脾气,因为仆人们没有在五点整送上茶点。而当仆人们服从他们的命令,五点钟准时送来时,他们又会把它们放在桌子上一直到晚上七八点钟,似乎这样才是遵守时间。至于他们的学习时间,他们的处理方法与吃饭大致相同。他们也从没有一次征求过我的意见,也不管上课是否方便。

——《艾格妮丝·格雷》第七章

……

凡此种种,每天都压在艾格妮丝并不强壮的身体和并不坚强的神经上。但是艾格妮丝并没有被击垮,她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直秉持克制隐忍的教义,不论家长和孩子如何对待自己,她一次也没有和他们发生大的冲突,默默忍受了一切,并最终和一些学生成为了朋友。

艾格妮丝的性格就是这样,她不是简·爱遇到不公就要抗争,不是凯瑟琳或希斯克利夫遇到冲突就化身为一个疯子,对自己认为的不公展开疯狂的甚至于同归于尽的报复。故事的推进就像艾格妮丝安静沉稳的性格一样缓缓向前,她最终离开了家庭教师行业,和自己的母亲开了一所私人学校,并和一名牧师结婚,继续过着平静的生活。

JANE EYRE

艾格妮丝·格雷的故事就这样平静的结束了,正如故事平静的开端,全书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读者泛舟其上,只能感受到时光的流逝,而感受不到周遭的一丝波澜。虽然故事里艾格妮丝受到了如此多的屈辱,但最终一切都随风而逝,每一位读者都在她轻声细语的讲述里感受到内心的真正平静,平静到一声不响。

有读者说书中既看不到“简·爱”式的敢爱敢恨,也没有看到“呼啸山庄”式的癫狂虐恋与冷血复仇,整个阅读中获得任何“爽点”,不过是一本家庭教师日记而已,可读性不高。

《呼啸山庄》

[英] 艾米莉·勃朗特 著

宋兆霖 译

作家出版社

是啊,人们往往喜欢壮丽的大江大河,而忽视路边的小花小草;人们往往沉浸于激情澎湃的乐章,而听不进悠闲的乡野野曲;人们往往追求震颤舌尖的饕餮大餐,而不能忍受简单清素的一粥一饭;人们往往追求极致拉扯、动人魂魄的爱恋,而无法在平淡的每一天中获得长久的幸福。

《艾格妮丝·格雷》是缺乏激情的。是的,激情总让人难以忘怀,它挑逗起每一个细胞,扩大了每一个汗腺,加剧心跳,放大瞳孔,让血液沸腾,让泪水熬干,它让人生不如死又让人死而复生。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激情带来的快感。

据说一位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家曾说: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都想到疯狂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疯狂一把,每个人都想不压抑地活一回。可是我们不禁要问:那么在疯狂之后呢?

JANE EYRE

姑且不谈勃朗特姐妹各自作品的艺术价值,安妮的作品缺乏两位姐姐作品那样强烈的感情冲突可以说是她知名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简·爱》与《呼啸山庄》都是带有明显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无论故事本身是否打动读者,其中强烈的爱恨情仇往往能在瞬间调动起读者的情绪,留下深刻的阅读印象。而无论是《艾格妮丝·格雷》还是《女房客》,安妮的作品文如其人,永远安静沉稳,甚至主人公也没有一丝杂念,永远怀着最纯洁的感情与品德,一丝不苟地按照内心的准则行事。安妮的作品风格并不相似于维多利亚时代整体的文学风格,文风更像18世纪新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

安妮的作品好就好在安静与沉稳,《艾格妮丝·格雷》呈现给我们的远不止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风貌,它更呈现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骚动的年岁与环境中值得学习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不是让我们笃信教义,跟着一种共同的准则生活,而是去学习如何在长期的平淡甚至是沉闷中获得内心的安定与幸福。

对激情的迷恋潜藏在所有人类的基因当中,每个人都能无师自通甚至“发扬光大”,但是生命的航程中风平浪静总是多数,如何在平静中获得幸福却从没有人天生就懂。上帝开了一个玩笑,把对激情的迷恋刻在人的内心表面,而把“如何面对人生持久平静的方法”藏在难以发掘的深处。有无数的文学作品说尽了欲望与毁灭,却少有一部流畅的小说指引我们走向另一种平静与安详的生活。即使有,也难以引起关注,毕竟平稳的感情是不讨喜的,在平静生活中感知幸福也是需要学习的。

艾格妮丝的行为准则呈现出古希腊四大哲学学派之一斯多葛学派的某些思想,即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节制,慢慢感受那些因为已经拥有而感受迟钝的幸福。艾格妮丝爱上了牧师韦斯顿,当她以为感情没有结果的时候压制住了内心的苦闷,每天早晨在沙滩漫步,白天在刚创办起来的私人学校用心教书,夜晚又与母亲在灯下阅读。平静的生活没有磨损她对幸福的感知力,没有让她放弃用心生活的欲望,当她和爱人相遇并结婚后,也仍然依照这样的态度去生活,更多的幸福填充了她的心,这样的幸福虽然没有装满也永远不会装满她的心,但是对于艾格妮丝来说,“半点心”的幸福已经足够让她安度此生。

炙热的往往短暂,安静的往往长久,甚至更加有力。“如何面对人生持久平静的方法”之一就蕴藏在《艾格妮丝·格雷》中。

JANE EYRE

《艾格妮丝·格雷》是一部散文诗式的小说,细腻的内心描写与对自然风景诚挚热爱的描述俯拾即是,尤其是艾格妮丝期待见到心爱之人、怀疑心爱之人是否也爱恋自己时候的全部小心思,能让读者觉得无比甜蜜。优美的文字穿插于家庭教师的工作日常,既给主人公带来舒缓,也给读者带来舒缓,一种美的心情点点注入到读者心中。

安妮自己在书中说:

每个真实的故事背后都会带给你一些启示,但这些启示在有些故事中深深的隐藏着,让你不易发现,或许你无意间发现了,又感觉微不足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砸开那有着坚硬外壳的坚果,发现里面的果仁竟然是干瘪的,让人感觉非常遗憾,得不偿失。

——《艾格妮丝·格雷》第一章

是的,本书谈不上蕴含多么高深的思想,但是阅读体验是那么的轻松愉快。这轻松愉快的感觉就仿佛看了一部放松身心的电影,它不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而只是用那些人间美好让我们暂时忘却人世丑恶,唤醒心底几近枯竭的美的甘泉,陪我们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夜。

同是英国人的文学家、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勃朗特姐妹拥有不同的文学风格,如果用同样的文学期待来看待安妮·勃朗特不但有失偏见,还会忽视她独特的、安静的文学美。

打开《艾格妮丝·格雷》吧,它让你更懂《简·爱》,又不仅仅是《简·爱》。

——完——

0 阅读:0

楠熙看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