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长寿老红军,63岁当新郎,65岁生子,秘诀:只吃三种肉

历史局面喵酱子 2025-04-27 10:27:50

向多本,1888年出生在湖南湘西的石门县。他的一生贯穿了三个世纪,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老红军战士,最终活到了116岁。

向多本早年家境困难,16岁就开始为当地富户做挑夫谋生。1935年,贺龙和关向应带领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肖克、王震指挥的红六军团在石门西北山区驻扎,进行休整和征兵。那时,向多本已经47岁,因为贫穷,他一直没有结婚。看到红军到来,向多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挑夫的工作,决定加入红军队伍。

回忆起长征岁月,向多本充满自豪地讲述:“长征一开始,王震考虑到我年纪稍大,就安排我加入后勤部队,负责为红军筹集粮食和做饭。虽然当时我已经47岁,但行军速度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每天我都要挑着上百斤重的石磨跟着部队走,红军走到哪,我就挑到哪。部队一停下,我就立刻开始磨谷子、麦子,为红军准备食物。”

1937年4月,向多本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次年,在山西汾阳麻家寨与日军的战斗中,他不幸被子弹击中左臂,导致终身残疾。

1951年,63岁的向多本在廖汉生——贺龙元帅的外甥——的帮助下,与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的缝纫工陈玉华喜结连理。两年后,65岁的向多本迎来了自己的女儿,再过三年,他又添了一个儿子。

1966年,向多本从新疆军区55区退休,随后于1973年返回家乡石门,开始了他的晚年生活。

谈到如何活得长久,向多本有一套自己的健康方法。

劳动锻炼身体

向多本在乡村长大,童年饱受贫困之苦。青少年时期,他每天扛着超过百斤的货物,跋山涉水,来回走上百里路。这种长年累月的艰苦劳作,不仅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

知足体现了一个人的宽广胸怀。知足并非消极认命,而是对现状的接纳与满足。拥有知足心态的人,往往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得失,不会因一时的不如意而耿耿于怀。这种心态让他们在困境中保持平和,在顺境中更加珍惜。知足的人懂得感恩,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不被贪婪和欲望所困扰。他们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安宁。知足是一种智慧,它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不被物质所奴役。这种心态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也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知足的人更容易与他人相处,因为他们不会过分计较得失,能够包容和理解他人。知足是一种境界,它让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体验到无限的快乐与满足。

向多本在长达15年的战争岁月里,一心一意只想为领导和战友们做好饭菜,以此助力全国解放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他依旧坚守在炊事员的岗位上,直到八十多岁仍不停歇。向多本为人豁达,工作踏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居功自傲,更不会炫耀自己的成就。退休后,他回到家乡,每天种菜、料理家务,还坚持把家门口的街道打扫得一尘不染。

要减肥,关键在于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少吃多动,坚持这两点,就能有效管理体重。

几十年来,向多本一直保持着早起锻炼的习惯。每天6点起床后,他会先做半小时的四肢摆动操,主要活动手臂和腿部。此外,他每天早晚各花30分钟进行擦浴,夏天用冷水,冬天用温水,用毛巾反复擦拭头部、脸部、脖子和双手。

他的饮食安排很简单,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餐在早上8点,主食是15克面食,搭配两个鸡蛋。午餐则固定在下午1点半,主食是200克米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吃肉很讲究,只吃三种:猪肉、鸡肉和鱼肉,其他肉类一律不吃。

向多本日常饮食中,除了正常用餐外,还保持着每天饮用三到四杯清水的习惯。此外,他偶尔会直接食用生蒜和生姜,坚信“早上吃姜,疾病远离”以及“大蒜功效多,常吃有益健康”。

向多本在晚年经常捧着一套《毛泽东选集》,闲暇时便在家中阅读,遇到精彩之处,还会高声朗读几段。

老年人想要保持健康,除了规律的生活和饮食,关键在于保持乐观的心态。向多本曾提到,心情愉悦有助于身心健康。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但心态豁达的人往往更容易长寿。心胸开阔,处事从容,这才是健康长寿的秘诀。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