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败亡的原因是什么?
董卓崛起是因为打造出了一支只听命于他的凉州军事集团, 败亡是因为没有成功消化丁原留下来的并州军事集团。
凉州军事集团, 是董卓在参与平定边章、韩遂叛乱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到中平五年叛乱瓦解之时已经成了气候, 是西北方向的最队。
中平六年, 董卓在拒绝入朝就任少府的上书
中描述自己的军队:
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
所谓湟中义从, 就是大月氏⁺后裔, 是起义初期的领导者北宫伯玉⁺的家底, 可能是在平叛过程中被董卓吸纳。
所谓秦胡兵, 秦就是指凉州的汉族, 胡就是指凉州的少数民族。秦兵虽是汉族, 但也不遵从汉族核心区男耕女织的那一套, 而是同各色胡人以勇力打交道。
所以这支西凉铁骑组成相当纯粹, 全是勇健剽悍, 惯于暴力活动的边地人, 将领更是近乎清一色的凉州人:
董卓, 凉州陇西郡人,
李傕, 凉州北地郡人,
郭汜, 凉州张掖郡人,
张济, 凉州武威郡人,
樊稠, 凉州金城郡人,
段煨, 凉州武威郡人,
胡轸, 凉州人
……
凉州人统帅的凉州铁骑, 内部高度相似, 对外则有强烈的排他性。
图片源自网络
进京之前, 这支军队强大到了什么程度呢?
上文提到的董卓上书, 就是在边韩叛乱瓦解之后, 朝廷觉得董卓尾大不掉, 于是征召他入朝就任少府, 借此解除其兵权。然而董卓上书拒绝, 说自己手下的这些湟中义从及秦胡兵们不舍得他走, 言外之意非让他董卓走,
这帮人可就不高兴了啊。
没过多久,灵帝快不行了,又让董卓挪个地方,去当并州牧, 并且把兵权交给平叛总指挥皇甫嵩。这次董卓就拒绝得更加露骨了:
士卒大小相狎弥久, 恋臣畜养之恩, 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 效力边垂。
这些士卒跟我熟,都是靠我养着,只为我卖命,要我当并州牧可以, 让我把军队一起带去并州, 交权是绝对不可能的。然后就径自带着军队跑到和洛阳同属司隶校尉部的河东郡,观望京城的情况。
这是一支强大到让朝廷不放心, 同时又只听命于董卓自己的军队。而且, 在灵帝还没死的时候就已经到达洛阳周边伺机而动, 哪怕没有何进的召唤也很可能要见血。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就劝过他, 天底下就您
和董卓最能打, 现在他拥兵自重, 您又有皇命加持, 为什么不干掉他?
皇甫嵩终究是没有出手, 这里面固然有他性格的因素, 但也很有可能皇甫嵩所代表的中央军已经没有把握吃掉西凉军。
再说并州军团, 并州和凉州都是边地, 处于长期与西羌、杂胡、匈奴的对峙之中。
和董卓一样, 在灵帝还没有驾崩的时候, 丁原就已经带着部队驻扎在洛阳北边的河内郡,但不一样的是, 丁原先和何进取得了联系,派张辽和张扬去见何进, 二张又被何进外派募兵。
张辽、张扬和吕布, 都是并州人, 也都是因为勇力过人被丁原提拔, 最受信任的吕布被留在身边当主簿。仅从发现人才的角度来看,丁原的眼光相当毒辣。
吕布杀掉丁原之后, 全盘接收了丁原的军队,张辽募兵回来后, 也跟着吕布向凉州军投诚。张扬虽然就地独立, 但后来吕布从长安败逃出来, 张扬一直与吕布成犄角之势, 即使在最后的下邳之战时, 张扬也还试图救援吕布。
搅得关东天翻地覆的吕布军团, 就是脱胎于丁原驻扎在河内的并州军团。从吕布在长安的失败来看, 这支军队逊色于董卓的凉州军,但同样具备边地军队剽悍惯战的特性。
灵帝死后, 何进召外将入京, 此时董卓和丁原都近在咫尺。
董卓刚被任命为并州牧, 不就任, 带着凉州人屯河东, 丁原是原并州刺史, 带着并州人屯河内。
司隶校尉部外将未到, 何进自己被宦官杀了。
董卓诱使吕布杀了丁原, 吞并了并州军团,同时又吃掉了何进的军队。凉、并二军实际上就是当时东汉帝国的顶级战力, 而何进的军队则是杀掉了蹇硕之后, 兼并其西园军而得, 所以此时的董卓, 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洛阳周边所有放得上台面的军队, 这是他控制朝廷的根本原因。
当时何进召来的外将也不止董、丁二人, 还有东郡太守桥瑁和后来的河内太守王匡。
王匡被董卓打得“死者略尽”, 而桥瑁则掉头回去组织反董卓联盟。可见, 在桥瑁看来, 发动整个关东的力量, 已经是唯一的办法。
而董卓集团内部的裂痕, 也就此显现。
原本独立的, 属于并州人的并州军, 如今成了董卓集团中的二等臣民。
以张辽为代表的广大军官的心理可想而知,他们并不是力战不敌, 而是二把手夺权, 他们被迫跟着投降了凉州人。更何况, 以征服者自居的凉州人也看不起并州人。
关东军里唯一难对付的就是孙坚, 并州军的主将吕布受命和凉州将领胡轸去解决孙坚。
图片源自网络
当然, 胡轸是大督, 而吕布只是骑督。
两人十分不对付, 导致军队内部气氛紧张,不成队列。
布与轸不相能, 军中自惊恐, 士卒散乱。
胡轸甚至放出话来:
今此行也, 要当斩一青绶, 乃整齐耳。
青绶就是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 吕布此时的官职是中郎将, 正好比二千石。
翻译过来就是, 要不这仗你吕布就死这儿吧。
可以代入一下, 如果你是并州人, 你会怎么想。
这仗的结果当然是孙坚大胜, 吕、胡败走。
吕布作为并州军的老大, 董卓让其担任贴身保镖, 本来是想表达对并州军团的重视, 结果却总是因为一点小事向吕布扔手戟, 没有藏住骨子里对并州人的轻蔑, 导致吕布对自
己能否活下去都开始怀疑。
试想如果连主将都没有安全感, 其他并州人会是什么待遇?
