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13岁,在我和她1年多的共同努力下,顺利进入了市重点中学。当我满心期待她在初中能顺风顺水,有更好表现时,她却出现厌学、闹情绪、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她整天情绪暴躁,跟她说话必须小心翼翼,不知哪句话没对,她就大发脾气。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带她去做了检查,结果竟然是轻度抑郁。得知结果,我几近崩溃,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眼看小升初迫在眉睫,我焦急万分。为了调整她的学习状态,我不得不抽时间陪她写作业,检查每次作业完成情况。我还买了很多习题试卷,让她利用周末进行加强练习,反复修改,反复订正。除此之外,我还制定了学习计划表,详细到每天什么时候干什么事,然后督促她按计划执行,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果然,在我的监督下,她的成绩有所提升,这让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路是正确有效的。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她无数次跟我抱怨哀求,说自己很累想让我给她留点空余时间。但我觉得之前就是对她太放纵,如今时间宝贵,如果不把基础打好,上初中怎么跟人竞争?慢慢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和我沟通,我并没在意,毕竞她的成绩在稳步提升。在我的尽心督促下,她顺利进入重点中学,也让我觉得这几年的辛苦和努力没白费。
我也非常气愤:“谁让我一放松你的成绩就下降?你有本事跟我耍横?有本事你自己用心把成绩给我提起来!”争论到最后,我还是强行给她报了课外辅导班。没想到这彻底惹怒了她,自此以后,她就彻底摆烂了。老师几次反馈,说她上课不用心,趴在桌子上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乱写,还经常莫名其妙跟同学发脾气、吵架,总为一些小事跟同学发脾气、砸东西。最后才在朋友的建议下去检查,得出孩子抑郁的结果。我特别想不通,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一点压力都扛不住?稍微管严点就抑郁了?
这个故事告许我们,鱼的成长需要空间,孩子成长亦是如此。我们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各种目标和预期,通常为孩安排好一切,只需要学习我们认为好的、有用的课本知识,凡是觉得影响学习的因素都给孩子排除掉。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在鱼缸里养孩子”!我们家长把孩子完全束缚在课本学习这件事情上,就是一种过度干预!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成长空间!
以至于,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提线木偶般,没有选择,没有自由,没有喘息的空间。进入重点初中后,孩子面对的是更加高强度的学习!再加上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社交圈子,她内心的压力、不满,越积越深、无法释放,导致厌学、情绪暴躁、心情低落等问题一下子爆发出来。而我却以为这是女儿不懂事、叛逆,也用强硬的方式对待她,想要压住她这股叛逆的“歪风”。
我却没想到,这却成了压垮女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越挣扎,我越束缚,最终只能向内攻击,甚至躺平——“反正我的人生,自己也做不了主,那就这样了吧!”这,也正是她陷入抑郁的真正元凶。认识到这一点,我心里特别难受,特别懊悔,为了让她早日走出泥潭,做了下面3件事,改善效果非常好!
我没有生气,而是真诚地跟孩子道歉:对不起,宝贝。以前妈妈老是强迫你学习,看你学习不上心就很着急,当时只觉得这些知识对你有用,能够让你考入好初中,却忽略了你的想法和感受,妈妈的做法确实不对,你可以跟我说一下你的想法和感受吗?
女儿听了一愣,这些年我从不承认自己有错,张口就批评她。当我开始理解她了,她的委屈一下就展现出来。她跟我哭诉这些年的压力和不满。我没有打断她,更没有找借口理由,让她把多年的委屈都发泄出来。和谈之后,我不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她的学习上,而是尊重她的意见,经过商量,我停止了一些她觉得没必要的课外辅导,让她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我把床头的学习计划表撕了,告诉她,只要她认真完成作业,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她都能自由安排。感受到我的改变,她对我不再排斥,也愿意和我们交流,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观点不统一,她也不再采用吼叫、发脾气的方式处理,情绪稳定了很多。
长期如此,孩子不仅内心会缺乏安全感,还会变得特别厌烦家长,厌烦家庭,甚至想躲起来、躺平摆烂。我们家也一样,我和她爸时常也会因为女儿的事发生争吵,家里就像“战场”一样。
家里气压很低,很压抑,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很难做到平心静气的交流。现在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她爸商量之后,决定要改变这种让人窒息的家庭氛围。我们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出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爸爸还会讲一些笑话逗大家开心,我们也会陪女儿看一些搞笑的动漫。还买了一些她喜欢的书籍和漫画,闲暇之余还会陪她会做一些她喜欢的事情。
让她的生活里不是只有学习,还有些悠闲的休息时光。她的压力被释放,跟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她会给我们分享一些学校的趣事和见闻,这让我们很是欣喜。虽然她还是有些防备,不愿意说的太多,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变好的开始。
而且,经常受指责的孩子,在面对问题时,第一反应是如何应付父母的指责,而不是分析自己的问题出现在哪里?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要时常站在孩子的立场,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想想从哪些方面可以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孩子陷入自责、自我否定的内耗状态。现在,我也时刻记住这一点。考差了,我不会再批评她没考好,给一大堆补习复习的建议,而是开始带着孩子“复盘”。所谓复盘,就是引导孩子思考考试失误的原因,并尝试让她想想解决方法,把关注点从指责孩子为什么没做好,变成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女儿的分析让我非常惊喜,我立马给她竖起大拇指:“你分析得很准确!”我的认可给了她极大的信心,我继续引导:“那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呢?”女儿想了想,说:“我去找一些类似的计算题,我每天晚上练2道吧!”这次,我没给她任何建议,完全按她自己的想法,结果她执行的很认真,每天晚上不需要我提醒,都会主动去做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女儿的计算失误大大降低了。看着微微上涨的成绩,女儿兴奋极了:“你看,我说的方法真的有用!”后面,我也把“复盘”应用在养育孩子的各个环节。每次在遇到问题时,我都会引导她思考问题并找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