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行政,周召公布下弥天大局,驱逐周厉王,上演完美的宫廷政变

四木草堂 2019-04-02 08:43:57

逐渐衰弱的西周,就像一艘破旧的大船,终于驶进了这片即将淹没它的危险海域——周厉王统治时期。

看谥号就可以看出,周厉王绝对不是一个贤君。

根据史书记载,在周厉王统治时期,重用荣夷公,这个荣夷公鉴于周王室的财政短缺,推行了一个政策——专利。

专利,就是利用王室的权力,垄断山林川泽,不允许国人再依靠山林川泽谋生。

而周人一向奉行与民共享山泽之利的惯例,这么多年大家早已习惯了,现在突然推出这么一个与民争利的政策,国人们的心理上都难以接受。

这时候,有一个叫芮良夫的卿士劝谏周厉王放弃这个政策,但是已经尝到甜头的周厉王怎么可能听得进去?

劝说无果,周厉王的“专利”政策在全国继续推行,这可苦了老百姓,老百姓们对此议论纷纷。

卿士召公见此,连忙劝谏周厉王:“大王啊,百姓们受不了这么严酷的统治啊,大家都对你议论纷纷!”

周王听了大怒。,便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专门监视百姓,把议论的百姓全都抓起来杀掉,果然百姓对他的议论就少了。

于是周厉王得意地对召公说:“看,怎么样?这下没人议论我了吧?我这个法子有效吧?”

召公苦笑,本来劝谏周王,想让大王改变政令,结果没想到大王来这么一出,看着幼稚的周厉王,周召公冷冷说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什么意思?

自从大禹治水之后,大家就都懂得治水不能堵,要疏导。

而堵住老百姓的嘴,危害比堵住洪水还要大啊!

但是周厉王不听劝阻。

召公对周厉王很失望,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他只是臣子而已。

终于,被压迫得受不了的国人爆发了,他们聚集在一起,攻打王宫,周厉王出逃,当时太子姬静躲藏在了召公家里,国人们围在召公的家门口,要把太子静抓起来杀掉,这个时候,召公做了一件极其伟大的事。

他对百姓们说:“之前我啊,多次劝谏大王,但是大王不听我的,才导致了现在这个局面,现在你们要杀太子,大王一定会以为我对他记仇而趁机报复大王,侍奉国君的人,遇到危险也不能怨恨,就算怨恨也不应该报复,更何况我侍奉的是天子啊!”

于是召公把自己的儿子献出来,太子得活,这个太子静就是后来的周宣王。

以上是《史记》里的记载。

但是疑点重重。

老实巴交又没有武器的国人是怎么击败周王的禁卫军而赶走周厉王的?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国人暴动”的结果。

《史记》说从此周召公和周公联合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竹书纪年》、《国语》都说从此共伯和执政,因此叫“共和行政”

先不管是谁执政,总之不再是周厉王了,而是其他诸侯国的国君,这也就意味着“专利”政策也停止了。

由于《史记》是孤证,接下来的故事我们便以《竹书纪年》为准。

周厉王奔逃之后,共伯和摄政,这个共伯和究竟是谁,至今仍有争议。

有人说他是共国的国君,名和,但是史书中却没有关于共国的记载。

有人说他是卫国的国君,叫卫伯和,手握殷八师重兵。

有人说他叫龙伯和,掌控着虎贲军,是周王的禁卫,现在出土的青铜器倒是证明了确实有一个龙伯和是虎贲军的首领。

不管哪种说法,这个共伯和都有两个共同点:

一、伯爵,社会地位很高

二、手握重兵

政变,这两点够了。

上台的共伯和废除了周厉王的“专利”政策,驱逐了周厉王的亲信,从此开始了摄天子事的生涯。

那周召公呢?

召公也没闲着,《竹书纪年》里说周召公曾率领军队追杀荆蛮,一直追杀到洛水边。可见当时的蛮夷已经侵犯到成周附近了。

从周厉王二十二年开始,到二十六年止,天下一直大旱。

二十六年的时候,周厉王死了。

由于天旱太久,以至于房子都着火了,于是周召公主持了占卜,卦象显示是厉王的冤魂作祟,于是周召公立太子静为王,共伯和还政宣王,归其国。

读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了。

周召公、周公对周厉王的政策不满,多次劝谏未果,很是苦恼,于是趁着国人暴动的机会,鼓动掌握禁卫的共伯和(或者是掌握殷八师的卫伯和)发动政变,借国人之手赶走周厉王,然后上演了一出苦情戏,把自己的儿子献出来,代替太子静,(《史记》中并没有说国人杀了召公的儿子,只是说献出来,但是《竹书纪年》却说杀了召公之子),总之,召公抚养太子静,把自己的政治理念灌输给周宣王。

在周厉王出逃到周厉王死去的这段时间,执政者一直是共伯和,那是因为周召公不想担政变的罪名,一直让共伯和当出头鸟,等到周厉王去世,周召公再没有了顾虑,便找了个理由,让共伯和归国,自己扶持太子静继位,这样一来,周王的执政理念就与召公的政治理想重合了。

如果此说成立,那周召公就是布了一个弥天大局,一直名处局外而身处局内,既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且借用抚养太子静的机会,顺利实现了政治理念的交替。这一点,足可见召公的政治智慧。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