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床新发现!早晨多躺30分钟,科学家:可能有助于智力发展?了解

涵阳观察养护 2025-03-26 13:52:4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李文静, 张建国. 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3, 49(1): 58-62.

王晓峰, 李晓华. 睡眠周期对大脑记忆整合的影响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 21(3): 245-251.

陈光宇, 刘明. 晨起后身体各系统生理唤醒的时序研究[J]. 生理学报, 2023, 75(4): 512-520.

赵丽娜, 孙伟. 慢觉醒过程与脑内神经递质调节的关联性分析[J].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2, 38(2): 156-160.

黄志远, 吴佳. REM睡眠延长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J]. 心理学报, 2023, 55(6): 732-741.

早晨闹钟响了,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已经醒了,却不想立刻起床,而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再多赖一会儿?很多人会为这种行为感到内疚,觉得自己太懒惰。

可你知道吗?最新研究表明,这种被很多人视为懒惰的赖床行为,或许暗藏着意想不到的健康益处!特别是晨起后额外的30分钟休息时间,可能对我们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赖床还能变聪明?别急着摇头,科学家们的发现可能会让你对每天早晨的那杯"睡意续杯"有全新的认识。

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为什么早晨醒来后身体需要一段适应期。当我们从深度睡眠中被闹钟叫醒时,身体各系统其实并未完全准备好迎接新的一天。你有没有感觉过刚醒来时脑子还是浆糊状态?这不是你的错觉!

大脑从睡眠到清醒的转变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中,脑内激素水平在调整,神经系统在重新连接,身体各项功能在逐步苏醒。

科研人员通过脑电图监测发现,当我们刚醒来的30分钟内,大脑仍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半醒半睡的"悬浮意识"阶段。这个阶段有个专业术语叫"睡眠惯性期"。有趣的是,正是在这个似睡非睡的状态下,大脑中负责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区域活动异常活跃!

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在这30分钟"悬浮意识"期间,大脑默认网络与执行控制网络之间的连接明显增强。说白了就是,平时不怎么一起工作的脑区在这个时候开始频繁交流,这种独特的神经网络状态可能是创意迸发的黄金时期。

我敢打赌,你肯定有过躺在床上突然冒出绝妙点子的经历吧?这不是巧合,而是你的大脑正在发挥它的魔力!

更神奇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这段时间内,脑内的θ波活动增强,而θ波与记忆整合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简单说,当你在赖床的这半小时里,你的大脑可能正在偷偷地帮你整理前一天学到的知识,加深记忆印象,甚至在解决你一直没想通的问题。

别不信,爱因斯坦就是个出了名的"睡眠爱好者",他每天需要至少10小时的睡眠。而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艺术灵感都是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下产生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在一个午睡的梦中构思出来的!

不过,赖床的好处不只是对创造力有帮助。复旦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早晨额外的放松时间有助于降低皮质醇水平。

皮质醇是一种压力激素,水平过高会影响认知能力和情绪状态。你有没有发现,被闹钟猛地惊醒后立刻跳起来的日子,往往一整天都感觉心烦意乱?这就是皮质醇在捣乱啊!

当然,赖床也有讲究。研究表明,最佳的"智慧赖床时间"是20-40分钟。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反而可能进入新的睡眠周期,醒来后会感觉更加疲惫和迷糊。而且,赖床并非指继续深度睡眠,而是保持那种半醒半睡、思维自由漂浮的状态。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赖床的好处主要适用于那些已经获得了充足夜间睡眠的人。如果你整晚睡眠质量差,早上赖床只是在弥补睡眠不足,那就不太可能获得认知增强的效果了。想要赖床变聪明,前提是拥有高质量的主要睡眠。

对于不同人群,赖床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研究显示,青少年和创意工作者似乎从这种"清晨思维漂浮期"中受益最多。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那么多艺术家都喜欢在床上构思创作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这种"智慧赖床法"时,环境很关键。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不玩手机——这些都是维持理想大脑状态的必要条件。

如果你赖床的同时刷起了朋友圈,那么大脑的特殊状态很快就会被破坏,认知增强的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

或许你会担心,每天多赖30分钟床,工作和生活节奏会不会受影响?其实这完全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来解决。比如提前30分钟设置闹钟,给自己预留这段"大脑创意时间"。聪明的安排可以让你既享受赖床的认知好处,又不耽误一天的计划。

从进化角度看,这种清晨的过渡期也许是人类祖先的一种保护机制。在洞穴时代,突然惊醒可能意味着危险,而缓慢醒来则给了身体充分准备迎接挑战的时间。

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可以重新拥抱这种自然的醒来节奏。当然,每个人体质不同,最佳赖床时间也会有差异。你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找到适合自己的"智力激发时段"。

如果发现某个时长的赖床后,一天思维特别清晰,创意源源不断,那就坚持这个模式吧!这项研究无疑给了我们一个重新看待赖床的视角。或许,那些总被标签为"懒虫"的赖床爱好者,实际上是在无意中培养着自己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所以下次当闹钟响起,也许你可以不必急着跳下床,而是给自己一点额外的时间,让大脑完成它的神奇之旅。最后提醒大家,健康的生活始终需要平衡。适度赖床可能有益智力,但过度懒惰终究有害健康。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完美平衡点,才能真正让赖床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的小妙招!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1 阅读:12