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自杀,妻子柳碧云做出一个决定,阴差阳错使其墓地保存至今

梦桃说过去 2024-10-29 08:50:31

1948年,淮海战役一开始,国民党军队就开始出现溃败迹象,黄百韬兵团成为解放军首要歼灭目标。

之所以选择黄百韬的第7兵团,毛主席主要考虑到两方面:一,徐州东西两侧4个兵团中,只有黄百韬的第7兵团离徐州最近,而他的东面是滔滔大海。二,黄百韬兵团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旦被围,邱清泉等都不会全力相救。

毛主席果然预测得不错,当战斗打响后,黄百韬兵团就成了孤军,无人出手援助。

眼看毫无胜算,黄百韬决定立即转移部队。原本他有着完善的撤退计划,计划先撤退到碾庄,然后继续西进,到达徐州并固守。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徐州“剿总”司令刘峙下达命令,让黄百韬固守新安镇,等待44军的支援。

黄百韬无法,只好撤离到了新安镇,可他连续等了两天时间仍旧不见44军的影子,心里难免慌张起来。黄百韬本想抗命继续施行自己的计划,却没想到两天时间就已经耽误了最佳时机,解放军的号角声朝着新安镇传来。

11月22日的午后,黄百韬兵团十几万人几乎被打光,黄百韬与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在一片追杀声中跌跌撞撞地跑进了一片芦苇中。

听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厮杀声,黄百韬心如死灰,他实在不明白论兵力还是武器,国民党明明略胜一筹,为何还会兵败?

想到最后,黄百韬似乎想明白了,国民党内部贪污腐败、官场勾心斗角,早已不得人心,兵败是迟早的事。

想通之后,黄百韬已然没有了活下去的欲望。他颤颤巍巍地从腰间拔出一把冰冷的手枪,朝着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黄百韬自杀了,杨廷宴借来一把铁锹,挖了个坑,将他的尸体埋在里面,然后在一张烟盒纸上画了方位、地点,以便日后寻找。

为了掩人耳目,杨廷宴换上普通士兵的衣服,从芦苇丛中跑了出来,但没走多远就被解放军捉住,他赶紧谎称自己是一名新兵,并卖起了可怜,说他上有老母,下有小孩。解放军被他说得心软,就放了他。

之后,杨廷宴一路向南京赶路,将黄百韬自杀的消息告诉了他的夫人柳碧云。

柳碧云一阵痛哭,随后苦苦哀求黄百韬的副官李文正,设法将黄百韬的尸体运回南京。

李文正答应了下来,根据杨廷宴的描述来到了埋葬黄百韬的芦苇滩,将遗体放入棺材中,用平板车拉着,一路向南京转移。

回南京后,将黄百韬埋在哪里成了最难的问题,本应由蒋介石处理,但此时蒋介石忙着下野之事自顾不暇,哪里还有时间管黄百韬?

蒋介石不管,柳碧云只好自己找合适的墓地,思来想去,最后李文正建议她到城外勘察一下。

柳碧云一连勘察了三天,直到第三天才终于有了眉目。当天,她来到了太平门向栖霞山蒋王庙时,看到了明代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墓地。

李文忠的墓后面是一片绿葱葱的小树林,一眼望不到头,见此景象柳碧云欣喜不已,她立即决定将黄百韬埋在李文忠墓旁。

柳碧云有两点考虑:一,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以后有利于黄家后代寻找;二,借用李文忠的名声,没人会知道他旁边埋的是黄百韬。

柳碧云想必也没有想到,她这一决定果真没人发现黄百韬就埋在这里。

许多年以后,国内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许多墓地都受到了破坏,但由于人们始终没有发现明代功臣的墓旁有一座现代墓,所以黄百韬的墓就这样保存了下来。

直到多年后黄百韬的后人回大陆祭拜,人们才得知了真相。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