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去世前曾有一次回国机会,若按计划离开,他或许不会牺牲

梦桃说过去 2024-11-08 02:09:08

1938年,一个从加拿大远道而来的医疗小队踏上了中华大地。小队领导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黄色的头发,高大的个子,神采奕奕,眼神中充满着对正在遭受战火的中国人民的同情。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白求恩。

得知外国派来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国民党盛情要求,但白求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由周呢来安排护送,从汉口直达延安。

当晚,毛主席高兴地接见了白求恩,请他留在八路军边区医院工作,但白求恩坚决要去晋察冀前线。

前线终究太过危险,大家考虑到白求恩年龄大了,需要照顾,便想让他留在延安。白求恩得知后当时激动地砸了椅子,说:“不要把我当成一个明朝的花瓶那样古董,要把我当一挺机关枪那样使用!”

从此,白求恩一直奔波于前线。由于其精湛的医术,他的名字在晋察冀八路军的队伍中传了开来,被战士们奉为“神医”。

因为有白求恩的存在,战士们打仗也有了信心,“进攻,白求恩大夫和我们在一起!”的口号也在队伍中盛行开来,可见,战士们对白求恩是非常信任的。

与白求恩共事过的革命战士,都对他的火爆脾气有着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助手王道建为一病人做了手术,白求恩在检查伤员情况时,却发现这一伤员伤口没有处理好,当下大发雷霆问道:“这个手术是谁做的?”

王道建如实承认,白求恩怒不可遏地咆哮道:“你走,你不配做医生。”后来还是在领导的劝解下,白求恩才同意王道建继续留下来。

事后,白求恩也向王道建道了歉:“是我不对,我不该骂人。”然而,就是因为白求恩的严苛和鞭笞,才使得王道建做手术时更加小心,从而成为了白求恩最满意的助手。

长期的失眠和高强度的工作加剧了白求恩火爆的脾气,有时他也会反省自己,但情绪一旦上来就控制不住。战士们也可以理解,毕竟他的压力没有人可以分担。

1939年,在中国待了一年后的白求恩,给友人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他说他想念咖啡,想念牛排,想念跳舞、啤酒、画展还有软乎乎的床。这些曾经让他感觉稀松平常的事,此刻也让他觉得无比稀有。

紧接着他对友人说:“我计划明年年初返回加拿大。”

白求恩之所以计划返回加拿大,并不是思念家乡,也不是受够了战火的侵扰,而是为了给下一步工作筹措每月1000美元的经费。

在来中国之前,美国援华会和加拿大共产党答应定期给中国提供必要物资和资金,但白求恩一行来到中国后,这些承诺却没有了踪迹,白求恩写的求助信也像石沉大海没有了消息。

因此,白求恩决定回国一趟,亲自为边区筹措药品和经费。

可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现,白求恩就牺牲了。

就在白求恩准备回国时,1939年10月,日军突然向晋察冀发动了5万兵力。战情紧急,伤员每日都有新增,白求恩实在不忍离开,便决定推迟回国计划,他说:“如果晋察冀沦陷的话,那我回国还有什么意义。”

那时谁也没有想到,因错失了这次机会,白求恩就再也没能回国。

这年11月,白求恩在一次高度密集的手术中不幸划伤手指,造成了伤口感染引发了败血症。病来如山倒,仅仅几天,白求恩就永远长眠在了中国大地上。

如果白求恩按照计划回国,或许就不会牺牲。可他是一位将革命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人,又怎能眼睁睁看着伤员得不到治疗呢?

无可置疑,白求恩是伟大的,他的精神和故事将永远流传在中华大地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