从董卓死后凉并二军自然的对立来看, 双方其实积怨已久。
以王允为首的, 脆弱的首都士人集团抓住了凉并矛盾。
王允本人就是并州太原郡人, 是后世太原祁县王氏⁺的先祖, 他也正是利用这点和吕布拉上了关系。从吕布的视角看,在被凉州人排挤,内心忐忑的时候, 王允的示好有如救命稻草。
很难说, 到底是王允策反了吕布, 还是吕布向王允求援。
在王允的策划下, 趁着凉州军团都在关东抄略郡县, 吕布带着同郡的李肃⁺, 结果了董卓
的性命。
此后, 双方的矛盾白热化。
傕、汜等以王允、吕布杀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军者男女数百人, 皆诛杀也。
李傕和郭汜迅速将董卓死亡的原因定位为了凉并矛盾, 也不用藏着掖着了, 手里的并州人全杀掉。
但是群龙无首, 凉州人的第二反应是向王允求饶。
傕等恐, 乃先遣使诣长安, 求乞赦免。
思考再三的王允, 也决定不赦免。
王允以为一岁不可再赦, 不许之。
并且把长安的凉州军官全部罢免。
董卓将校及在位者多凉州人, 允议罢其军。
结果在关东的凉州军团惶惶不可终日, 马上就要作鸟兽散⁺。
傕等益怀忧惧, 不知所为。
如此便能理解, 为什么贾诩要去劝李傕郭汜⁺,又为什么贾诩建议不如试攻长安, 李傕郭汜一听就接受了, 因为贾诩是凉州武威郡人,此时也正在李傕军中效力。后来贾诩又为什么先投段煨, 再投张绣, 因为段煨张绣都是凉州人, 都属于董卓集团。
最后, 士族和并州军团的联盟兵败, 凉州人入主长安, 吕布出逃, 并州军团独立。
当然, 凉州军团在董卓被刺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亡, 死于并州军团的背叛, 李傕郭汜的丑态只是赶尸而已。
最后聊一聊董卓身上最大的标签, 残暴。
图片源自网络
我之所以没有把重点放在董卓的残暴, 是因为我不认为如果董卓不残暴, 他就可以解决凉并矛盾, 相反, 如果他可以解决凉并矛盾,哪怕残暴, 他的势力依然有存续的资本。
这不是他个人的矛盾, 而是手底下大大小小的凉州官兵, 与外部势力之间的矛盾。这种地域性的矛盾在东汉末年非常常见, 但放在凉并身上, 又有其特殊性。
凉州和并州都是习俗不同于中原, 而接近游牧民族的地区。在中央政权衰弱, 对边地控制力大幅下降的前提下, 边地极其容易产出李傕郭汜之流。又由于其身在前线, 往往正是这些人凭借军功晋升。所以我们看董卓这股势力, 感觉是清一色的禽兽。
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
董卓手下的凉州官兵不可能主动给予并州人合理的待遇, 所以, 哪怕董卓本人不残暴,甚至他对吕布善加亲待, 凉并矛盾依然会存在, 且伺机而动的首都士人集团依然会死死地盯着这道裂缝。
是否能成功消化掉并州军团, 决定了董卓集团的生死。
况且董卓也并没有能超越环境的影响, 他本人恰恰是凉州军团中的残暴之极。或者说,只要他想凝聚一支如凉州军团这样的力量,他就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
事实上, 东汉末年三个起于边地的君主, 凉州董卓, 并州吕布, 幽州公孙瓒, 没有一个能合理控制自己的行为, 也没有一个能得到士族的认可。
残暴是对理性的偏离, 是人性的缺失, 是哪
怕毁灭也要宣泄。
残暴遮蔽了董卓的双眼, 让他看不见自己的死穴。哪怕看见了, 也只能不受控制地向吕布掷出手戟。
赏罚不公。对敌人大方,结果人家根本不买账。对跟自己卖命的小气,结果本该是基本盘的西凉军直接军阀化,同样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玩得就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