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水东引”的冯亭传奇(一)

爱爱历史 2024-11-19 03:34:15

>>冯亭,今河北邯郸人,战国末期韩国大将,曾任韩国上党郡守,冯姓祖先。

话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并正式建国。在瓜分晋国土地时,因上党地区是三国战略制高点,有“地极高,与天为党”之谓,三国深知丢失上党意味着三国有亡国之祸,故三国以交换土地的形式均在地势险要、战略要地的上党地区占据了一角,并各自设郡。另外,上党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

公元前262年,秦国“战神”白起伐韩,攻取了野王邑,使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道路断绝,上党郡成为飞地。韩桓惠王一方面派阳城君到秦国以割上党之地请和。另一方面派韩阳通知上党郡守靳黈撤离。靳黈不愿降秦,表示要誓死守卫上党。于是韩桓惠王就派大将冯亭出任上党郡守,任务是和秦国办理上党的交接。

冯亭知道韩国的军事实力在“战国七雄”中最弱,在秦军面前基本上没有反抗之力。加之韩王以“术”治国,导致韩国政治混乱,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后期则变成欲得“一夕安寝”,毫无斗志可言。

冯亭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其反复研判战略形势,认为既然上党失守是必然,还不如把秦韩矛盾转嫁给邻国,这样也许可以给韩国留出缓冲或与他国联合的时间。

到达上党一个月后,冯亭已经和上党郡的官吏们作了充分的沟通,知道不愿降秦的人占主流,其立即召集会议,和盘托出了自己的主张,其说:上党郡与韩国本土联络的道路已经中断,秦军每天都在威逼,我国不能应付,我们不如将上党送给赵国,赵国接受了我们,秦国一定会进攻赵国的;赵国被秦国攻击,必定会反过来和我们联合,只要韩、赵两国成功联手就一定可以对抗秦国。

冯亭的一番话点燃了文官武将的斗志,韩人本来就有刚猛正直、舍生取义的特点,于是大家纷纷表示宁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绝不降秦。

意见统一后,冯亭写好书信并派使者到了赵国。使者对赵孝成王说:我们韩国不能守住上党,已经决定割让给秦国,但是上党的百姓宁愿做赵国的子民也不愿接受秦国的统治;现在上党有城池十七座,我们愿意全部献给大王,请大王酙酌处置。

就在冯亭忐忑不安的等待赵国消息的同时,赵国对如此好事也在多方讨论。

赵孝成王对于韩国献十七城这种好事自然是相当高兴,其想到四年前刚刚即位时,秦国不给一点面子,竟然派兵攻下三座城池,若不是及时联齐抗秦,还不知会是什么状况。

兹事体大,赵王就找来叔叔赵豹商量,赵豹说:圣人认为,无缘而受禄,必招祸害。赵王马上反驳:韩人是仰慕寡人的千秋大义,怎么是无缘而受禄?赵豹看穿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分析说:秦国切断上党和韩国的联络,目的是蚕食韩国的土地;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会我国,是企图把战祸转嫁给我们;秦国蒙受疲劳,而我国坐享其利,强秦此次不能从弱韩的手上得到上党,那么必定会向我国发难,同样弱小的我国又凭什么能守住上党?臣意是不要接受。

赵王不甘心,又找来平原君赵胜商量。赵胜被认为是最贤能的相国,此时出于对城池的贪婪,其回答说: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赵王很赞同赵胜的意见,于是就派赵胜领兵五万去接收上党。

冯亭终于等到赵国接收上党的好消息。然而,当赵王封冯亭为华阳君、其它官吏都加爵三级时,冯亭非常伤心,其不见赵国的使者,并对亲信们说,我不忍心出卖国家的土地啊,但愿国人能知我心。冯亭后来写到自己有“三不义”,即为主守地而不能死,不义一也;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

上党地区被赵国“摘了桃子”,秦国上下非常愤怒,于是,秦昭襄王决定并发动了长平之战,这是直接影响到战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国趁上党尚未建立起有效防御,左庶长王龁就率大军经太行道进攻上党。冯亭抵抗秦军失败,便率领不愿降秦的上党百姓逃往赵国境内。驰援上党的赵军依托长平附近险要地势坚守。

同年四月,王龁进攻赵国,赵国名将廉颇统率军队在长平抵挡。赵军与秦军数次对阵均是赵军失利,秦军夺下数个要塞,俘虏尉官上十人。廉颇见赵军屡战失利,就禁止赵军与秦军交战,坚守不出,与秦军对峙。秦军多次挑战无果,两军相持不下。这是长平之战的第一个阶段。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