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19年的冬天,北京嘉德拍卖行以7015万元成功拍卖了《小姜》。
随后,冷军的名字便成为了热议焦点,《小姜》这幅画作本身,就是这场争议的核心。
那么,冷军的艺术究竟是什么?他的作品究竟值不值7015万?
信源:冷军:我的画是一种自然流露 光明网 2024-05-25
艺术之路
1963年,冷军出生于四川,童年时期随家人迁往武汉,他并非出身于艺术世家,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条件普通。
然而,在冷军年幼的心中,却早已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他对绘画的热爱,源于对周围世界敏锐的观察和对美的强烈感知。
冷军小时候没条件去学专业的画画,但他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心感受世界,并将这一切都转化成脑海中的画面。
街边的行人,路边的野花,甚至是墙角的垃圾,在他眼中都是充满灵气的艺术素材。
他用简陋的工具,在任何可以作画的地方,尽情挥洒着自己对艺术的热情。
他的绘画天赋,在小学时期便开始崭露头角,他是班级里宣传板报的“御用画师”,每当需要更换板报时,老师总是第一个想到他。
后来,他的绘画才能,也逐渐被周围的人所认可,虽然这位老师并没有给予冷军一对一的指导,但却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画册,让他可以临摹学习。
冷军不仅喜欢从画册里学画,还喜欢在生活中各种小事上找灵感,用画笔把它们画下来。
他视力不好,从小就患有近视,但这却意外地成就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
由于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他总是习惯性地凑近观察,这使得他对细节的把握远超常人。
与其他画家作画方式不同,他总是从细节入手,先将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刻画得淋漓尽致,然后再将这些细节组合成完整的画面。
超写实画派
17岁,他成功进入武汉师范学院汉口分院的艺术系,正式踏上了艺术学习的道路。
在大学期间,他更加专注于绘画创作,经常一个人在画室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对周围的一切都充耳不闻。
然而,他的作品并非一开始就受到认可,《世纪风景之三》,这幅以水泥和砖头为原料,描绘破败景象的画作,就曾引发巨大的争议。
有人批评它像“垃圾堆”,毫无艺术价值,然而,多年以后,这幅画却以4370万元的高价成交,狠狠地打了那些批评者的脸。
冷军的作品里,女性形象是他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不仅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也与他的人生经历交织在一起,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从《小罗》到《小唐》,再到《小姜》和《小雯》,这些名字,不仅是冷军作品的标题,也代表着他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女性,以及与她们之间或深或浅的情感纠葛。
2004年,冷军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这幅画让他成名后,他开始专攻人物肖像。
而罗敏,一个比他小18岁的女孩,成为了他下一个创作对象的原型,也就是后来的《小罗》。
冷军与罗敏的相遇,源于艺术,罗敏仰慕冷军的才华,经常去他的画室参观,并为他提供创作上的灵感。
两个绘画爱好者有着共同的爱好,这让他们有了交流的桥梁,完成《蒙娜丽莎》后,冷军找来了罗敏,要她当自己下一幅画的模特。
罗敏面前,这确实是个不容易做的选择,做冷军的模特,意味着长时间的静坐,忍受枯燥和乏味。
但她最终还是答应了,为了艺术,也为了心中那份对冷军的敬佩之情。
在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她每天都一动不动地坐在冷军面前,让他细致地描绘自己的每一个细节,这段时间,他们整天待在一起,越聊越投机,感情慢慢升温。
冷军41岁,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而罗敏23岁,正值青春年华,这段年龄差距较大的恋情,最终修成正果,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冷军与女性模特
这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画画上了,对家里的琐事关注得不多。
罗敏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孤单,感觉没有人关心他,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性格上的差异越发明显,最终导致了婚姻关系的破裂。
在离婚后,冷军继续创作了一系列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其中就包括了引起巨大争议的《小唐》和《小姜》。
有人说,《小唐》的模特是冷军的心仪对象,两人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有人说,《小姜》的模特因为工作量太大,中途逃跑了。
对于这些传言,他最终出面澄清,《小姜》的模特并非“逃跑”,而是一位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学生,她只是利用空闲时间兼职做模特。
而且模特的工作量也并非像传言中那么大,不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
事实上,《小姜》的创作过程持续了三个月,其中模特的脸部和手部是现场完成的,而毛衣和背景部分则是冷军根据雕塑模型完成的。
因此,冷军对这些传言感到无奈,他认为人们总是过度解读他的作品,将他的模特神秘化,他说每幅画都是艺术的表现,不用想太多复杂的含义。
冷军的画作,之所以能够在艺术市场上拍出天价,并非仅仅因为其技法的精湛,更在于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对“真实”的独特理解。
冷军觉得,超写实派不是简单模仿真实,更像是向人的极限发起挑战,他用画笔把肉眼看不到的情感放进作品里,让人在细节里体验到艺术的震撼。
在冷军看来,“真实”不等于“平凡”,艺术不在于“像不像”,而在于是否能够打动人心。
笔者认为
冷军的画作,或许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但对于那些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人来说,它们无疑是珍贵的艺术瑰宝。
艺术的力量,不在于复制现实,而在于触动人心,这或许才是艺术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