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进入靶向治疗新时代!两类已上市新降糖药,终将成主流!

不一样视角 2025-02-19 17:41:1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这病听着就贵,治起来更贵,拖着不治还要命。不少人一听医生说“血糖高了”,就像听到判刑一样,恨不得马上戒糖、戒碳水、戒快乐,最后戒成了焦虑症。

可偏偏有些人,糖尿病都确诊多年了,还在“佛系控糖”,觉得吃药伤肝伤肾,靠“心态好”就能把血糖稳住。殊不知,糖尿病最擅长的,就是悄无声息地毁掉血管、眼睛、神经,最后让人付出惨痛代价。

但这几年,糖尿病治疗的风向变了!新药层出不穷,靶向治疗的概念走上前台,让不少医生直呼:“降糖药终于进化了!”

今天要聊的这两类降糖新药,就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明星选手——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它们不仅能降糖,还能护心、护肾、减重,简直是“多面手”。

未来,它们大概率会成为糖尿病治疗的主流武器。

糖尿病的“旧时代”:吃药就像打地鼠,治标不治本

回头看看过去几十年的降糖药,简直是一场“血糖围剿战”。

最早的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靠强行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糖,效果不错,但副作用也不小,容易导致低血糖,吃多了还会让胰岛疲劳,最终“榨干”胰岛功能。

二甲双胍算是个“老实本分”的降糖药,主要通过减少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但它的“副业”——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胃肠不适,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更别提胰岛素,虽然是救命药,但一旦开始注射,很多患者就像踏上了“增重快车道”,血糖降了,体重涨了,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过去的降糖方案,基本就是“哪里高了打哪里”,但糖尿病的根本问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衰退,一直没能被真正解决。

新时代的降糖“狠角色”:SGLT-2抑制剂,直接“放糖”!

SGLT-2抑制剂,听名字拗口,但机制简单粗暴:让肾脏“漏糖”!这类药物(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直接让血糖从尿里排出去。

简单来说,就是不跟身体“磨叽”,不刺激胰岛素,也不强行调节代谢,而是打开“排糖阀门”,让多余的糖直接“冲厕所”!

这种“放糖疗法”带来的好处简直不要太多:

· 降糖不累胰岛:不依赖胰岛素,不会增加胰岛负担,更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

· 护心护肾: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能显著降低心衰和慢性肾病的风险,甚至非糖尿病患者也能受益!

· 顺便减肥:糖从尿里跑了,热量也跟着少了,很多患者用了一段时间后,体重悄悄下降,腰围也瘦了一圈。

但SGLT-2抑制剂也不是“完美无缺”,它的副作用主要是尿路感染和生殖系统感染。毕竟尿糖多了,细菌和真菌也容易“趁虚而入”。所以,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得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勤排尿,避免感染找上门。

GLP-1受体激动剂:“假装”肠道激素,让身体自己降糖!

如果说SGLT-2抑制剂是“放糖派”,那GLP-1受体激动剂就是“欺骗派”。它们(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模仿人体自身的GLP-1激素,让胰岛素分泌更聪明,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减少肝糖输出。

更关键的是,它还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让人吃得少,血糖更稳。

这类药物的优势同样炸裂:

· 降糖稳,不怕低血糖:不像老一代药物那样“暴力降糖”,GLP-1受体激动剂是“按需释放”,不会导致低血糖。

· 减肥效果超群:很多糖尿病患者吃了这个药,血糖还没降多少,体重先掉了好几斤。甚至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它已经被当成减肥神药,连明星都在用。

· 心血管保护:研究显示,这类药物能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甚至对脑卒中也有一定保护作用。

当然,GLP-1受体激动剂也有缺点,比如恶心、呕吐、胃动力下降,部分患者用药初期会有较强的不适感。但这些副作用通常随着身体适应而减轻。

中医怎么看糖尿病?“消渴”本质是阴虚燥热!

在中医看来,糖尿病就是“消渴”,典型表现就是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古人早就注意到,这病的根源在于阴虚燥热,津液亏损。

换句话说,就是人体的“水分调控系统”出了问题,导致“水分”流失过快,糖分也随之外泄。

中医治疗糖尿病,讲究滋阴润燥、清热生津。比如:

· 玉竹、天花粉、生地黄:这些药材能补阴生津,适合口干舌燥、易饥易渴的患者。

· 黄连、黄芩、知母:清热燥湿,适合血糖高、口苦便干的患者。

· 山药、葛根:健脾益气,稳住血糖波动。

当然,中西医结合才是未来的趋势。新型降糖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解决了“控糖难”的问题,而中医则从整体调理入手,帮助患者改善体质,减少并发症。两者结合,或许才是糖尿病管理的最佳方案。

结语:糖尿病治疗,终于不再是“将就”!

过去的糖尿病治疗,就像一辆破旧的马车,走得慢,还颠簸。现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出现,就像给这辆车装上了现代化的引擎,方向盘终于握在了医生和患者自己手里。

不再是“控制不住就加胰岛素”,而是有了更科学、更精准的解决方案。

但别忘了,任何药物都只是工具,真正能决定糖尿病走向的,是每一个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果还在暴饮暴食、久坐不动,那再好的药也救不了你。改变,从今天开始,不是为了医生的嘱咐,而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2. NEJ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3. 《黄帝内经》,关于“消渴”的论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9 阅读:4542
评论列表
  • 2025-02-19 21:46

    和没说一样!

  • 2025-02-20 01:29

    胡咧咧,懂个屁

  • 2025-02-20 16:41

    都不是好东西!

  • 2025-02-19 20:34

    瞎BB

  • 2025-02-21 09:53

    中医狗屁不通

  • 2025-02-20 09:23

    有新药就又可以赚一笔,这是好商品啊。反正不给你根治

  • 2025-02-21 18:28

    扯淡!

  • 2025-02-21 21:13

    依然是套路吗

  • 2025-02-22 02:11

    消渴丸就很好,对二类糖尿病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