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切的来讲,刘邦的造反也是无奈之举。
这其实很好理解,刘邦作为一个基层公务员,虽说过的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算快活,没必要去干这杀头的买卖。
刘邦的造反之路,始于一次执行公务。
远在咸阳的秦始皇要修骊山陵,于是征召全国的劳动力去咸阳修陵墓,这群人在中国的史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骊山徒”。
接到上峰的命令,刘邦就带领着从自己家乡征召而来的“骊山徒”向咸阳进发。
这是一件苦差事,聪明的萧何是不愿意去做的,那刘邦想去做这趟差事吗?很明显也不愿意,但是他又不得不去,为什么?
史书里说的很清楚,刘邦是以亭长的身份代表本县去咸阳押送骊山徒的,之前县令多次向吕公请求吕稚,但是吕公却将吕稚嫁给了刘邦,难保县令不对此怀恨在心,从泗水去咸阳,山高路远,在治安与交通并不太好的秦朝末年,此去能不能回来还真不一定,所以县令特意安排刘邦去,不然整个沛县那么多亭长,为什么只让刘邦去呢?
其实刘邦自己心里也有气,这从他后来的表现也能看得出来。
不过生气归生气,顶头上司交代的活,该干还是得干。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
就这样,刘邦带着一肚子气和他的几百骊山徒上路了。
但是大家都不傻,知道这次去咸阳八成是回不来了,于是在路上不断逃亡。
刘邦估摸着,照这个速度逃亡下去,到了咸阳,基本也剩不下几个人了。
而按照当时的大秦律,如果刘邦押解的骊山徒逃的干净的话,刘邦最终也会被判死罪。
继续往咸阳走,刘邦就是千里送,死罪。
把骊山徒放掉,刘邦也是死罪。
这笔帐刘邦一下就算明白了。
再一想到县令那副嘴脸,刘邦一肚子的火终于爆发了:“老子不干了!”
于是在丰县西边的泽中亭这个地方,刘邦就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喝酒。
喝完酒,刘邦就对大家说:“大家都各自逃命吧!我也从这里开始逃命了!”
大家听到先是一愣,接着就是一阵欣喜。
终于不用跑去骊山送死了,终于可以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了。
于是大家一股脑就都逃了。
如果故事就这样结束的话,那么就没有往后精彩的故事了。
听到了刘邦的话后,有几十个人,心想刘季这小子行啊,够意思,那我们就跟着你混了。
于是,刘邦就有了第一批小弟,大概几十个人,而且还大都是自己乡里的人。
刘邦早年就很崇拜信陵君,一直幻想有人追随自己,但是由于自己混的比较差,有时候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何况养门客呢?
这一下子就有几十个人追随自己,刘邦心下大喜,这不,只要坚持,梦想终会实现的?
于是刘邦就和留下来的这几十个人一起喝酒。
也不知道刘邦哪里来的这么多酒,汉书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颇有后世水浒传中聚义厅的感觉。
大家喝完酒后,便开始继续往西边走,干嘛去?当然是逃命啊!
别忘了这个时候,天下还是大秦帝天下,这个时候如果回乡,那不得被沛县令抓起来喂鱼啊。
于是刘邦带领着大家一路往西走,同时令一个人走在最前边去探路。
大家正走着,前边探路的一个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一条大蛇挡路,我们回去吧!
这个时候,刘邦正好喝多了,趁着酒劲,说:“大丈夫横行天下,怕啥啊!”
于是刘邦拔剑就把那条大蛇给杀了,然后带领大家继续一路向西,一头就扎进了芒砀山之中。
这四十人只要活到开国怎么也是个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