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最霸气的一首词,写于年少轻狂之时,连金朝皇帝都念念不忘

晴羽微蓝谈文化 2024-11-25 04:28:54

他身上的标签很多:柳七、白衣卿相、奉旨填词柳三变、柳屯田……

柳七:柳永在家中排行第七。

白衣卿相:初试落第后,柳永写:“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给自己封了一个素人大官。朝廷不惜才,我自己认可自己。名利又如何?不如“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奉旨填词柳三变:“三变”是柳永本名,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寄托了父辈对子女的期望。

据说第三次科考本已上榜,却在最后关头被宋真宗除名。真宗认为他散漫随性,让他“浅斟低唱”填词去,铩羽而归的柳永只好调侃自己为“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屯田:这是朝廷赐给他的官,即柳永人生最高的职衔——屯田员外郎。类似于副职,并无实权。

与仕途坎坷截然相反的是,柳永填的词越来越受欢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缠绵悱恻的婉约词句令世人着迷,最后到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

其实,在柳永二十岁时,就凭一首自创词牌《望海潮》而红遍大江南北了,那时的他,还未经历科考摧残,心中充满了无穷斗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写下的词十分霸气: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将这首词赠予当时的杭州太守孙何,希望能获得赏识。孙何盛赞其文,并邀请他赴宴。然而孙何没多久就病世了,没能在仕途上助力柳永。

尽管如此,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却让柳永声名鹊起,它不同于柳永其他婉约词作,不再沉湎情爱,而是波澜壮阔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

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一下这首词。

杭州古称“钱塘”,地处两浙行政区东南,汉代曾将这片区域划分为“吴兴、吴郡、会稽”,号称三吴,故起句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如何繁华呢?接下来,柳永对杭州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宣传: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从规模庞大的人口,到壮阔雄奇的江涛,再到鳞次栉比的商户,都没逃得过柳永的眼睛,悉数收入笔下。

这还不够,下阕起始依然是美景,但增添了人物细节: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西湖分里湖、外湖,以白堤为界,遂称“重湖”。“巘(yǎn)”是指大山上的小山。

这里有重湖、有群山,有秋天的桂花香飘万里、夏天的荷花映日接天,更有那十里荷塘中,悠然垂钓的老人和娴熟采莲的女子,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显而易见,生活在富庶安宁的城市,人们很难不欢喜。

最后两句迎来了本词的重点: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高牙指高官,这里应该代指孙何吧。高官们出行随从众多,仪仗壮观,停留在湖光山色中赏霞听鼓,别有一番人生得意之感。

我已将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深深刻入脑海,我还要将它绘成一幅画卷,将来有机会入朝为官,和大家一起分享。

全词充满了“承平气象”,落笔酣畅,气势恢宏。末尾处,柳永的追求和抱负跃然纸上。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管辖这样一座城,在自己的亲力亲为下,这座城必然更加美好和富足。

可惜柳永连续四次科举沉沦,无缘官职,直到宋仁宗特开恩科,给予历届落榜生宽待,柳永才于第五次终于进士及第,虽已人生暮年,但柳永欣喜若狂。

之后,他调任余杭(今浙江省余杭区)县令,十分清正廉洁,受到当地百姓爱戴。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大概对于古代文人来说,贡献帝王家才是最理想的出路。

据传,金朝的皇帝完颜亮读到柳永的这首《望海潮》时,被其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深深吸引,他认为临安(杭州在宋代称临安)太美了,是块肥肉,便决定南下攻打定都临安的南宋。

当然,这只是一种调侃、一个借口,间接认证了柳永这首词的无可取代。

虽然仕途不顺,一生多数时间穷困潦倒,据传死后还是歌女们筹资下葬,但是元代的《大德昌国州图志》中却把柳永列为宋朝四名宦之一,可见柳永词作流传之广,备受后人推崇。

0 阅读:12

晴羽微蓝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